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1
《清塘荷韵》是已故著名国学大师、我们家乡近邻山东临清人季羡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散文。
该文写成于1997年中秋节,最初发表在《人民日报》,后收录到河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
作者分别从”种荷””盼荷””赏荷”等方面为我们展示出荷花生长的各个阶段特征。
文章最令我感动的是季老对荷花的那份殷切期待,以及对荷花的耐心守候。
这份爱与守候体现在种种细微的事件中,无时无处不在。
诚然多数中国人都爱荷,但论爱荷程度大概很少有人能够超越季老。
本来是朋友馈赠给他的几颗莲子,但季老却用它们来了却楼前无荷的这一心病。
他小心翼翼地”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希望莲芽能够破壳而出”,希望不要对莲子造成意外的损伤。
虽然季老对内心的那份期盼轻描淡写,用”尽人事,听天命”这样的话语来简单带过,但”盼荷”过程中的种种焦虑与沮丧却无法掩饰他对莲子生根发芽的希冀和对荷的真情,因为爱之深才”恨”之切。
在等待莲子发芽的两年时间内,季老把每天去塘边观荷当成一件工作,”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正是季老的”盼荷”,对莲子的苦苦守候,对莲子的耐心等待,终于在第三年得到了意外的回报。
水面上突然有了几片圆圆的绿色,虽然”细弱单薄、可怜兮兮”,但却正是莲子生发出的叶片。
也因之季老绝望的心再度燃起了新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这几片莲叶竟然如燎原星火一般迅速生长,几天之内就遮蔽了半个池塘。
这真是一个奇迹!
季老的等待与守候,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消磨,他以他的耐心和深爱,带领我们
一起见证了这一奇迹,并把它分享给众人。
我们在欣赏这一生命爆发的过程中,会收获内心的感动与同样的喜悦,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苏东坡曾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厚积而薄发”,莲子的成长过程,不正生动地体现了这一古训吗?我想它也同样适用于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需要我辈终身力行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强大耐心和长久守候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秉性的学生,他们或聪明伶俐,或乖巧可爱,或调皮任性,或难以管教。
对此,我们老师又该如何去做?是像季羡林先生一样耐心守候,还是任其随波逐流?我想绝大多数老师们会选择前者,以教育者的良心与长辈的耐心去守候去坚持去一如既往的'关爱与呵护。
我们可能暂时难以看到学生的改观,但多年以后,谁能否认学生们像莲子一样强大爆发呢?正如季老所言,”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我们需要的是多花点时间,耐心见证学生们带给我们的奇迹!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2
看到这句话,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吧!我见过很多花:笑容可掬的桃花,傲雪怒放的梅花,富贵耀眼的牡丹花,温文尔雅的月季花,更有奇妙浪漫的雨花……而季羡林爷爷却对荷花一见钟情……
《清塘荷韵》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季荷”特色的佳作,讲述的是季羡林爷爷随意地向清塘投下了几颗从洪湖带来的种子,几年之后竟奇迹般地长出满塘的荷花,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清塘荷韵的美景。
季羡林爷爷是多么的爱荷啊!那雄雄燃烧的希望之火,那泯灭不了的渴望之情,深深打动我心,几年寂寞的.春天,让季羡林爷爷灰了心,他感悟叹道:“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可想可见,他有多么地想看到荷花,一个字“吸”传神的将他内心的心情表达出来。
当第三年到来时,池塘中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季羡林爷爷特别开心,当捞水草的农民
过来时,他就苦苦请求不要碰断叶片,虽然只有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
但是真正的奇迹在第四年,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扩大,都是惊人的快。
不久之后,红艳耀目的荷花跃出水面。
可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此以后,季羡林爷爷都能感到“西湖”的美丽风光了!
随着老作家清丽文笔的描写,我仿佛亲临荷塘,体验到荷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繁荣昌盛的景象,从中感受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季羡林爷爷的喜爱与关怀之情,使我们由美丽的大自然想到人间的美好生活。
我想本文最体现的就是这一点吧!
季羡林爷爷也说道:“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是啊,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大的。
只要我们报着希望,生命就会延续下去。
季羡林爷爷就是有了希望,和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有今天家门的“西湖”。
俗话说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季羡林对荷花的喜爱也来源于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在生活中,只有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才会迸发出渴望和动力。
珍惜生命,向往美好,这才是我们思想的最高境界,最远体验,最深感悟。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3
清塘荷韵是季爷爷的代表名篇,这天我读了清塘荷韵,平平淡淡的文字,读起来却感触颇深。
清塘荷韵是写了季爷爷把几颗洪湖的莲子投入门前的池塘,期望长出莲叶荷花。
经过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后长出了大片荷叶,叶子扩张的速度惊人地快。
光长荷叶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
那里的荷花不仅仅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
文中还写了他读过一本诗话,其中有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认为第二句对仗不工整。
我与爸爸探讨时,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对了一句:池花对影落,日葵向陽开,我看比较工整。
清塘荷韵文中还提到,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而荷花却开得特欢,几乎连池塘的
水面都看不见了,写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写出了季爷爷喜爱荷花的情绪。
文章的后面写他的一个爱花的.邻居,天天数荷花。
季爷爷是明白的,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明白隐藏着多少花骨朵儿。
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
季爷爷写的文章,诗句引用得很多。
如在文章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静静的池塘里静静地开着荷花,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季爷爷的文章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清塘荷韵读书笔记范文4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
欲不消心难平,感觉离家渐近而心情也随着新年脚步的将近变的不在沉稳,不知道激动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动浮躁的脉搏跳的沉稳点,还是需要读一读好的书,好的文章是用心写出的,华辞丽藻很难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酿造出文中佳酿。
今天偶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读到第六段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复一年的观察门前清塘,始终没有放弃,正是那份难得的等候期盼,终于迎来翠盘荷香六月赏。
有一情节很是打动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联想到的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老深深体会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而并没去强求工整,而是用一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可见作者对“池花对影落”之欣赏!
季荷——是周一郎先生为季老荷花赐的名,季老更是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呼,最后一句更是写下:“我为我的“季荷”。
”而我用什么样的来辛勤劳动一生的季老?只希望清塘里的荷香为他老人家飘的更香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