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实施策略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校本之窗丨中於达跆%学参#
E-m a il:zhongzhengcan8197@
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能够以更鲜明的
个性给教师更宽裕的时间、更多的自由、更
多的参与体验,发挥选修课的补充作用,彰
显课程本质。
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活动
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原则基础
上,初步探索校本选修课程《社会情境模拟
活动》。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选修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一、内容选择体现承接、延伸、提升三
层次
选修课程从属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
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应当与必修课
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统一。
统一,不等于完
全一样,应当既有差异又有关联。
苏联心
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
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
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最
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能够
摘到桃子”。
思想政治选修课在教学内容
选择上,也应当选择最近发展区,既基于必
修模块教学,又高于必修模块教学;既保持
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又在必修课基础上
有所拓展,体现与必修课的承接、延伸、提
升。
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
发学生潜能,发挥选修课的补偿性作用。
承接。
这是选修课发挥补偿性作用的一个基本要求。
选修的内容要与必修的内容相联系或直接围绕必修的内容选取,可以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M哲学与文化》,以及选择性必修模块。
让学生能够运用必修或选择性必修的知识解释和理解新问题,感受必修课学习的价值。
例 如,在《社会情境模拟活动》选修课程中,选取“企业招聘”“公司经营”“听证会”“法庭审判”“哲人对话”五个主题,以对应必修的《经济与社会M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三个模块。
如图1所示:
必修模块《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选修主题
企业招聘、
公司经营
听证会、
法庭审判
哲人对话图1"社会情境模拟活动’’主题设置
延伸。
选修内容选择既要与必修相关,又不能成为必修某个单元或某个话题的简单重复或知识的随机增加。
它应当有目的、有指向,将相关主题在宽度
上进行扩展,在知识架构上进行重建。
如
“模拟听证会”单元就是对必修中“民主决
策”内容的丰富和延伸。
我们将必修课程
中一带而过的听证会独立出来,系统介绍
听证会的知识,包括听证会的由来、发展及
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学生通过拓展研究这
一具体民主生活方式•增加了对政府决策
程序的认识,从而以听证制度为依托,拓展
对民主问题的思考。
提升。
选修与必修的关系,不是单纯在知识范围上的多寡和宽窄。
选修相比必
修还应当体现更深人的认知目标、更高层
次的价值追求,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层面的政治认同和实践层面的公共参与。
这些目标和内容,在必修课中囿于教学手
段、课时计划无法达成,在选修课中应当充
分考虑。
在《社会情境模拟活动》选修课程
实施中,可以设置模拟活动环节,如“模拟
地铁票价方案听证会”。
这样的活动,让学
生不仅增加必修部分知识的感性体验,还
加深其对过程性、程序性知识的认识,感受
到具体决策的复杂性、系统性,增强对国家
政策方针制定实施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
感,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
力,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学过程坚持体验、探究、创新三
原则
思想政治选修课程要发挥配合、补充、拓展作用,内容选择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知识。
因此,我们设想思想政治选修课要选择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发现、思考,而不是机械灌输。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而这个过程,又需要坚持体验、探究、创新三原则。
体验原则。
体验,是思想政治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
它可以基于课堂上教师预设的社会情境而进行设想与体会;也可以走出课堂,进人真实社会生活,获得第一手经验。
在《社会情境模拟活动》选修课中,笔者给一些主题内容设计现场观摩体验环节。
例如,“企业招聘”,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人才市场招聘会。
学生通过与应聘者、招聘方、人才市场管理处的交流,真实体验人才与社会、劳动者与企业、专业与就业的紧密关系与现实矛盾。
同时,加
202啤第12
期
篆这沭教学参考
E -m a il : *************************
1校本之窗|
深学生对劳动与就业、企业与经营的理解,让学生对 学习、专业发展及职业生涯规划有现实的考虑。
探究原则。
探究,是对体验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 验的加工。
如果仅依靠情境体验,走一走,看一看,只 能获得浅表的感受。
当时,学生可能会有所触动,但 很快就会忘记。
因此,之前有目的的准备,之后有反 思的总结,能真正把触动转化为清晰的认识和观念, 从而贯彻到学生的行动中。
只有这样,才能从感性层 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体现实践的力量。
所以,笔者带 领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前,要求学生对人才市场的组织 状态、社会就业的基本状况,以及就业矛盾有所了解, 为活动开展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以真实身份制作一 份求职材料,与应聘方交流;参观交流后,小组提出本 组发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思考。
这样,带着问题、任 务进人人才市场,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从而发现问题、 交流观点、探索答案,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让真 理越辩越明。
创新原则。
创新,是基于“体验”“探究”环节的再 创造,是成果的展现。
在体验、探究基础上的创造,能 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 学生与知识发生的直接联系。
根据预期目标检索知 识、消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知识,是对学生知识 掌握的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创新可以是 新思维、新发明、新程序。
在《社会情境模拟活动》课 程中,学生在“模拟活动”环节呈现体验、探究的成果, 开展“模拟招聘”“模拟公司经营”“模拟法庭审判”“模 拟听证会”“模拟哲人对话”等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既有对这些社会活动基本程序(或事实)的尊重, 又有全新的解决问题方式,充分展现出创造性解决问 题的能力。
例如,在“模拟公司经营”活动中,学生创 立的“公司”面向全校师生开发多项业务,如“代食堂 打饭”“代写代寄贺卡”“代老师批改作业”等。
对于 “利润”分配,有的“公司”选择捐赠给希望小学,这充 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体验、探究、创新三个原则使选修课遵循着从实 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发展顺序,让原本必修中 抽象的概念、制度变成鲜活的人物、事件、过程,学生 获得更加生动、立体、丰满的认识。
这才是社会科学 学习的理想途径,才能真正发挥选修课的拓展深化 作用。
三、资源开发面向个人、学校、社会三维度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功能,也是社会的责任。
广义 的教育,包括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思想的活动,它不仅指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一个立体的社会系统。
因此,我
38
们在思想政治选修课的课程资源开发中,应考虑利用 多种课程资源,具体来说有三个维度:个人主体资源、 学校主体资源、社会主体资源。
个人主体资源。
个人主体,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 生。
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选修课程资源的方向。
它应 当是教师专长和学生兴趣的重合领域。
例如,教师对 国际关系研究深人,知识积累丰厚,而这恰恰也是学生 的兴趣点,那么选修就可以朝这个方向拓展延伸。
学校主体资源。
学校为选修课开设提供基本条 件,是选修课开设的小环境。
它规定我们能够在什么 时间、什么范围、何种自由度开设选修课,也一定限度 上制约思想政治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拓展落实 的方式和程度。
所以,课程开发必须尊重学校主体, 在遵循学校选修课制度的同时,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资 源支持。
其中,包括课程实施的资金、人力、时间和空 间等。
社会主体资源。
社会是选修课资源最广阔、最丰 富的采集地,也是课程实施和开发中教师最陌生的领 域。
因此,在选修课中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属性,不 仅是对学生的挑战,还是对课程教师的挑战。
受各种 因素的影响,现实中社会各部门往往缺乏承担教育义 务的意识,国家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
因此,可用 的社会资源虽然多,但大多不会主动向学生开放。
所 以,课程的社会资源采集往往要依靠教师发挥个人力 量,所遇困难可想而知。
真正着手去做会发现,虽然 困难重重,但只要敢于尝试,总会有收获。
一
些部门
本身也有面向社会进行宣传和教育的愿望,主动与之 联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在“法庭 审判”单元,联系学校所在区基层人民法院,希望他们 给学生一次旁听法庭审判的机会。
令笔者非常感动 的是,法院不但安排了少年庭的庭长协助我们开展这 次活动,而且在旁听案件选择上考虑周到,让旁听活 动不仅成为一次程序体验,还成为一次难得的法治教 育。
所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大胆地 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应遵 循思想政治课“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 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基本理念,发挥选修课程的补充、 拓展功能,彰显思想政治课的本质。
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更多的是来自各方的理解和 支持。
笔者相信,只要遵循规律,不断探索创新,思想 政治课必将成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 且有方向、有意义、有趣味的课程。
(本文编辑:闫
琳
)
(210000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0年第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