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_刘滨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少凯指出,人们在户外环境中感受到的景 观是空间与实体的综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 对户外环境的感受是对实体的注意和对空间的注 意不断转换的过程,所获取的环境信息直接或间 接地来自空间界面、视觉界面和空间中的物体这 3 个方面[2]。从这 3 个方面着手,通过大量案例分 析,表 1 总结出景观空间中的常见对比元素。 3.3 序列空间的旷奥对比
在景观空间序列中,序列感由人们在运动 中穿过不同的空间而获得,除空间变化外,其 中还经历了时间和人的主观情感变化。空间、 时间和情感构成了景观空间序列的 3 个基本变 化因子(图 1)。本文将从以“空间”研究为主的 序列空间组织出发,结合“空间”与“时间”的序
列时空组织,综合考虑“空间”“时间”与“情感” 的空间意境组织这 3 个方面进行讨论。
和。因此,总感受之所以大于各空间感受之和, 原因在于新的空间感受总会受到已有空间感受 的影响,而产生瞬时感受。因此,瞬时感受是影 响序列总感受大小的关键因素(图 9)。
冯纪忠提出,总感受量、距离、变化幅度、 时间或速度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空间 序列组织的一条线索[3]。以感受时间来代替上 述关系中的距离、时间或速度,本文将影响总 感受的变量简化为变化幅度、感受时间及二者 的联系。下面利用数理关系分析它们对历时 感受和瞬时感受产生的影响。 4.3 历时感受分析
景观空间序列感受是对各个空间感知、比 较、联想,最终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是暂时体验 差异性与整体一致性的统一,在潜意识中可以分 解为以下几个层次(图 3):
首先,进入新空间时,人们了解和选取需要 的信息,对空间形成感知;
其次,经历 2 个以上节点空间后,人们有意 或无意地对各个空间的信息进行比较,产生对下 一节点的期待和预测;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Visual Sense
刘滨谊 张 亭
LIU Bin-yi, ZHANG Ting
摘 要:以景观空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步行条件下的动态多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 联系。提出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情感变化是景观空间序列需要讨论的 3 个重要方面。在对景观空间序列从物质实体层面和 精神感受层面进行分析限定的基础上,将景观空间序列组织分解为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和空间意境组织 3 个方面,并分别进行 探讨,主要采用数理分析与案例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表现在整个景观空间序列过程中,每一环 节都是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对一空间环境的认 知阶段是为人们感知下一空间环境的前认知 阶段作铺垫,也就是说,对这一空间体验的时 间长短影响着人们对下一空间的瞬间评价。 4.2 总感受的时空模型
景观空间序列的组织是通过空间感受的变 化取得一定的总感受。单从空间上看,序列的 总感受不是简单的各个空间的感受相加的总 和,而是较总和加大了。而从时间上看,总感受 等同于所有空间单元的历时感受与瞬时感受之
表1 空间特征 大小
形状
曲直
纵横 6
0 10 20 30 40 50 60m
上下
平与陡
景观空间序列常用对比元素表 视觉特征 收放
空间中的物体 单调与丰富
近远 向心与向外 实与虚
水景:形状大小 水景:动静 水景:急缓
主景藏与露 平视、仰视与俯视
植物:色彩 植物:品种
图 6 典型的景观空间旷奥对比分解 图 7 方塔园空间单元模式分析图
在对常见对比元素进行总结之后,下一个问
题是哪些对比元素的运用对于序列的表达有着 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已有的研究中,“旷奥变化”一直被看作是 景观动态视觉感受的最重要的元素。810 年,唐 代思想家柳宗元用“旷奥”二字对自然景观中的 动态感受进行了总结。1979 年,冯纪忠引用其 论述,提出以“旷奥对比”来组织风景空间序列的 想法[3]。此后,刘滨谊于 1986 年针对“风景旷奥 度”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航测技术建立了风景 旷奥度评价体系[4]。“旷奥”一词涵盖了景观在空 间和视觉上众多层面的变化。
受可以区分为渐变与突变 2 种类型。结合静态 视觉感受——不变,就有 3 种情况(图 4、5)。不 变和渐变出现在空间单元内部,具有历时性。突 变出现在刚进入空间时,往往是瞬时发生的。简 单来说,序列空间组织的目标在于合理地运用渐 变与突变进行动态空间表达。
当渐变与突变发生在相关联的元素之间时 可以反映空间联系。运用一个或多个空间对比 元素贯穿序列的各个空间,通过元素在不同空间 之间的对比而产生空间联系,是协调景观空间序 列感受的多样与统一的重要手段。 3.2 空间对比元素
围合面材质的软硬 7
建筑:体量
瞭望—庇护原理而具有很好的空间品质,成为 人们乐于停留的地方(图 8f)。
表 4 列出了方塔园的空间序列中各个空间 模式和空间类型的对比。事实上,序列空间的 旷奥对比主要在于这 3 种空间类型之间的对 比,人们经过其中一种空间类型之后,都有想 要进入另外一种空间类型的心理趋向。
类型一:小尺度空间界面,小尺度视觉界面, 空间界面与视觉界面基本重合。这种空间有较 高的围合性,属于视觉向心性的空间(图 8a,b)。 空间上开口的方向会引发人们的运动趋势。见 表 3 中模式 A、B、E。
类型二:大尺度空间界面,大尺度视觉界面, 视觉界面重合或超出空间界面。这种空间围合 感很弱,没有明显的运动或静止的诱因,人们的 活动趋向空间边缘(图 8c)。见表 3 中模式 C、D、 L、M、N。
另一方面,通过案例中上述对比元素出现频 率的统计分析,空间大小、视域收放、视距远近和 向心与向外这 4 种方式最为常见,正是这几种对 比构成了景观空间的旷奥对比。反之,景观空间 序列的旷奥对比可以拆分成空间大小、视域收 放、视距远近和向心与向外的对比(图 6)。
为了对旷奥对比进行简单的量化尝试,本文 对 4 组对比元素进行简化和提取,得到影响旷奥 对比的 3 个变化指标,即空间界面尺度、视觉界 面尺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表 2 列出了景观 空间旷奥对比的影响变量和范围。
利用表 2 中这些变量的变化范围,可以提出 相应的序列空间单元模式。为使研究简化,本文 采用空间边长、视距和叠合关系这 3 个次级变量 进行模式划分,忽略空间界面大于视觉界面的情 况,排列组合后得到表 3 的 14 种空间单元模式。
将 14 种空间模式对应到方塔园的各个空间 中,可以得到图 7。
进一步地,对 14 种空间单元模式进行总结, 得出 3 种基本空间类型:
再次,人们将预测结果与新接受的环境信息 相比较,唤起情感上的反应;
最后一个层次,人们将所有节点信息和比较 结果联想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并做出评价。
由此得出,好的景观空间序列应该具有的特 征是: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情节与意境。
3 序列空间组织
3.1 空间的变化与联系 根据变化幅度的大小,景观空间中的视觉感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空间组织;时空组织;空间意境组织
文章编号:1000-6664(2010)11-0031-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0-10-08; 修回日期:2010-10-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as subject. Proceed from visual perception and walking environment, it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objective space and people's subjective perception. Space, time and perception become three important points in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multi-level problems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in three levels, which are space organization, time organization and concep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n provides some guides and advice for landscape plan and design with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space organization; time organization; conception organization
感知空间 n 比较空间 n 与思维期待 比较空间 n 与所有其他空间 对整条序列做出评价 3
4
5 图 2 景观空间序列时空模型 图 3 序列感受过程示意图 图 4 单个空间单元的视觉变化分析 图 5 不同程度空间视觉变化的影响下的感受变化
3)行为假设:景观空间序列的产生来自于人 行为的连续性,空间因人的活动次序以时间先后 为线索演化为一系列空间的组合。本文仅考虑 步行这一行为方式,并将行为简单区分为步行与 驻足(动观与静观)。 2.2 精神感受层面
2)时间假设:时间是人沿景观移动的空间 排列的顺序,反过来,空间序列也可看作时间 上安排的一系列体验,空间关系以人运动的时 间长短和顺序来体现。相对于整个时间轴线 来说,每一点的体验都可以看作是暂时的。本 文将景观空间序列中的时间划分为进入新一 空间的瞬时时间点(X)和时间点之间的历时时 间段(T1,T2,T3,T4),忽略那些空间体验之外的 长期停留时间。
4 序列时空组织
4.1 感受的时间过程 纳沙(Nasar)认为,完整的认知过程可以归
结为前认知阶段和认知阶段[5]。对于环境的估 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前认知,这时,人对环境 的感知有着近乎瞬间的反应。而在认知阶段,
人们有意识地去探索环境的更深层信息,时间 的长短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能够了解环 境信息的多少和做出预测的思维的深度[5]。
2 基础分析与限定
2.1 物质实体层面 景观空间序列在客观物质实体层面,以空
间、时间和行为 3 个方面的假设为前提,可以建 立简单的时空模型(图 2)。
1)空间假设:洛赫(Motloch)认为,人在户 外空间中的行为是不断寻找目标的过程[1]。人 们潜意识里总是倾向于以环境特征明确的感 官路标作为前进目标,并在记忆中存留下这些 目标的空间特征。如果将序列中感官路标统 领的空间看作节点空间(A,B,C),余下的具有 连接功能的空间看作路径,景观空间序列在空 间上可以抽象为节点空间与路径 2 个部分组成 的空间系统。
1 概述
运动是人在空间中的存在方式。随着运 动的进行,人们于所处的环境中获得一系列连 续的印象,最终形成对环境的抽象认识和归纳 后的整体认识。这种认识,不只是单纯的各个 空间认识的叠加,而是会随着空间的组织和安 排发生变化。本文将这些经过组织的空间组 合称为景观空间序列,所探讨的是各空间之间 的组织方式与人们动态体验之间的联系。由 于视觉是人类对环境感知的最主要的方式,本 文主要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图 1 景观空间序列中的空间、时间、情感变化
中国园林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1
空间分布 空间 1
空间 2 运 动 方 向
空间 3
空间 n
2
感受的思维过程
感知空间 1
感知空间 2 比较空间 3 比较空间 3 与思维期待 比较空间 3 与空间 2、1 对空间 4 产生思维期待
类型三:小尺度空间界面,大尺度视觉界面, 视觉界面大大超出空间界面。这时人们所处的 空间受到限定,但视觉极度开敞,属于视觉扩散 型的空间(图 8d,e)。见表 3 中模式 F、G、H、I、J、 K。如果空间本身有很好的围合感,它就会符合
32 中国园林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