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学贯彻“以生为本”思想需分析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高职教育教学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
浅谈高职教学贯彻“以生为本”思想需分析的因素
浅谈对高职教学贯彻“以生为本”思想需分析因素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颛孙丰勤
在我们的高职教育中,“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具体化表现,这一思想主要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以使学生成长为有创造性的人,并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在当前高职教育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呢?本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入手,才能更好地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

一、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分析入手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他们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也不是接受技能培训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现代人,把教学看作是各种交流的途径。

从个性心理因素分析入手就是要能够认识、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因素。

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一般的、共有的过程,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

认识过程是通过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的形式,来影响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所各种心理活动,让其能正确地认识学习。

情感过程是伴随学生的认识过程而发生和发展的,是心理现象和心境状态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它通常具有两极性的特点:愉快与忧虑、愤怒与安静、
朝气蓬勃与抑郁寡欢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神态、表情、语言和行动等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判断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促使他们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使学生对各种自已喜欢和不喜欢的学习活动进行培养感情。

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并选择一定的手段,作出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排除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和各种干扰、障碍等,采取实际可行的学习行动,并能持之以衡。

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能使我们更好地区分学生的类型,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入手
学生学习的动机,通常受他们学习的需要与兴趣的制约,学习的需要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渴望和欲求,它推动着学生去从事学习活动,一种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学习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被人们意识到的需要就成为了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需要是学生接连不断的学习行为发生的源泉。

学习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从事学习的直接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动机的产生,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哪些知识是需要了解的、需要掌握的、需要学会运用的,使其从心底萌生学习的动机,以实现对其潜在能力的唤醒和开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奖赏、征罚、活跃课堂气氛等方法给学生以适当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要从学生的行为类型入手。

在当前我们高等职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很多的自主时间,在这些自主时间里,学习主要靠自觉。

有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些学生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导致学习不
主动、不积极,久而久之,形成了畏学、厌学的情绪,以致于产生经常逃学、迟到早退、实验、实训、实习精力不集中、事不关己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针对学生的行为一般可归纳为:理智型学习行为(这类学生的学习行为以理智为主,感情色彩较少,在学习之前,往往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对专业及就业情况有很深的了解和思考,能理智按照既定目标支配自己的学习行动。

)、冲动型学习行为(这类学生对外界刺激敏感,没有明确的目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并易受一时的感情支配而产生学习行为,学习时间不能持久。

)、一贯型学习行为(对学习形成一种定势,目的性虽然不一定很强或不是太明确,但是能产生习惯性的学习行为,不会因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疑虑型学习行为(这类学生善于观察环境的各种因素,往往缺乏主见或学习目标不明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学生的这此行为及习惯给予指正,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已的行为及将要可能发生的结果,不断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断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四、要从学生的本身特长入手
学生的特长是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骄傲,也是鼓舞他们面对困难继续前进的精神食粮。

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特长嫁接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中,要经常地肯定、赞扬他们,与他们交流拥有特长的秘诀和心理感受,让他们能在实践技能的学习、应用中找出自已特长的感觉,更加努力的去创造自已的下一个特长,同时还要克服学生关于在自已特长方面自满的心理。

总之,在高职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客观的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发展其长、培养其短、长短并进、完其所成”,才能推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