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解题技能技能1常见地理图表判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图2 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对学生读图分 析、数据处理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成为高考命题中的常见 图表,在历年的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都较高。多种多样的统计图示, 表现灵活,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准确解读可以很好地体现高考对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的能力考查。
A.纬度较高
B.距海遥远
C.位于谷地
D.位于山脊
7.导致甲、乙两地春季开始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纬度
B.经度
C.海拔
D.植被
8.假设该区域持续变暖( A )
A.甲地等值线会向西推进
B.乙地周围的等值线会总体东移
C.全年无冬的北界将南移
D.30°纬线与等值线的交点将减少
【解析】 第6题,等值线在甲处向西凸出,表示甲地春季的开始 日期较5.15早,气温较高。结合经纬网可知,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 谷,地势更低,气温更高,春季开始更早,C正确,D错误。读图可知, 甲地纬度较低,A错误;等值线在甲处向西凸出并不能说明甲地的距海 远近状况,B错误。第7题,结合经纬网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 位于四川盆地,乙地海拔低,气温高,春季开始日期比甲地早,C正 确;甲乙两地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经度、植被对气温影响小,B、D 错误。第8题,假设该区域持续变暖,那么春季开始日期应提前。读图 可知该地春季开始时间总体东早西晚,甲地等值线会向西推进,A正 确;乙地周围的等值线会总体西移,B错误;全年无冬的北界将北移(向 高纬地区移动),C错误;30°纬线与等值线的交点无明显变化,D错误。
(2023·浙江浦江中学模拟)构造等高线是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的 原理,用等高线表示地下的某一个岩层顶面或底面的起伏形态变化,可 以反映出地表以下的地质构造状态。下图是我国某地(30°N,104°E)的 地下a岩层顶部的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图(单位:米,均为海拔高 度),图中#1,#2,#3,#4是地质勘探井位置,钻井目标都是地下的a岩 层顶部。据此,回答4~5题。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读图指导】
技法归纳 1.图示等值线图的五大基本规律
2.等值线图的六大判读要素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 看图名
压线、等人口密度线、等太阳高度线等
的等高线的形状可判断出图中是山地地形,因此,图中的地形主要是向 斜形成之后遭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了向斜山,主 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D错误,C正确。
气象学规定,日均温连续5天达到和超过10 ℃,其第1天为春季的 开始日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春季开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6~8题。
6.图中等值线在甲处向西凸出,表明甲地( C )
提升训练
(2023·江苏徐州模拟)多中心结构的城市具有缩短通勤时间和距离的 潜力。上海和杭州都是多中心结构模式城市,具有多个就业中心地。下 图为“上海和杭州市就业中心及周边通勤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1~3 题。
1.同等规模的城市,通勤距离最近的模式是( C )
2.上海和杭州就业中心地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的范围分别是( A )
3.等值线图的“三步”判读法
提升训练
(2023·江苏模拟)地层隆升的风化剥蚀 作用使得整个古四川盆地在石炭纪末期基 本呈现平原化地貌。在随后的二叠纪时 期,地层由下而上形成了梁山组(砂页岩为 主)、栖霞组(石灰岩为主)、茅口组(石灰岩 为主),区域环境持续演化。下图为四川盆 地二叠纪前古地质图及二叠纪栖霞组某地 层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3题。
(2)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 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3)解读坐标图不能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 水柱状图的降水量,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还 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
3.三维坐标图判读技法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判读时,需要把握以下 几个关键点:(1)因为是构成图,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 重”或“比例”;(2)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3)这种 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的要素可以任意增减;(4)三 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即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由0 到100%。如图:
D.巴黎、伦敦
【读图指导】
技法归纳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其形式多种多 样,主要有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等,其中地理坐标图和结 构图一直是命题主角,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判读的关键。
1.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步骤
2.二维坐标图判读技法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 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 “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一般来说, 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 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值。
1.下列地点在二叠纪前相对隆升程度最大的是( A )
A.乐山
B.绵阳
C.重庆
D.达州
2.栖霞组地层厚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C )
A.西北厚、东南薄 流水堆积
B.四周厚、中部薄 风力堆积
C.西北厚、东南薄 海水堆积
D.四周厚、中部薄 冰川堆积
3.该区域二叠纪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征是( D )
A.5千米 3千米
B.7千米 5千米
C.3千米 4千米
D.9千米 7千米
3.距就业中心地3千米范围内,上海和杭州平均通勤距离差异的影
响因素可能是(D )
A.人口密度
B.性别结构
C.公共交通
D.租房率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向心型是单中心空间结构的通勤模 式,通勤距离长,通勤效率低,A错误;离心型是指外围中心具有更强 吸引力,能吸引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通勤距离长,通 勤效率低,B错误;交叉型是指居民前往就近的中心工作,长距离通勤 较少,通勤距离最短,通勤效率最高,C正确;错位型是指居民未前往 就近的中心工作,有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工作地与居 住地错位,通勤距离最长,通勤效率低,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上 海市距就业中心5千米内,随着距就业中心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 距就业中心5千米外通勤距离波动变化,说明上海就业中心对通勤距离
技能一 常见地理图表判读
常考图1 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在新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形式多样,每年的高 考题中都会出现许多等值线图类的题目,常见的如等高线地形图、等压 线分布图,比较新颖的有风速、海雾频次图等。对各种各样的等值线 图,一般通过结合经纬网、区域地形、地质、气象等方面信息,综合考 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 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4.多维坐标图判读技法(以风频图为例)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一般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 率越高。其判读步骤是: (1)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 相关关系; (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3)根据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 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如下图:
典例感悟 典例1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 (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
A.葫芦岛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 )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
①同线等值。
看数值 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或等于0。
③计算两点差值时,可先读出两点的数值,再对比求差
看疏密 等值线越密集,差值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差值越小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①观察等值线走向。 看延伸
②分析等值线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①根据“值低凸高,值高凸低”进行判断。 看弯曲
②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弯曲原因
影响显著的范围为5千米;杭州市距就业中心3千米内,随着距就业中心 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距就业中心3千米外通勤距离波动变化,说 明杭州就业中心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的范围为3千米,A正确。第3题, 读图可知,距就业中心地3千米范围内,上海的平均通勤距离明显低于 杭州,是因为上海市租房率较高,居民在离工作地较近的地方租房,D 正确;人口密度和性别结构不影响通勤距离,A、B错误;公共交通影响 通勤效率,但不影响通勤距离,C错误。
典例感悟 典例2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城市 名称 东京 巴黎 纽约市面积/ 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 万亿美元
1 351
2 155
0.95
1 060
2 845
0.74
833
798
0.90
978
1 738
0.52
(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C )
5.结构统计图判读技法 (1)看图例,读数据。结合图例,对应结构图中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 系,尤其要注意图中数值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图示柱状(扇形)体中各 个构成项目的含义。 (2)看数值,定范围。观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数值大小、比例高低,特 别注意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即归纳出各地理事物的构成特点)。 (3)看变化,找联系。对比观察柱状、扇状、曲线等数据载体的变化 特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应主要把握: ①地理数据随坐标的变化特征。 ②不同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
A.金属矿产大量形成
B.地壳先升后降
C.朝着陆地环境演化
D.气候趋于湿润
【解析】 第1题,图为四川盆地二叠纪前古地质图,由所学可 知,二叠纪前相对隆升程度最大的地层越容易被侵蚀,出露的岩层越 老,可知图示乐山岩层为寒武纪,岩层最老,A正确。第2题,由二叠纪 栖霞组某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可知分布特点为西北厚、东南薄,B、D错 误。栖霞组岩层主要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中, 海水堆积最有可能,A错误,C正确。第3题,材料可知二叠纪时期地层 由下而上形成了梁山组(砂页岩为主)、栖霞组(石灰岩为主)、茅口组(石 灰岩为主),结合上题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变化特征是气候趋 于湿润,D正确。金属矿产大量形成、地壳先升后降、朝着陆地环境演 化材料中无体现,A、B、C错误。
4.图中四处勘探井深度最大的是( C )
A.1号井
B.2号井
C.3号井
D.4号井
5.图示地质构造及其地形的成因是( C )
A.背斜、碰撞挤压
B.背斜、外力侵蚀
C.向斜、外力侵蚀
D.向斜、碰撞挤压
【解析】 第4题,勘探井的深度就是地表海拔与岩层顶部海拔的 差值,据此可以依次计算出四个勘探井的深度;1号井等高线数值为 250~260米,构造等高线是235~240米,勘探井深度是10~25米;2号 井等高线数值为260~270米,构造等高线是225~230米,勘探井深度是 30 ~ 45 米 ; 3 号 井 等 高 线 数 值 为 280 ~ 290 米 , 构 造 等 高 线 是 230 ~ 235 米,勘探井深度是45~60米;4号井等高线数值为250~260米,构造等 高线是240~245米,勘探井深度是5~20米;根据上述数据可知,3号井 的深度最大,C正确。第5题,构造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根据“凸高为 低”原理,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A、B错误;根据图中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①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不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用“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如下图中,A的数值小于
400,B的数值大于500。
看闭合 ②若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相等的等值线之间时,则其数值 可大于、也可小于相邻等值线且与其相差一个等值距,如 下图中,A的数值大于600或小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