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调》的音乐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06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斑鸠调》的音乐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探究
邓金玉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401331)摘
要:经历五千年的发展,中国的音乐形式已经发展到百家齐放的历史新阶段,而客家音乐也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以及显著的民族特征,因此曾被我国著名音乐学者纳入到中国音乐体系十二支脉里。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斑鸠调》这一客家经典音乐艺术进行剖析,探究其存在的特有音乐艺术特征以及美学价值。
关键词:《斑鸠调》;音乐艺术特征;美学价值;探究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55-01
一、
前言中国传统艺术都是有着双重性质的,一面是体现社会上人
民生活现象的,另一面是传承着创作者艺术工艺的。
并因其具有着独特的社会生活写照以及带有浓厚生活气息,使得其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斑鸠调》中就包含着对赣南人民基本生活状态的展现,以及生发出的情感。
因此《斑鸠调》的本质思想就是通过其自身的音乐本质来唤醒广大听众的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进行发泄,以带给广大听众强烈的代入感。
二、赣南文化孕育的
《斑鸠调》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处于亚热带季风最南边的江西地区,
冬暖夏热,雨水丰富,加之地形多为丘陵,这就使其获得了“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的独特称号。
而当地生活着的客家人多是居住在半山腰,通过在山间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
因为赣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人民单一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用一边进行劳作一边进行音乐创作的生活方式,来调节枯
燥的劳作和单一的生活。
而正因如此,
在赣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
而这些又多以山歌、灯歌、号子、革命民歌和小调等的形式流传存在着。
而文章探究的《斑鸠调》就是赣南客家人民所在地区的民族性特色歌曲之一,它是来于客家人生活之中,因其曲调轻快欢乐,地域性强而广为流传。
《斑鸠调》所传唱的斑鸠就是赣南地区
常见的动物,因为客家人喜欢以动物为创作的对象,
加之客家人认为斑鸠是一种有灵性的鸟类动物,所以当地人的情感就与斑
鸠结合到了一起,并据此创作了
《斑鸠调》,因此曲调具有活泼、快乐、轻松的特点。
三、《斑鸠调》的音乐艺术特征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独
特、地域性、民族性、明亮等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使其民族音乐变得灵活、欢快等特点,当然这也根据民族和地域的差异有些许的
不同。
《斑鸠调》作为赣南地区经典的民族音乐,
也是不同于其他民族音乐特征的,因此,文章通过其音乐结构以及音乐演唱的具体方式,对其进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其一,
在艺术结构之上,其分为两段、
三部、五调,其整体音乐氛围属于欢快、活泼。
其二,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把握曲子情绪的变化、曲中需衬字、衬词等。
其三,因其具有浓厚的赣南地区人民生活
气息以及其音律和音调的完美结合,让其具有强大的音乐张力
和融合力,从而被普遍运用到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
四、《斑鸠调》的音乐美学价值
《斑鸠调》可以说是赣南民族音乐的一个顶峰作品,其整体流露着欢快、活泼以及优美的音乐感情,曲调活泼、欢乐,节奏规整,注重重复节拍使用,并且加入了大量的歌舞成分。
因此,本段着重从其曲调的美学价值来对经典进行分析探究。
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一,
作为赣南地区常见的动物—斑鸠,其喜好在林间山区嬉戏并时常发出“咕咕-咕咕”的清快叫声,因此客家人将这种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
物的歌声同自身感受相结合,创作出了《斑鸠调》
,这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客家人安逸、和谐生活活场景的一首民族音
乐。
其二,
曲调之中的起承转合体现着客家人对自己所生活故土的情感,并且曲调抛开严肃、繁杂的描述,通过诙谐的歌词对自己生活状况进行了画面般刻画。
其三,相比于现代的主流音乐,
赣南地区的《斑鸠调》等民族音乐确实与其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斑鸠调》等民族音乐多是朴实、
自然的“清唱”,通过衬字衬词来起承转合。
其四,通过《斑鸠调》
的表现手法来看,赣南地区民族的音乐形式主要是通过结合当地的唱腔和一些动物的
声音,并不会借助过多的乐器,因此,这就使得在
《斑鸠调》创作上体现了强大的空灵美以及清脆的曲调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调式,这便能够给人一种意外的听觉感受,并且使得曲调变得更加顺畅,承接更加自然。
五、结语
《斑鸠调》作为赣南客家族人民传统的音乐是不同于现代流
行音乐形式的,但因其贴合客家人民的生活以及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加之其特有的调性和调式的完美结合,使得其深受听众的喜爱,并且由此为基础创作了很多戏剧节目。
作为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音乐其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不言而喻,文章对其总结只是在个人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许存在一些不足,希望日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静.《斑鸠调》的音乐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J].牡丹,2018(17).[2]张文卉.江西民歌《斑鸠调》
的创作特征[J].参花,2020(03).作者简介:邓金玉(1999-),女,重庆人,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
声乐表演。
,声乐舞蹈
5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