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
断提升。
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以及各方面意识和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是成为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理解能力,更能够为学生学习能力的
提升铺垫扎实的基础。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思维形象化特征明显,虽然对于未知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
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远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引导。
小学阶段语文学
科本身知识涉猎面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进
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切入点,帮助学生逐
渐提高其理解和语言应用能力。
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更
为凝练地概括和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够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提高自身语
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的创新过程中,不仅要
深入解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应该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创设出更加符
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在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
师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都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展开创新性的探索,确保所授知识点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高度契合。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而言,大部分文本属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零星散落其中,所以在小学语文非连
续性文本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内的非连续性文本课文为基础,与连
续性文本相结合,引导学生更为完整地感受文本编者的情感与意图,帮助学生构
建相对完善的非连续性文本知识体系。
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金字塔》为例,教材选取了两篇短文,一篇为文字优美的散文,一篇为语言严谨、图文结合
的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体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进而去领会、模仿、习得。
《金字塔夕照》中,教师要着重带领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感受散文语言里充沛的情感特点,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而在《不
可思议的金字塔》中,教师则要在前文的情感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抓出关键词
“不可思议”,再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有图、有文、有数据、信息丰
富又相对独立的文本特点。
在比照和探究中,充分给予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自主地发现、掌握其中的规律。
最后,让学生以表格对照的方式,
全面地从文体特点、语言特色、作者情感等多个角度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生
不仅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在比较中习得阅读方法、提
升阅读能力、获得阅读感悟。
二、利用图表进行教学
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不仅关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
的掌握,更会影响学生整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教学
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精准把握学生对于未知
事物的畏难心理,并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意识到非连续性文
本学习对于自身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作用。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本身思维的形象化,教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将非连续
性文本教学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非联
系性文本学习的趣味性。
在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拟写类题目中,为了更好的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漫画或者图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宣传标
语的提炼,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的精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形象化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
宣传标语的提炼概括。
在整个的标语提炼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知思维具有了明显
的开阔性,并且能够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揣摩图片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
因此,在整个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教材内容的禁锢,从学
生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引入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不断地为学生思维能
力的锻炼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契机。
三、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扎实固然重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从理论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问题的解决养成独特的非连续性文本记录习惯,为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铺垫基础。
譬如在学习《千年圆梦在今朝》这篇文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课件,并根据文章内容的时间走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每个时间节点所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所体现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文章内容的概括性梳理,在清晰知识框架的形成过程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能力。
四、充分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促进语文教学和生活互相融合贯通,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师要结合语文与生活的内在、外在联系,从生活中感悟语文、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假期九寨沟的旅行中,无论是酒店车票的预定、天气的考量,还是景区旅行线路的设计,都需要学生把语文知识和生活常识有效结合。
所以教师可以把握好假期前后的时间节点,带领学生进行车票、景区简介、景点分布图等不同图文的阅读,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再根据信息设计不同旅行线路,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旅行线路。
总之,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行信息整合、提炼,利用不同情境,让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庆芳. 浅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6): 198-201.
[2]李敏.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探究 [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2, (02):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