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评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强欲登高去,。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谭嗣同《潼关》中将写景与言志巧妙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雄奇磊落的胸怀的诗句
是:,。

(6)小明学习很认真,但他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从不独立思考,结果学习一直没有进步。

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劝诫他。

(7)陆游在风雨之夜,仍然有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壮志豪情;刘禹锡一反古人的悲秋愁绪,用“,。

”[《秋词(其一)》]描绘出一幅明丽的秋景图,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

二、诗歌鉴赏
2.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创作手法,请你结合下面知识卡片的内容简析《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的“景”和“情”的特点。

知识卡片
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心情寄寓在景物中。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一方jìng 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

来到阿尔卑斯山,我认识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他以个人wēi bó()的力量,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的家园;读白求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可贵的精神品质,让我不再niān qīng pàzhòng();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遇见了与不幸命运抗争的海伦·凯勒,她百折不挠,使黑暗的世界变得____。

读书时要是遇着难题,我会____,直到解决了为止;要是碰到一本好书,我就会____地读下去。

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不再怅然,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通过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倍增而产生质变,思想也发生大的转变,阅读能力更是迅速增加。

人生何尝不是一本____的书呢?
3.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

jìng mì()②wēi bó()③niān qīng pàzhòng()
4.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A.神采奕奕不求甚解通宵达旦美不胜收
B.神采奕奕刨根究底翻来覆去美轮美奂
C.花团锦簇不求甚解翻来覆去美轮美奂
D.花团锦簇刨根究底通宵达旦美不胜收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迅速增加,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得以升华。

B.通过阅读,我们的阅读量得以迅速增强,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也得到升华。

C.阅读不仅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得到升华,阅读量也得以迅速增强。

D.阅读,使我们的阅读量迅速增加,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思想也得到升华。

四、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主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各题。

6.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字)
6月3日,未来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科研楼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钱华林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作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回顾了我国互联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就未来互联网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7.学校举办互联网“云游中国”活动,组织大家搜集景点楹联,有同学记录了以下楹联,请你根据景点特色和对联常识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横线上。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二分明月万梅花C.两京锁钥无双地D.一城山色半城湖
①【山海关】上联:下联:万里长城第一关
②【福州琵琶亭】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
五、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
8.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根据表格中相关的提示补充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藤野先生沙僧衍太太
出处《朝花夕拾》《西游记》《朝花夕拾》
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情节概括①四圣试禅心
首饰并散布谣言人物形象治学严谨意志坚定②
9.《西游记》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

请写出第二次离队原因及如何归队的,结合三次离队表现说说孙悟空取经之路上的成长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乙】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①不能治士②,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

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

②士:指士师的下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士师不能治.士/险躁则不能治.性
B.王顾.左右而言他/顾.野有麦场
C.王顾左右而.言他/家无井而.出溉汲
D.已.之/待君久不至,已.去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14.【甲】、【乙】两文都是劝诫别人,表达方式和说理方式却不尽相同,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大脑的出现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城市现状问题、了解城市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城市发展,剖析城市发展动力机制。

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

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教育部先后提出将有关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及高考等政策,并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试点。

尽管不少学生将编程列入校外学习清单,高中生对信息学奥赛的参与度也大热,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依然比较单一。

据《开发者技能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学校的编程教育渗透率仅为0.96%,美国和英国则分别为44.8%和9.31%。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可以在城市管理、天气预测、交通出行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B.人工智能助力天气预测,使天气预报更为准确,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C.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人们外出购物,可自动推荐最合适消费场所。

D.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势在必行,但国内学校的编程教育学习人数很少。

16.据预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未来几年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试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针对【材料三】,提出我国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爸爸,谢谢你来捧场
巴人
①他告诉坐在旁边板凳上的妇人说,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大。

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孩子们都如此,这是自然现象。

②不过,他面对着棒球场说,他从前以为这种长大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

但事实上,他的孩子们却似乎突然从一个年龄阶段跳到另一个年龄阶段,就像他开汽车时转弯一样,换挡会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

③他记得,他的老大还是3岁时,牵着他的手在街上行走,碰到一个人竟然会打招呼。

这个儿子怎么会认识一个他父亲不认识的人呢?即使在那个时候,他对儿子的这种独立个性已经有点感到震惊了。

④现在,孩子们又在经历人生的一些必然里程了。

老大在准备他的驾驶执照考试,最小的一个即将报考初中。

⑤现在,球场上轮到13岁的儿子上场博击了。

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里,这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打球时如何运用眼睛、姿势、腕部动作等取胜的要诀。

⑥这位父亲看球的神情,只有父母望着自己孩子时的神情可以比拟。

一会儿过分洋洋得意,一会儿又过分吹毛求疵。

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就是要能了解什么是过分。

不过,今天这位父亲所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介乎赞叹与哀愁、慈爱与失落的某种东西。

⑦他记起了历年来的一些小事。

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作业一直在变。

起初是一个粗糙的木制烛台,后来的是一张厚板桌子;开头是一幅蜡笔画,最后是一篇较长的论文。

⑧也许,他说,他自己正经历一种青春期。

也许,所有父母都会跟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第二个青春期,一方面看见他们长大而欣喜,一方面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而心痛。

⑨就在这男人和那妇人边谈边看球的时候,比赛两队互换攻守。

那个13岁的孩子一阵风似的在他们旁边跑过,捡起一只手套后便跑向第三垒。

有人击出一个平飞球正对着他飞过去,但男孩却接漏了。

⑩这位父亲突然一跃而起,接着又坐了下来。

他告诉那妇人说:两年以前,这男孩一定会流眼泪,可是现在,他很快就恢复常态了。

妇人告诉他:两年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要去教导他,但现在你只是个观众。

⑪是的,他说,我们父子俩都在成长。

这男人从前以为他对为父之道懂得很多。

⑫毕竟,他自己也做过孩子,也有过一个父亲。

他以往把自己看作导师,引导他的子女避开他自己年轻时
的陷阱。

他把自己的一生视作子女们续往开来的发展基础,就像建造摩天大楼一样。

⑬可是,他的孩子们却更像他年轻时一样。

⑭因此,现在他已慢慢接受英国一位小说家在书中所写的话:“他的儿子也许要经历他自己和他同时代的人所经历过的同样途径,吸取教训就像以前从没有人得过这种教训似的。

”现在,轮到他领会到他父亲在他之前所领会过的事情了:对自己子女的关注和期望虽然热切,但始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

⑮球赛终于结束。

男孩大步跑了过来,把一只手套和一个棒球交给他,然后跟队友一起走了。

走到球场中央时,男孩喊道:“爸爸,谢谢你来捧场!”他挥手目送男孩离开。

没有关系,事情就是这样的,他们都长大了。

(有删改)18.父亲对孩子成长的认识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下表。

认识心情
一步一步来平静
年龄阶段跳跃①
经历人生必然里程②
③释然
19.赏析文中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

这位父亲突然一跃而起,接着又坐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③⑦两段各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第⑧段说“也许,所有父母都会跟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第二个青春期”,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2.写作
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中学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

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参与的活动、书香的陪伴、老师的关心、朋友的鼓励、家长的教导……让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

请围绕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以《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无人送酒来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江春入旧年
(4)断肠人在天涯
(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烛、潼、罔、殆、阑、霄”等字。

故答案为:(1)无人送酒来;(2)何当共剪西窗烛;(3)江春入旧年;(4)断肠人在天涯;(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点评】(1)——(7)这七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前四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后三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

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描写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表现了边塞的苦寒,抒发了征人的思乡愁绪。

【解析】【分析】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表现边塞苦寒,这样的环境也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故答案为:《夜上受降城闻笛》描写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表现了边塞的苦寒,抒发了征人的思乡愁绪。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

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意象、颜色词等,理解景物特点及表现的作者情感,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答案】3.静谧;微薄;拈轻怕重
4.D
5.D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日常注意积累,掌握成语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

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

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

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3.静谧jìng mì(书)(形)安静
微薄wēi bó微小单薄;数量少。

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zhòng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指做事选轻松的,害怕做繁重的。

故答案为:静谧;微薄;拈轻怕重
4.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第一空形容海伦·凯勒的努力使黑暗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用“花团锦簇”。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不求甚解,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也指对情况只作肤浅的了解,并不认真对待。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

第二空形容读书时追究底细,用“刨根究底”。

翻来覆去,形容做事多次重复。

通宵达旦,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第三空形容遇到好书后会读下去,可能读到天亮,用“通宵达旦”。

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事物太多,来不及一一接收或欣赏。

第四空形容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太多,来不及一一接收或欣赏,用“美不胜收”。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

故答案为:D
5.“通过......使”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阅读量倍增,搭配不当,“阅读量”应该是“增加”。

阅读量倍增而产生质变,不合逻辑,删去“而产生质变”。

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增加阅读量,然后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思想转变或升华。

故答案为:D
【答案】6.未来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7.C;A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消息标题。

消息标题是能够概括内容的简短文字,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标题的拟写要善于抓住主要部分的表述,并进行概括这句话。

(2)本题考查对联。

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一声或二声。

6.标题的拟写要善于抓住主要部分的表述,并进行概括这句话。

关键句:6月3日,未来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科研楼举行。

标题拟定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故答案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7.对联注意格式要求。

①第一关是对长城的评价,无双地是对山海关的评价。

“第一关”对应“无双地”。

对应C。

②一弹流水一弹月的格式是前两个词和五六的词一样,都是“一弹”。

A的前两个词和五六的词一样,都是“半
入”。

对应A
故答案为:C;A
【答案】8.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心术不正
9.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受猪八戒挑唆,逐走孙悟空。

唐僧被妖怪变为老虎,八戒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孙悟空由取经之初的任性急躁,到经过磨难之后变得成熟稳重,能理性处理问题,说明了他的不断成长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

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

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具体情节,分析孙悟空第二次离队原因及归队的情况,结合三次离队表现说说孙悟空取经之路上的成长变化。

8.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即可。

①藤野先生在课下细细查改了鲁迅的讲义,为鲁迅纠正解剖图的细节错误,有时向鲁迅问起中国的一些情况。

②衍太太是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鲁迅喊父亲。

她还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

故答案为:①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②心术不正。

9.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悟空将强盗乱棒打死,唐僧很生气,责怪他,悟空受不住,一怒之下离开唐僧,后被观音劝返,可见悟空的性格急躁,且随性而为。

第二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在八戒的挑拨下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写下贬书,将孙悟空逐走。

后来,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猪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出山相助,孙悟空才再次加入取经团队。

第三次离开取经团队又回归是唐僧责怪他打死了强盗,并将其逐走。

此时,六耳猕猴变成了悟空的模样,打了唐僧,抢走了行李,沙和尚去花果山讨要行李结果却被六耳猕猴打跑。

沙僧无奈之下去菩萨那里,不料遇到真正的孙悟空,悟空得知此事后便回到花果山打杀六耳猕猴,最终解决了问题,孙悟空再次归队。

三次离队后悟空已不再是最初的桀骜不驯,任性妄为,变得成熟,遇到问题会去理性的处理问题,对取经任务的责任感和对团队的忠诚加深。

故答案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受猪八戒挑唆,逐走孙悟空。

唐僧被妖怪变为老虎,八戒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孙悟空由取经之初的任性急躁,到经过磨难之后变得成熟稳重,能理性处理问题,说明了他的不断成长。

【答案】10.达到;放纵;疾行,指迅速逝去
11.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②于是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2.B
13.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14.甲文以议论为主,从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直接阐述道理;乙文以叙事(记叙)、对话(描写)为主,从“有臣不顾妻子冻馁”和“士师不能治士”谈起,委婉劝诫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

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

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

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

②虚词。

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

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

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

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两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说理方式。

【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孩子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10.①翻译为:如果不能保持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致,达到
②翻译为: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淫,放纵
③翻译为:年华随着光阴流逝。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故答案为:达到;放纵;疾行,指迅速逝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