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黄山奇松》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齐读)。

1
2
3
4
5
(1
(2
样吧!
(3
(4
),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

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

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
7、
1
2
3
多,
(齐读)
实话,因为考虑、预设得较多,在上课前,我自己还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充满信心的。

可课堂实施下来,并没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说感到很遗憾。

1、步子迈得太小
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这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为了避免课堂上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你最欣赏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学后介绍。

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介绍。

然后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

尽管这样,上下来后,我还是觉得这段的教学显得很碎,仍是一个松、一个松的学习。

虽然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也读得热热闹闹,很有感情,作为教者的我却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

其实这段的学习,完全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行,喜欢迎客松的就学习迎客松的有关句子,喜欢陪
客松的就学习陪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资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

这样的大组学习比起自己设计的自学、小组学来得更活跃、更自主、更灵活、更开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格。

可学完课文,如果让学生用几个词来概括每大名松的特点的话,估计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课堂上,虽然,我也将每大名松的奇特、与众不同处在小结语中概括了,但学生可能并没留意。

至于它们的独特之处,还须明确概括。

而且在学习送客松时,我也只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应的理解处理,却忽视了看图,比较它与形态相似的迎客松的区别。

迎客松是刚毅挺拔,绅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欢迎状,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与人们挥手告别。

对教材,我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3、板书不够合理
4
25分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