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5e0c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b.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简单的古诗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意思。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夏日景色的认识和体验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丰富。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夏日景色的喜爱。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古诗意境的把握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感受诗人的情感。
2.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夏日图片和音乐,用于营造学习氛围。
2.准备《夏日绝句》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3.准备相关古诗的鉴赏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夏日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夏日的喜爱。
然后,教师简介《夏日绝句》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夏日绝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和韵律。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诗句的意境。
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夏日绝句》的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教师出示相关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2707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a.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夏日绝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Biblioteka 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夏日景色描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描绘自然美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例如,让一些学生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翠色和烟老,波光共影流”,体会其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
-朗读节奏: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节奏感。
-词语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如“鬼雄”、“翠色”,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教师需提供具体的语境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夏日绝句》的朗读节奏和韵律,以及诗句的准确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背诵全诗。
-诗意理解:把握诗中描绘的夏日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情怀。
夏日绝句 教学实录
![夏日绝句 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182542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4.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孩子们,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适合朗诵,更适合吟唱。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月满西楼》,请大家静静地听,用心地欣赏!(课件播放歌曲)师:听了这首古典乐曲,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生1:很动听。
生2:听得很舒服。
生3:我觉得曲调很柔。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
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生1: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2:她写的词很婉约。
师:你们说得真好。
李清照的词成就很高,多是表达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之作。
这位纤弱敏感的女子也有她豪迈、刚烈的一面。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她的这首千古绝唱。
(师指课题,生读课题)二、理解课题、试读古诗师:谁能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夏天写的一首绝句师:你的知识面真广。
师:什么是绝句?有谁知道?生2:一种文学体裁。
师:你了解得真多。
师:下面请听老师给大家范读这首古诗。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师: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试读古诗)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会表现得更出彩。
三、出示学习目标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理解“人杰、鬼雄”,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师:目标明确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四、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师:请同学们看学习指导一: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师读)师:同学们,开始吧。
(生自学)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展示?(找学生读)师:谁愿意挑战?师:谁来点评?(生:读的好,读的有节奏)师:你还敢挑战吗?(生读)师:你不仅读得有节奏,而且富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牡丹江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牡丹江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c6baf36137ee06eff918fb.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461db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5.png)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内容:1. 学习并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及意义。
2. 分析并欣赏《夏日绝句》的艺术特色。
3. 学习并掌握《夏日绝句》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4. 学会运用《夏日绝句》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掌握诗句的意义,学会运用诗句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义,尤其是涉及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部分。
2. 学会运用诗句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古诗插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夏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的美好时光。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夏天的古诗?引出《夏日绝句》。
二、学习《夏日绝句》1. 利用PPT展示《夏日绝句》的全文及插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作者及背景知识1. 利用PPT展示《夏日绝句》的作者及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教师讲解作者及背景知识,分析其对诗句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作者及背景知识的了解。
四、创作环节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夏日绝句》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构思创作内容。
3.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全文及插图2. 诗句的意义及艺术特色3. 作者及背景知识4. 创作要求及成果展示作业设计:1. 背诵《夏日绝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fad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a.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本课主要通过描绘夏日景色,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案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描绘景色的诗句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难点:体会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音频。
3.教学卡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夏日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followed by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check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诗人和旁白,进行课文朗读和解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学生疑问。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31bcac770bf78a65295468.png)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实录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生4:不会活了。
生5:不想活了。
师: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生:是“不肯”。
师:好一个“不肯”。
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气节?生6:死也不肯投降的英雄气节。
生7: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生8: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拔剑自刎而死还是选择逃过江东呢?生9:选择生,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b8e9a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8.png)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一、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内容,包括《夏日绝句》、《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夏日、牛渚、秋夜等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解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在理解诗句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读。
2. 体会作者情感:古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品味诗句,感受作者的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古诗朗读音频、生字词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牛渚、秋夜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尝试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5. 朗读感悟:学生跟随朗读音频,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2. 内容:《夏日绝句》作者:杨万里主题:赞美夏日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杜甫主题:怀念古人,感慨时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杜甫主题:感慨人生短暂,珍惜时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93bf9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a.png)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一、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首《夏日绝句》,分别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在夏日里的所见所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三首《夏日绝句》的内容,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感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夏日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夏日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领读三首《夏日绝句》,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读:逐句解读古诗,解释生僻词汇,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味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夏日的美。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检查,确保熟练掌握。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诗人:陆游、杜甫、杨万里3. 内容:三首古诗的全文4. 解读:生僻词汇、句子结构、意思5. 欣赏:古诗的韵味、意境、情感七、作业设计1. 抄写三首《夏日绝句》,要求字体工整、美观。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夏日绝句》,进行扩写或仿写,不少于100字。
3. 搜集其他关于夏日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共同欣赏。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日照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日照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e9ffa132f60ddccda38a0fa.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4c451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将了解古代诗人在夏日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识别并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解读古诗的能力,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古诗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古诗中部分词汇较为生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准确含义。
2. 意境体会: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
3. 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古诗背后的文化背景,使之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朗读示范和意境插图。
- 古诗文本资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古诗的文本,以便于学习和跟读。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创作与古诗相关的画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的自然景象图片,引起学生对夏天的共鸣,进而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朗读与解析:让学生跟读并独立朗读古诗,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4. 意境体会: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古诗的朗读,让学生在心中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5. 创作表达: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笔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三首古诗的标题和作者。
- 关键词汇的解释。
- 修辞手法的示例。
- 古诗意境的简要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9b5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这首诗以夏日的景物为题材,描绘了夏日炎炎、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采用了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的手法,展现了古诗的优美和韵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夏日景象,体会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能够从诗中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尤其是诗句中的意象和比喻,如“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等。
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的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插图、朗读录音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夏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的特点,如炎炎烈日、绿树成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和体验,引出本课的主题《夏日绝句》。
二、朗读1. 教师示范朗读《夏日绝句》,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三、理解1.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绿树阴浓夏日长”表示夏日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投下浓密的阴影,使得夏日显得格外漫长。
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楼台倒影入池塘”表示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如同真实存在一般。
四、感受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如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等。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c78770b4e767f5acfcef6.png)
4、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5、指名读这两句诗。(慷慨激昂,坚定有力)
6、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八百年来令多少男儿汗颜。请全体男孩子再来念一念这两句诗。
四、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同学们,最令人心动、最令人感慨的还是第四句诗“不肯过江东”。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江东是项羽的老家。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项羽是江东的骄傲。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盼望着项羽胜利归来。可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
2、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3、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河南省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河南省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2d3c24931b765ce050814f7.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莆田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莆田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0ebed275f0e7cd18525362f.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焦作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焦作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d237801b90d6c85ec3ac666.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临汾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临汾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d21b11af45b307e87197ee.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b25f245a417866fb84a8e3c.png)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1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1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3fc68070066f5335a812149.png)
《出塞》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教学过程:一、巧设背景介绍——知人论世解诗境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在边塞诗中,你知道哪些?生:(自由发言)师:王昌龄的《出塞》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谁能亮开嗓子,美美地吟诵一遍?生:(读古诗)师:提到边塞,你想到哪些?(生畅所欲言)师:说着说着,老师想了解边塞,走进边塞的心情是越来越迫切了,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烽火连连的战场。
关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谁与大家分享?(生根据课前资料相互交流)二、精于字词推敲——细读文本品诗意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最牵动你的心,牵动你魂?生1:明月。
师:是啊,明月从来都是思念的代名词——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哪夜不思乡啊!请你仰起头,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吧!(生读)生2:关,边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连春风都不能到达的边关,也阻隔了家人的一切消息,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请你代征人诉说内心的委屈吧!生读诗句生3:长师: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透过这个“长”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个性朗读生4:未师:一个“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与失望啊!师: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生1:沉重生2:凄凉生3:悲哀师::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人未还,心相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
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
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
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
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
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
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
生4:不会活了。
生5:不想活了。
师: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生:是“不肯”。
师:好一个“不肯”。
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气节?
生6:死也不肯投降的英雄气节。
生7: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生8: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拔剑自刎而死还是选择逃过江东呢?
生9:选择生,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生10:选择死,因为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生11:选择死:因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生12:选择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13:选择生,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师:选择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如果过了江,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写。
选择死是因为你不可丢掉了民族气节。
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古诗吧。
配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师: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杰吗?
生:是。
师:人杰什么意思?
生:人中豪杰。
师:汉高祖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
师:项羽死了,他是鬼雄吗?
生:是。
师:鬼雄的意思?
生:鬼中的英雄。
师: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也可堪称鬼中英雄?
生14:岳飞。
生15:毛泽东。
……
生16:屈原。
师:对,屈原的《国殇》也有云:“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师:这首五言绝句,20个字,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学到这里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生17:李清照在夏天写的一首无言绝句,人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人中鬼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那种宁死也不肯逃过江去的英雄气概。
师:作者借古讽今,写得悲壮,写得激昂,写得淋漓尽致,李清照之所以能随口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生18:看到了自己国家当官的人都在逃,老百姓也在逃。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19:她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人是多么的软弱,想到了项羽那种
不怕死、不投降的精神。
师:就用你对当权派的嘲讽和不屑去读一读吧。
生20:我仿佛听到了项羽和他的士兵们都在说:“大家都给我冲啊,杀啊,宁死都不要做亡国奴。
”
师:你简直就是李清照的知音,请你闭上眼睛来到乌江边来吟诵一下《夏日绝句》。
师:如果宋人也能像项羽他们那样,宋朝会这么快土崩瓦解吗?
生:不会。
师:李清照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纠结、矛盾和冲突呢?
生21:痛苦
生22:伤心
……:悲愤、激烈、悲愤……
师:你们真是李清照的知音!让我们就站在“乌江边”,读出你的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吧。
三、拓展升华
师:学习到这里,你想对宋朝的皇帝或当权派、李清照或者项羽说点什么呢?
生23:宋朝的当权派,我想对你说:“做人就应该保家卫国,你们要知道,没有国哪来家啊!”
师:你看得比他们清楚、明白、透彻,真是深明大义的好孩子啊!
生24:我想对项羽说,项羽你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也很了不起,老师真为你感动。
生25:我想对李清照说,李清照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你是我们女人的骄傲。
师:努力吧孩子,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的,老师期待着。
……
师:同学们与李清照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又精彩的对话,此时此刻,同学们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生24:做一个爱国的人。
生25:做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爱国的名言诗句,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26: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生27:我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生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
师:看着同学们有着这样的爱国热情,实在令老师感动,老师为你们骄傲,同时老师也要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大家。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