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含答案解析)07255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试卷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一种特定叫声
C.乌贼遇到天敌时喷出墨囊里的墨汁
D.蛾类昆虫繁殖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个体
2. 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一只雄狒狒领导其他狒狒
B.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
C.几头狮子围捕一只羚羊
D.一条蛇追捕青蛙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B.蚂蚁忙碌地往窝内搬运食物
C.狮子立在山头向山下俯视
D.兔的心脏在跳动
4. 下列运动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B.黑猩猩用石块砸坚果
C.小鼠走迷宫
D.鹦鹉学舌
5. 人们常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制成),以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

这种做法直接干扰了害虫的()
A.信息交流
B.觅食
C.飞行
D.产卵
6. 蚁的群体成分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担负着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
A.蚁后
B.蚁王
C.兵蚁
D.工蚁
7. 学习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借助糖汁让蚂蚁排成“百年潮,中国梦”图案,这是利用了蚂蚁的( )
A.防御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8. 下列行为中,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A.蚯蚓走迷宫寻找食物
B.失去幼崽的母狼照看“狼孩”
C.鸡群听到哨声,跑来索食
D.黑猩猩利用木箱摘取香蕉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9. 请将下列动物的行为与行为的分类相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选取5个干净的锥形瓶进行编号,在编号为甲、乙、丙、丁的瓶中,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玉米种子,戊瓶中放入20粒煮熟后并冷却的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如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共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

要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需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乙、丁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

(2)玉米种子萌发除需要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有________。

(3)若要验证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

(4)每个锥形瓶中放20粒玉米种子进行实验,而不是1粒种子,主要目的是________。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螟蛾是稻田中的有害昆虫。

一天,螟蛾们正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

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


螟蛾乙说:“青蛙视力好,让它瞧见了就跑不掉,还是想法躲起来好。


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

结果螟蛾甲被青蛙捕食,而螟蛾乙顺利逃过一劫。

(1)青蛙生来就会捕食螟蛾,属于________行为;但如果螟蛾见到青蛙后真的想办法躲了,那便是________行为。

(2)青蛙跳跃时,不仅后肢伸直,前肢也要伸直。

而人的前肢伸直时,主要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肌。

(3)在生态系统中,青蛙控制着害虫的数量,保证庄稼数量不因虫害而减少,这种相对稳定的现象叫做________。

(4)现在科学家已有更好的办法控制害虫数量,那就是利用人工合成的________作引诱剂,干扰雌雄虫间的信息交流,使之不能交配。

12.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红嘴鸥被称为昆明的“荣誉市民”,已连续多年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过冬,为昆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

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

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资料二:人有人言,鸟有鸟语。

不同的白冠雀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

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鸟群(B)中去,等到a长成成鸟,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

但如果把白冠雀的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

资料三:“北风吹、雁南飞”,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孤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哨兵”总是发出警报,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准备或逃生。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红嘴鸥飞抵昆明过冬、大雁南飞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都
属于________行为。

(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资料二中雏鸟a的鸣声,具有B白冠雀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行为在起作用。

(4)资料二实验说明: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的联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三中,所描述的过程属于大雁的________行为,体现了________等典型特征。

以上资料中个体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13.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间的通讯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_________(判断对错)
14. 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________(判断对错)
15. 家燕筑巢、孔雀开屏、袋鼠育幼这些动物的行为只受它们体内分泌的性激素调控。

________(判断对错)
16.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C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解答】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A正确;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是同种动物通过声音进行交流,B正确;
C、乌贼遇到敌害,迅速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
D、雌蛾体表腺体分泌性外激素,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D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解答】
解:ABC.一只雄狒狒领导其他狒狒、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几头狮子围捕一只羚羊,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制度,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一条蛇追捕青蛙是一种捕食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3.
【答案】
D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A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黑猩猩用石块砸坚果、小鼠走迷宫、鹦鹉学舌,都是出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属于先天性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答案】
A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知识点及利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向异性交流,因此,题干中的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的社会行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白蚁的群体中各种成员的职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A.蚁后是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生殖器官发达,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雄蚁或称蚁王,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B不符合题意;
C.兵蚁的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担负着保卫蚁穴的职能,C符合题意;
D.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数量最多,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答案】
C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等.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解答】
解:觅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小明用蚂蚁爱吃的糖溶液在
地上写下“百年潮,中国梦”六个大字,蚂蚁去取食糖,自然就排成了这六个字,因此这是蚂蚁的取食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8.
【答案】
B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解:ACD.“蚯蚓走迷宫寻找食物”“鸡群听到哨声,跑来索食”“黑猩猩利用木箱摘取香蕉”,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CD 不符合题意;
B.“失去幼崽的母狼照看‘狼孩’”,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 符合题意。

故选:B 。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9.
【答案】
①;②;③;④【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可根据斗争行为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如孔雀开屏。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如松毛虫有刺毛。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C C −C −D −A −B
级,如狒狒群居。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老马识途。

10.
【答案】
(1)四,甲、乙,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2)完整有活力的胚
(3)将适量的酸雨加入装置甲,然后甲与乙进行对照实验
(4)减少实验结果偶然性
【考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分析题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1)本实验设置了四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实验对照,目的是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与丙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实验对照,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与丁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实验对照,目的是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乙与戊以种子的活性为变量形成一组实验对照,目的是探究种子活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玉米种子萌发除需要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

(3)要验证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适量的酸雨加入装置甲,然后甲与乙进行对照实验,因为这样可以控制变量,使甲与乙的变量为酸雨,保证了单一变量原则。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数量太少影响实验的可靠性。

11.
【答案】
先天性,学习
肱三头
生态平衡
性外激素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1)先天性
(2)遗传物质
(3)学习
(4)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5)社会,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分工明确),动作、声音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解答】
解:(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红嘴鸥飞抵昆明过冬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2)通过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可以知道,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把雏鸟a移到B白冠雀鸟群中去,长成成鸟后,a的鸣声有B白冠雀鸟群的特点,是雏鸟a经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

(5)资料三中,雁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

所以发现敌害时,鸟的大叫、狂奔、扑翅起飞等动作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三、判断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13.
【答案】
T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称之为通讯,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故本题说法正确。

14.
【答案】
F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并不是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解答】
解: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通讯是群体成员之间密切合作的前提。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如鱼群,蝙蝠就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故本题是错误的。

15.
【答案】
×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动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完成,分析解答。

【解答】
家燕筑巢、孔雀开屏、袋鼠育幼这些动物的行为都需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完成,故题干说法错误。

16.
【答案】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故本题干是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