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前押题密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前押题密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1.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N,160°W).右图中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 表示.
【解答】解:根据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判定图中四点的经纬度为:①(160°E,20°N);②(160°W,20°N);③(160°E,20°S);④(160°W,20°S)。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天文学家们发现在2018 年12 月21 日冬至日某个时刻,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的背后正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如图所示.这属于一种很特别的天象.据此回答2~3 题.
图中没有提到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分析】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
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解答】解:图中显示的内容有:地球、太阳、银河系的中心,对应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没有提到河外星系。

故选:D 。

3.天
文学家们发现在 2018 年 12 月 21 日冬至日某个时刻,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的背后正 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如图所示.这属于一种很特别的天象.据此回答 2~3 题.
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 .质量巨大
B .自行发光
C .不断运动
D .具有生命
【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
【解答】解:图中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太阳质量巨大,自身能发光,但是二者都在不断的运动当中。

故选:C 。

4.
假设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有与地球人类一样生命形态的行星,则该行星可能没有(

A .大气层
B .液态水
C .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照射
D .像月球一样的卫星绕行
【分析】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
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
量适中
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解答】解:行星如能够有人类生存,须有大气层、液态水和恒星照射提供光热,卫星绕行并非必要条件。

故选:D。

5.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海陆分布B.地形起伏C.刮风下雨D.地球形状
【分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解答】解:A、海陆分布与太阳辐射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地形起伏与地质作用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C、刮风下雨属于天气现象,是气流运动的结果,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故正确。

D、
地球的形状是地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强烈地震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
A、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是因为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造成的。

故正确;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强烈,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地震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是地质灾害对磁场的影响,与太阳活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B.
C.D.
【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解答】解: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故不符合题意;
B、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C、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正确;
D、结合图中90°W 和0°经线可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选:C。

8.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
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B.
C.D.
【分析】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北半球向
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
偏转.图中纬度由南向北增加的是北半球,纬度由南向北不断减小的是南半球.
【解答】解:
A、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
流实际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故正确;
B、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
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
流实际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
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故不符合题意。


选:A。

9.北京时间2013 年6 月11 日17 时38 分,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轨飞行15 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 题.“神
舟十号”飞船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B.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
C.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D.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
【分析】地球公转到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在二分日前后,太
阳直射赤道,而在二至日前后,太阳就会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二分日指的是:春分(3 月21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二至日指的是:夏至(6月22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解答】解:由题,“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时间是2013 年6 月11 日17 时38 分,此时地球位于
公转轨道的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

故选:A。

10.北京时间2013 年6 月11 日17 时38 分,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轨飞行15 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 题.“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时,檀香山时间(西十区)为()
A.6 月11 日23 时38 分B.6 月10 日23 时38 分
C.6 月11 日14 时38 分D.6 月12 日11 时38 分
【分析】东西时区相差的时间为二者的时区数之和.区时的计算可以利用“东加西减”原则,即已
知偏东时区的区时求偏西时区的区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解答】解:东八区与西十区相差18 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以算出西十区区时为:6
月11 日17 时38 分﹣18 小时=6 月10 日23 时38 分。

故选:B。

1.北京时间2013 年6 月11 日17 时38 分,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轨飞行15 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 题.“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
【分析】地球公转速度规律: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
较慢.
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渐短.
【解答】解:
“神十”发射时间是在2013 年6 月11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运动,飞行15 天后是6 月26 日,太阳直射点再向南运动。

A、“神十”飞行期间是在2013年6月11日到26日,逐渐靠近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渐慢,故正确。

B、“神十”飞行期间是在2013 年6 月11 日到26 日,所以在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往北后向南,故不符合题意。

C、“神十”飞行期间是在2013 年6 月11 日到26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运动后向南运动,我国在北半球,昼先变长,后变短,故不符合题意。

D、在“神十”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表是我国A、B 两城市(忽略两地海拔差异)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城市昼长夜短
B.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该日广州市昼最长,夜最短
D.A 城市所在纬度比B 城市所在纬度高
【分析】A 城市日出时间为06:06,日落时间为17:06,昼长为11 小时;B 城市日出时间为07:14,日落时间为18:34,昼长为11 小时20 分.该日,我国两城市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解答】解:A、B 城市日出时间为07:14,日落时间为18:34,昼长为11 小时20 分,B 城市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两城市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C、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日广州市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
D、我国两城市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A 城市所在纬度比B 城市所在纬度高,故正确。

故选:D。

13.读“北京2008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图”,回答13~15 题.
“奥运火炬”4 月30 日回到祖国,当天下列四城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吉隆坡B.堪培拉
C.布宜诺斯艾利斯D.圣彼得堡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4月30 号太阳直射点大致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中间,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可判断谁的纬度离直射点纬度最近谁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吉隆坡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离直射点纬度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故选:A。

14.读“北京2008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图”,回答13~15 题.
4 月30 日,下列四城中,白昼最长的是()
A.吉隆坡B.新德里C.北京D.圣彼得堡
【分析】4 月30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解答】解:4 月30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四个城市之中,圣彼得堡纬度最高,昼长最长。

故选:D。

15.读“北京2008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图”,回答13~15 题.
下列四城市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吉隆坡B.新德里C.北京D.圣彼得堡
【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V=COSθ*(R+h)*2π/T.
【解答】解:由题,四点中,吉隆坡最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最大。


选:A。

16.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16~17题.
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
理论实际采用
①24°45ʹ 2.02H 1.7H
②26°36ʹ 1.86H 1.6﹣1.7H
③35°21ʹ 1.41H 1.1﹣1.2H
④40°28ʹ 1.18H 1.2H
表中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所求纬度之差).
【解答】解:由于上述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北半球越往北(距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纬度从低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因此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17.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16~17题.
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扩大B.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一样大
【分析】日照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日照间距与纬度也大致呈负相关的关系.
【解答】解: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由此可判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④③②①,通过表格可看出随着纬度增加日照间距也在不断扩大。

故选:A。

18.北京时间2007 年8 月2 日1 时8 分,在瓦努阿图海域发生7.1 级地震,震源在地表以下约160 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分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
地幔、地核.地壳在大洋部分深度在 6 千米左右,地幔深度从莫霍界面到在地下2900 千米处.外核深度在2900﹣5120 千米,内核深度在5120 到地心.
【解答】解:A、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 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 6 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不在地壳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B、地幔深度在地壳以下到2900 千米处,而此次震源在地表以下160 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地幔,故正确;
C、外核深度在2900﹣5120 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D、内核深度在5120 到地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情况的是()
A.B.
C.D.
【分析】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反之递
减率越小或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解答】解: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即为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反之递减率越小或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由图可知,BCD 为出现了逆温现象,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A 的气温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最有利
于污染物的扩散。

故选:A。

20.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
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0~22 题.
根据图,关于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霜期由南向北缩短
B.纬度较高的地区,进入霜期的时间较早
C.纬度越低,霜期越长
D.纬度较低的地区,结束霜期的时间较晚
【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跨纬度较广,南北受到太阳辐射差异大,且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所以北方温度低、寒冷期长,南方温度较高,寒冷期短,具体就表现在初霜和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上.
【解答】解:我国东部地区纬度较高的地区,进入霜期的时间较早;纬度越高,霜期越长;纬度较低的地区,结束霜期的时间较早;霜期由南向北延长。

故选:B。

21.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0~22 题.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植被
【分析】霜冻首先表现为降温幅度大,这种大幅降温一般出现在深秋和早春晴朗的夜晚,这时气温总体较低,更容易使农作物产生冻害
【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跨纬度较广,南北受到太阳辐射差异大,且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所以北方温度低、寒冷期长,南方温度较高,寒冷期短,具体就表现在初霜和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上。

故选:A。

2.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0~22 题.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B.天气晴朗C.风力强劲D.大气逆辐射强
【分析】霜冻首先表现为降温幅度大,这种大幅降温一般出现在深秋和早春晴朗的夜晚,这时气温总体较低,更容易使农作物产生冻害.
【解答】解:霜冻发生时,天气较为寒冷,天气晴朗,地面辐射强,风力对其影响不大(因为有时霜冻发生时常伴随有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而大气逆辐射强,可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性能,会使地面气温升高,霜冻出现的几率会减少。

故选:B。

2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空气的上升或下沉B.地转偏向力
C.气压差异D.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A、空气的上升或下沉是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形式,不是根本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B、地转偏向力是影响大气水平运动风向的因素之一,不属于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不符合
题意;
C、近地面温度差引起气压差,从而引起水平运动,故根本原因是温度差异,而不是气压差,故不符合题意;
D、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正确。

故选:D。

24.如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24~25 题.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B.北纬20°C.北纬40°D.北纬60°
【分析】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解答】解: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辐射量的差值最大,即被云减弱的最多,由此可判断该地云量最多。

故选:A。

25.如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24~25 题.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海拔高度C.人类活动D.植被覆盖率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云层厚度、海拔高度等;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原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太阳高度。

故选:A。

26.读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6~27 题.
此时,P 点风向为()
A.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
【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往左偏,根据近地面风向画法可以判断P 点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D。

27.读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6~27 题.
P 点和Q 点相比较,其风力大小关系为()
A.P 点风力较大B.Q 点风力较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分析】在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P 点和Q 点相比较,Q 点等压线密集,故风力大。

故选:B。

28.如图为北半球风带气压带俯视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据此完成第28~29 题.
关于图中气压带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C.此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D.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
, 【分析】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北风,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南风,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南风,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北风.
【解答】解: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图是北半球的,字母 a 在 30﹣40 度之间,所以是北半球的副热地高气压带,故B 正确。

故选:B 。

29.如图为北半球风带气压带俯视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
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据此完成第 28~29 题.
图中字母b 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分析】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北风,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南风,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南风,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北风.
【解答】解: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图是北半球的,字母b 在 40﹣60 之间,所以是北半球的西风带,方向是西南风,故A 正确。

故选:A 。

30. 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升空最快的施放地区是(
) A .赤道地区
B .副热带地区
C .副极地地区
D .极地地区 【分析】要想气球升空最快,则需要对流运动最为强烈,不同纬度区中,低纬地区近地面温度最高,对流运动最强烈,高纬度地区相反对流运动较弱.
【解答】解:赤道地区由于地面温度最高,故对流上升运动最为强烈,大气抬升速度最快,故
气球升空最快。

故选: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5 分.每题答对一项得 1 分,全选对得 3 分)
31.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此时()A.地球公
转速度较快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是每年的七月初D.我国处于冬季
【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每年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解答】解:A、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故正确;
C、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间为每年的7 月初,故正确;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我国处于夏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32.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为冬至日B.图中晨线是BC
C.此时D 地昼长夜短D.此时A 地的时刻是12 时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晨线为AB,昏线为BC;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A 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 点.
【解答】解:A、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