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化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a ,CD 的长度为b ,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
A .3a+b
B .3a-b
C .a+3b
D .2a+2b
2.4 =( ) A .1
B .2
C .3
D .4
3.-2的倒数是( ) A .-2
B .12
- C .
12
D .2
4.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若数轴上有一点C 到点B 的距离为2个单位,则点C 表示的数是( )
A .-1或2
B .-1或5
C .1或2
D .1或5
5.已知线段AB a ,,,C D E 分别是,,AB BC AD 的中点,分别以点,,C D E 为圆心,
,,CB DB EA 为半径作圆得如图所示的图案,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为( )
A .9a π
B .8a π
C .98
a π
D .94
a π
6.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 .21(1)(1)x
x x +=+- B .()am an a m n +=- C .2
244(2)m m m +-=-
D .2
2(2)(1)a
a a a --=-+
7.已知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a ,若将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则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 ) A .9a 9b -
B .9b 9a -
C .9a
D .9a -
8.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40°时,∠BOD 的度数是( ) A .50°
B .130°
C .50°或 90°
D .50°或 130°
9.某个数值转换器的原理如图所示:若开始输入x 的值是1,第1次输出的结果是4,第2次输出的结果是2,依次继续下去,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 )
A .1010
B .4
C .2
D .1 10.若(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则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 ) A .(2,1)
B .(3,3)
C .(2,3)
D .(3,2)
11.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有( ) A .360x -=,变形为36x = B .533x x +=-,变形为42x = C .
2
123
x -=,变形为232x -= D .21x =,变形为2x =
12.已知a ﹣b=﹣1,则3b ﹣3a ﹣(a ﹣b )3的值是( ) A .﹣4 B .﹣2 C .4
D .2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2=1
B .-1-1=0
C .(-1)2=-1
D .-12=1
14.如果2
|2|(1)0a b ++-=,那么()2020
a b +的值是( )
A .2019-
B .2019
C .1-
D .1
15.阅读:关于x 方程ax=b 在不同的条件下解的情况如下:(1)当a≠0时,有唯一解x=
b
a
;(2)当a=0,b=0时有无数解;(3)当a=0,b≠0时无解.请你根据以上知识作答:已知关于x 的方程 3x •a= 2x ﹣ 1
6
(x ﹣6)无解,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1 D .a≠1
二、填空题
16.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2:4:7三部分,M ,N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若MN=17cm ,则BD=__________cm.
17.从一个n 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为6个三角形,则n 的值是___________.
18.如图,点A 在点B 的北偏西30方向,点C 在点B 的南偏东60︒方向.则A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
19.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____元.
20.将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其中,含30°角的顶点落在直线a 上,含90°角的顶点落在直线b 上.若//221a b ∠=∠,;,则1∠=__________°.
21.学校组织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知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27人,在乙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19人,现学校再另派20人分赴两处,使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可列方程______. 22.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CB =5cm ,DB =8cm ,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
23.化简:2x+1﹣(x+1)=_____.
24.A 学校有m 个学生,其中女生占45%,则男生人数为________. 25.用“>”或“<”填空:13_____35
;2
23-_____﹣3.
26.-2的相反数是__.
27.观察“田”字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则c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了了解我市2019年10000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10000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从中抽取的200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______
29.若4a +9与3a +5互为相反数,则a 的值为_____.
30.若2a﹣b=4,则整式4a﹣2b+3的值是______.
三、压轴题
3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 ,若用AB 表示A,B 两点的距离,AC 表示A ,C 两点的距离,且BC = 2 AB ,点A 、点C 对应的数分别是a 、c ,且| a - 20 | + | c +10 |= 0 .
(1)若点P,Q 分别从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秒、5个单位长度/ 秒,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
(2)若点P ,Q 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 秒后,动点R 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点R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点R运动了x 秒时恰好满足MN +AQ = 25,请直接写出x的值.
32.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
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
∠BOD相等.
(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
∠MON的度数为°.
发现感悟
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
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
类比拓展
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
∠AOC、∠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33.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 6
a
b
x
-1
-2 ...
(1)可求得 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 (2)若前 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 k 的值;
(3)如果m ,n 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 -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 |+|6-b|+|a -b|+|a -6| +|b -6|+|b -a| 得到.若m ,n 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
3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B 是数轴上在A 左侧的一点,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 ,点P 表示的数是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P 、Q 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相遇?②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35.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
25350a b ++-=.点
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 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 点运动,并持续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 (1)填空:a = ,b = ;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 ,Q 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点P ,Q 停止运动时,点P 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 和点Q 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
36.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
1
2
x﹣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
1
2
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
4
BN的值不变;②
13
PM
24
+ 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37.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有关问题:
我们知道,
(0)
0(0)
(0)
x x
x x
x x
>
⎧
⎪
==
⎨
⎪-<
⎩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一结论来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例如化简式子|1||2|
x x
++-时,可令10
x+=和20
x-=,分别求得1
x=-,2
x=(称1-、2分别为|1|
x+与|2|
x-的零点值).在有理数范围内,零点值1
x=-和2
x=可将全体有理数不重复且不遗漏地分成如下三种情况:
(1)1
x<-;(2)1
-≤2
x<;(3)x≥2.从而化简代数式|1||2|
x x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当1
x<-时,原式()()
1221
x x x
=-+--=-+;
(2)当1-≤2
x<时,原式()()
123
x x
=+--=;
(3)当x≥2时,原式()()
1221
x x x
=++-=-
综上所述:原式
21(1)
3(12)
21(2)
x x
x
x x
-+<-
⎧
⎪
=-≤<
⎨
⎪-≥
⎩
通过以上阅读,请你类比解决以下问题:
(1)填空:|2|
x+与|4|
x-的零点值分别为;
(2)化简式子324
x x
-++.
38.问题一:如图1,已知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A,B两点同时出发到C点,若甲的速度为8 cm/s,乙的速度为6 cm/s,设乙运动时间为
x(s),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cm).
(1)当甲追上乙时,x = .
(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当甲追上乙前,y= ;
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y= ;
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y= .
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B(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
(1)分针O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时针O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2)若从4: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依据线段AB长度为a,可得AB=AC+CD+DB=a,依据CD长度为b,可得AD+CB=a+b,进而得出所有线段的长度和.
【详解】
∵线段AB长度为a,
∴AB=AC+CD+DB=a,
又∵CD长度为b,
∴AD+CB=a+b,
∴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AB+AC+CD+DB+AD+CB=a+a+a+b=3a+b,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度和有关计算,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求出线段的长度和知道如何数图形中的线段.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得:
,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对其概念的理解.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
-2的倒数是-1 2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倒数相反数等知识点的掌握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如图,根据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可确定原点,即可得出点B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设点C表示的数为m,
∵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AB的中点O为原点,
∴点B表示的数为3,
∵点C到点B的距离为2个单位,
∴3m -=2, ∴3-m=±2, 解得:m=1或m=5, ∴m 的值为1或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可用a 表示出AC 、BD 、AD 的长,根据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等于三个圆的周长之和即可得答案. 【详解】
∵AB a ,C 、D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AC=BC=
12AB=12a ,BD=CD=12BC=1
4
a , ∴AD=AC+BD=
3
4
a , ∴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aπ+12aπ+34
aπ=9
4a π,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正确得出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等于三个圆的周长之和是解题关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别利用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对各选项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详解】
解:A 、21x +无法分解因式,故此选项错误; B 、()am an a m n +=+,故此选项错误; C 、244m m +-无法分解因式,故此选项错误; D 、2
2(2)(1)a
a a a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别表示出愿两位数和新两位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原数为:()10a b b ++; 新数为:10b a b ++,
故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10a b b 10b a b 9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正确理解题意得出代数式是解题关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1)
∵OC ⊥OD , ∴∠COD=90°, ∵∠AOC=40°,
∴∠BOD=180°﹣90°﹣40°=50°, (2)
∵OC⊥OD,
∴∠COD=90°,
∵∠AOC=40°,
∴∠AOD=50°,
∴∠BOD=180°﹣50°=130°,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数值转换器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进而求得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x=1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三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四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五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六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七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八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九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十次输出的结果是4,
……,
∵2020÷3=673…1,
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特点,求出相应的数字.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对(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可知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
示排,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
∴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2,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分析出数对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后即可解答.
【详解】
选项A ,由360x -=变形可得36x =,选项A 正确;
选项B ,由 533x x +=-变形可得42x =-,选项B 错误;
选项C ,由2123
x -=变形可得236x -=,选项C 错误; 选项D ,由21x =,变形为x =
12,选项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3b-3a-(a-b )3=3(b-a )-(a-b )3,因此可以将a-b=-1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3b-3a-(a-b )3=3(b-a )-(a-b )3=-3(a-b )-(a-b )3=3-(-1)
=4;
故选C .
【点睛】
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没有明确告知,而是隐含在题设中,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
13.A
解析:A
【解析】
解:A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把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故选A ; B ,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1-1=-2;
C ,底数为-1,一个负数的偶次方应为正数(-1)2=1;
D ,底数为1,1的平方的相反数应为-1;即-12=-1,故选A .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得a ,b 的值,然后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因为2|2|(1)0a b ++-=,
所以a +2=0,b -1=0,
所以a =-2,b =1,
所以()
2020a b +=(-2+1)2020=(-1)2020=1.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和偶次方,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数均为零求出a ,b 的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要把原方程变形化简,去分母得:2ax=3x ﹣(x ﹣6), 去括号得:2ax=2x+6,移项,合并得,x=31
a -,因为无解,所以a ﹣1=0,即a=1. 故选A .
点睛:此类方程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后,清楚什么时候是无解,然后再求字母的取值.
二、填空题
16.14
【解析】
因为线段AB 被点C,D 分成2:4:7三部分,所以设AC=2x,CD=4x,BD=7x,
因为M,N 分别是AC,DB 的中点,所以CM=,DN=,
因为mn=17cm,所以x+4x+=1
解析:14
【解析】
因为线段AB 被点C,D 分成2:4:7三部分,所以设AC =2x ,CD =4x ,BD =7x ,
因为M,N 分别是AC,DB 的中点,所以CM =12AC x =,DN =1722
BD x =,
因为mn=17cm,所以x+4x+7
2
x=17,解得x=2,所以BD=14,故答案为:14.
17.8
【解析】
【分析】
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
【详解】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6,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
【详解】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6,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睛】
此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
18.【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ABD=30°,∠EBC=6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
由题意,得∠ABD=30°,∠EBC=60°,
∴∠FBC
解析:15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ABD=30°,∠EBC=6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
由题意,得∠ABD=30°,∠EBC=60°,
∴∠FBC=90°-∠EBC=90°-60°=30°,
∠ABC=∠ABD+∠DBF+∠FBC=30°+90°+30°=150°,
故答案为150︒.
【点睛】
本题考查方向角,利用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得出∠ABD=30°,∠EBC=60°是解题关键.
19.【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3b)元
解析:(23)a b +
【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 +3b )元.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20.20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1+∠C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90°−∠2,然后计算即可.
解:如图,
∵∠ACB=90°,
∴∠2+∠3=90°.
解析:20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1+∠C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90°−∠2,然后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
∵∠ACB =90°,
∴∠2+∠3=90°.
∴∠3=90°−∠2.
∵a ∥b ,∠2=2∠1,
∴∠3=∠1+∠CAB ,
∴∠1+30°=90°−2∠1,
∴∠1=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关系.
21.【解析】
【分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
解析:()27x 21920x ⎡⎤+=+-⎣⎦
【解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
根据题意得:()27x 21920x ⎡⎤+=+-⎣⎦.
故答案为()27x 21920x ⎡⎤+=+-⎣⎦.
【点睛】
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2.11cm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为线段的中点,可得,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的长.
【详解】
解:∵,且,,
∴,
∵点为线段的中点,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
解析:11cm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可得2AC DC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AB 的长.
【详解】
解:∵DC DB BC =-,且8DB =,5CB =,
∴853DC =-=,
∵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
∴3AD =,
∵AB AD DB =+,
∴3811()AB cm =+=.
故答案为:11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中点.
23.x
【解析】
【分析】
首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原式=2x+1﹣x﹣1=x,
故答案为:x.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去括号法则.解析:x
【解析】
【分析】
首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原式=2x+1﹣x﹣1=x,
故答案为:x.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去括号法则.24.【解析】
【分析】
将男生占的比例:,乘以总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
【详解】
男生占的比例是,则男生人数为55%,
故答案是55%.
【点睛】
本题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文中的关键词,从而明确其
解析:55%m
【解析】
【分析】
-,乘以总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
将男生占的比例:145%
【详解】
-=,则男生人数为55%m,
男生占的比例是145%55%
故答案是55%m.
【点睛】
本题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文中的关键词,从而明确其中的运算关系,正确地列出代数式.
25.<>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3.
故答
解析:<>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1
3
<
3
5
;
2
2
3
>﹣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6.2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2的相反数是2,
故填: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反数的定义.
解析:2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2的相反数是2,
故填: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反数的定义.
27.【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
解析:270
【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此位置数为15时,恰好是第8个奇数,即此“田”字为第8个.观察每个“田”字左下角数据,可以发现,规律是2,22,23,24等,则第8数为a=28.观察右下角的数字可得右下角的数字正好是左上角和左下角两个数字的和,所以b=15+a=271,右上角的数字正好是右下角数字减1,所以c=b-1=270.
故答案为:270.
【点睛】
本题以探究数字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感.解题时注意把同等位置的数字变化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8.①③④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
解析:①③④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
【详解】
①这10000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正确;
②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故原说法错误;
③从中抽取的200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正确;
④样本容量是200,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
29.-2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反数的性质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4a+9+3a+5=0,
移项合并得:7a=﹣14,
解得:a=﹣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
解析:-2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反数的性质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4a+9+3a+5=0,
移项合并得:7a=﹣14,
解得:a=﹣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相反数,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30.11
【解析】
【分析】
对整式变形得,再将2a﹣b=4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解:∵2a﹣b=4,
∴=,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已知式子的值,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已
解析:11
【解析】
【分析】
对整式423a b -+变形得2(2)3a b -+,再将2a ﹣b=4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解:∵2a ﹣b=4,
∴423a b -+=2(2)324311a b -+=⨯+=,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已知式子的值,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代数式进行适当变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三、压轴题
31.(1)
107秒或10秒;(2)1413或11413
. 【解析】
【分析】
(1)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 ,c 的值,设点B 对应的数为b ,结合BC = 2 AB ,求出b 的值,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 、点Q 对应的数,根据“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
(2)当点R 运动了x 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 、点Q 、点R 对应的数为,得出AQ 的长, 由中点的定义表示出点M 、点N 对应的数,求出MN 的长.根据MN +AQ =25列方程,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1)∵|a -20|+|c +10|=0,
∴a -20=0,c +10=0,
∴a =20,c =﹣10.
设点B 对应的数为b .
∵BC =2AB ,∴b ﹣(﹣10)=2(20﹣b ).
解得:b =10.
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20+2t ,点Q 对应的数为﹣10+5t .
∵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
∴|﹣10+5t ﹣10|=|20+2t ﹣10|,
即5t ﹣20=10+2t 或20﹣5t =10+2t ,
解得:t =10或t =
107. 答:运动了107
秒或10秒时,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
(2)当点R 运动了x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20+2(x +2)=2x +24,点Q 对应的数为﹣10+5(x +2)=5x ,点R 对应的数为20﹣x ,∴AQ =|5x ﹣20|.
∵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
∴点M 对应的数为
224202x x ++-=442x +, 点N 对应的数为
2052x x -+=2x +10, ∴MN =|442
x +﹣(2x +10)|=|12﹣1.5x |. ∵MN +AQ =25,∴|12﹣1.5x |+|5x ﹣20|=25.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0<x <4时,12﹣1.5x +20﹣5x =25,
解得:x =1413
; 当4≤x ≤8时,12﹣1.5x +5x ﹣20=25,
解得:x =
667
>8,不合题意,舍去; 当x >8时,1.5x ﹣12+5x ﹣20=25,
解得:x 31141=. 综上所述:x 的值为
1413或114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2.(1)135,135;(2)∠MON =135°;(3)同意,∠MON =(90°﹣
12x °)+x °+(45°﹣
12x °)=135°.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MON =
12×90°+90°,∠MON =12∠AOC +12
∠BOD +∠COD ,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可求出∠MOC+∠NOD,又∠MON =(∠MOC+∠NOD)+∠COD,即可得出答案;
(3)设∠BOC=x°,则∠AOC=180°﹣x°,∠BOD=90°﹣x°,进而求出∠MOC和∠BON,又∠MON=∠MOC+∠BOC+∠BON,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图2中∠MON=1
2
×90°+90°=135°;图3中∠MON=
1 2∠AOC+
1
2
∠BOD+∠COD=
1
2
(∠AOC+∠BOD)+90°=
1
2
90°+90°=135°;
故答案为:135,135;
(2)∵∠COD=90°,
∴∠AOC+∠BOD=180°﹣∠COD=90°,
∵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
∴∠MOC+∠NOD=1
2
∠AOC+
1
2
∠BOD=
1
2
(∠AOC+∠BOD)=45°,
∴∠MON=(∠MOC+∠NOD)+∠COD=45°+90°=135°;(3)同意,
设∠BOC=x°,则∠AOC=180°﹣x°,∠BOD=90°﹣x°,∵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
∴∠MOC=1
2
∠AOC=
1
2
(180°﹣x°)=90°﹣
1
2
x°,
∠BON=1
2
∠BOD=
1
2
(90°﹣x°)=45°﹣
1
2
x°,
∴∠MON=∠MOC+∠BOC+∠BON=(90°﹣1
2
x°)+x°+(45°﹣
1
2
x°)=13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角度关系及运算的灵活运用和掌握,此类问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角进行理解.
33.(1)6,-1;(2)2019或2014;(3)234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
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
(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
【详解】
(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a+b+x=b+x-1,∴a=-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