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食管插管与胃管留置管的优劣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09
64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研究·
间歇性食管插管与胃管留置管的优劣对比
江飞燕
(宿州市皖北矿务局总医院 康复科,安徽 宿州 234000)
0 引言
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可造成吞咽功能障碍,应用胃管可部分或完全对患者进行营养补给[1-2]。

然而长期胃管置留可造成食管损伤、喉头水肿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3]。

间歇性食管插管可有效降低置留管对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即对间歇性食管插管及胃管置留管应用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吞咽困难患者50例。

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8.65±8.36)岁。

纳入标准:①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量表(VGF 评分法)≤3分;②患者须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排除标准:①患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②存在咽喉、食管炎症等疾病;③患者意识不清。

50例患者根据食管插管方法被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

两组患者其自身情况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胃管置留管,医护人员或家属每日通过胃管对患者进行鼻饲。

鼻饲液的量为300 mL 左右,具体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鼻饲量及次数,以防鼻饲过少或过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

鼻饲后使用少量温水冲洗导管。

试验组:患者仅于进食时进行食管插管。

将导管经口插入20 cm 左右,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插入深度,以防过浅或过深。

导管插入后,嘱咐患者发出“yi ”的声音,并经导管口置于水中,无气泡。

固定好导管后,首先注入少许温水,患者无异常反应后开始缓慢注入鼻饲液。

鼻饲液的量为300 mL 左右,具体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鼻饲量及次数,以防鼻饲过少或过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

鼻饲后使用少量温水冲洗导管后拔出。

1.3 观察指标。

使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 )判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

并将两组患者7 d 、14 d 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以及t 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7 d 、14 d WHOQOL-BREF 评分。

试验组患者7 d WHOQOL-BREF 评分为(6
3.14±7.56)分,对照组为(52.23±6.51)分,经分析,具统计学意义(t =5.47,P =0.00)。

试验组患者14d WHOQOL-BREF 评分为(77.05±9.56)分,对照组为(6
4.18±8.51)分,经分析,
8.0%,对照组为36.0%。

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2.84,3 讨论
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问题,卒中及其他颅脑损伤均可造成该疾病的发生。

吞咽困难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若未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防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常采用鼻饲管置留管进食的方法。

但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胃管置留容易引起胃出血等众多不良反应的发生[4]。

间歇性食管插管可有效降低对食管、胃的不良刺激,减少长久放置造成的胃出血等并发症。

且间歇性食管插管可刺激咽喉增加患者吞咽功能。

且在胃管间歇性反复插入过程中,可刺激舌根部。

条件性诱发吞咽反射,增强舌肌力量,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5-6]。

本课题即对间歇性食管插管相比于胃管置留管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间歇性食管插管的患者相比于胃管置留管患者,其胃出血、吸入性肺炎、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间歇性胃管插管对食管、

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间歇性食管插管与胃管留置管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照组接受胃管置留管进食,试验组接受间歇性食管插管进食。

并将两组患者7 d 、14 d 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试验组患者7 d WHOQOL-BREF 评分为(63.14±7.56)分,对照组为(52.23±6.51)分,经分析,具统计学意义(t =5.47,P =0.00)。

试验组患者14 d WHOQOL-BREF 评分为(77.05±9.56)分,对照组为(64.18±8.51)分,经分析,具统计学意义(t =5.03,P =0.00)。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6.0%。

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P =0.00)。

结论 间歇性食管插管相比于常规鼻饲管置管,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间歇性;食管插管;胃管留置管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9.040
本文引用格式:江飞燕.间歇性食管插管与胃管留置管的优劣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64-65.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09期
65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胃等不良刺激更少,降低对机体的损伤[7-8]。

且应用间歇性食管插管的患者不同阶段WHOQOL-BREF 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

说明间歇性食管插管效果更好,刺激小,患者生存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间歇性食管插管相比于胃管置留管,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11]。

参考文献
[1] 龚一博,张庆波.间歇性经口食管插管营养法对患者吞咽功能恢
复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5):81.
[2] 刘素华,张捷洪,王玉龙,等.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经口或
鼻胃管营养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153-154.[3] 李国平,杨玉峰,侯玉芹,等.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
碍合并焦虑抑郁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43-44.[4] 温梦玲,李春霞,岳利群,等.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对吞咽障碍
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z 1):57-59.
[5] 余金活,伍丽霞,赵艳婷.临床护理思维模式在ICU 患者留置胃管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6,37(07):1817-1819.
[6] 徐小慧,钟慈英.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良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
学工程,2014,22(05):72.
[7] 徐倩,谭丹雪,李国庆.插管体位对耳鼻喉科胃管留置患者的影响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5):747-748.
[8] 蔡燕颜.改良留置管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
理实践与研究,2008(20):12-13.
[9] 张维新,梁斌,张政军.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手术
中的应用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8(04):353-354.
[10] 胡卫建,吴进,卢俊渊.引导型食管插管治疗颈胸段食管癌10
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04):66-67.
[11] 章熙道,徐宏庆,柴春华.用食管插管注气作胃双重造影检
查——附100例双重造影检查分析[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2(S 2):213.
(上接第61页)
乱后,颈项部产生保护性肌肉紧张,大部分患儿休养1-2周,紊乱的关节可自行复位而痊愈,一部分患儿由于再损伤或修养不当,导致上颈椎紊乱持续或加重,出现肌肉紧张;肌肉紧张抽动期:随着持续的肌肉紧张,疲劳肌肉的本体觉反射刺激,产生肌肉不自觉的抽动,依此获得短暂的轻松,抽动集中在紊乱关节周围和此节段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5]。

应用手法治疗,对上颈椎紊乱引发的抽动障碍可达到从根本上治愈,预后常常较为理想。

当颈椎损伤产生抽动被误诊时,会使家长产生焦虑和抑郁,但随着颈椎功能的恢复、抽动症状的减轻而逐渐消失[8]。

因此,在治疗时,需使患儿和家属对颈椎损伤引发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了解,对因颈椎损伤继发的抽动障碍可治愈有正确认识,不必过分关注患儿症状,要正面引导患儿,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避免指责,以促使抽动症状自行消除。

综上所述,对因上颈椎紊乱继发的抽动障碍采用手法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保障预后,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确保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Scahill L,Specht M,Page C.The 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J]. Obsessive Compuls Relat Disord,2014,3(4):394-400.
[2] 刘玲,江志贵,李微,等.顺德龙江地区小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病
学调查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 (8):657-660.
[3] 孙鹏.枣庄市儿童抽动症发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
医药,2011,51(43):67-68.
[4] 李忠权,龚树辉,段月鹏.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与颈椎损伤[J].
现代康复,1999,3(1):24-25.
[5] 龚树辉,李忠权,张国平,等.儿童颈椎功能不良与异动征[J].中
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5-556.
[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Text Revision)[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 1-943.
[7]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 340.[8] 许国新,兰艳霞.抽动-秽语综合征26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
导报,2006(23):97.
(上接第63页)
总而言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其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温志华,王旺河,郭艳丽,等.腹腔镜辅助D 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比较[J].癌症进展,2017,15(5):528-530.
[2] 孟剑.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
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94-96.
[3] 王家镔,郑朝辉,李平,等.术前伴发疾病对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后腹部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3):275-280.[4] 罗亮.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
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4):314-316.
[5] 谢先木,刘荆,姜耕,等.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
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22):3461-3463.
[6] 杜建军,王为忠,李纪鹏,等.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
进展期胃癌[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21-23.
[7] 宫玉峰.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5(4):58-59.
[8] 曹永宽,刘立业,周均,等.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
和开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7):740-742.
[9] 林鸿彪,孙少甫.腹腔镜辅助开腹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
疗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2014,34(18):5133-5135.[10] 杜晓辉,李荣,陈凛,等.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初
步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7):1353-1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