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习题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据中学历史在线网消息:2000年6月,江苏吴江出土五铢钱约8000枚,重30公斤。
既有汉代的刘彻五铢等,又有两晋南北朝的凿边五铢等,铸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8年到公元581年间,均为圆形方孔铜钱。
那你知道“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由中央政权统一管理最早开始于( )
A、秦始皇统一货币时
B、汉高祖建立西汉时
C、文景之治时
D、汉武帝货币改革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有( )
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认识,下列能够准确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
①夏商周是奴隶国家的产生、发展时期
②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③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④秦汉是封建国家的大一统时期,文化昌盛
⑤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文化承上启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司隶校尉
D、刺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6年
B、公元206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不能从右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
A、中央对地方实行分郡管理
B、王朝的都城位于西部的咸阳
C、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D、修建的长城西端点是陇西【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 )
A、公元前2070年
B、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589年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设郡管理地方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答案】:
【解析】:
第16题【判断题】
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以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7题【问答题】
默写历史朝代歌
【答案】:
【解析】: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
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
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从人治到法治,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
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一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一政治运动的成果?这一运动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两个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三中图三宪法颁布于1954年,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
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开元” 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两条)
""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他建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皇帝只能在他所想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这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
……汉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展现出了个人的雄才大略。
他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并不多见的晴空。
----徐卫民《秦汉历史文化研究》
材料二:实现国家统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北伐战争很快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和其它革命群众的热烈支持,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革命武力和民众结合的巨大力量……人民的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形
势的发展,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中国革命进入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黄修荣、黄黎《国共关系纪实》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共同的历史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在政治上“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的举措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伐战争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推进国家统一的力量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第23题【综合题】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
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
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和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4题【综合题】
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为了确立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
这幅图上的机械名称是什么?
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它的用途是什么?
它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