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情境许一__民俗文化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情境小卷一——民俗文化
学校开展主题为“多彩民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感受民俗魅力】
1.下面是小雅为本次活动准备的材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她完成。
(8分)
如果说陕北的“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那么流行于晋南地区的“威风锣鼓”则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
“威风锣鼓”突出表现在一个“威” 字上,无论是声响、节奏,还是阵势、舞姿,都极为震hàn。
鼓声一响,静穆的队伍蓦.然腾跃起来:时而紧锣密鼓,如暴雨猝至,瓢泼而下;时而变换节奏,如山间溪流,回旋激荡;时而欢欣yǒng跃,如烈火燎原,漫天升腾;, , 。
“威风锣鼓”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bàn,那恢宏壮阔的场面真叫人 ( )。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3分)
震hàn ( ) yǒng ( ) 跃羁bàn ( )
(2)写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
粗犷.蓦.然
(3) 填入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拍案而起
B.望洋兴叹
C.叹为观止
(4)仿照画线句子补写恰当语句,使之语意连贯。
(2分)
【推荐民俗图标】
2.同学们为元宵节设计了多个图标,你会推荐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分)
【吟咏古今民歌】
3.同学们对充满民俗风情的诗歌进行了梳理,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
【探寻节日习俗】
4. 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节气)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
号)(4分)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
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
④开门迎春春满院上联: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春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 (清明节)
上联: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七夕节)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 (冬至)
5. 老师准备了下面的材料,带领大家领略宋朝端午节的风采。
(11分)
【材料一】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
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
也……角黍①,天下惟有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
卖。
多作劝酒,各为巧粽。
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
(节选自《西湖老人繁胜录》) 【材料二】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又钉艾人②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节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释】①角黍:粽子。
②艾人:每逢端午,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
(1) 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文意,了解有趣的端午民俗,并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任务。
(4分)
①根据《活板》中“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中“和”的意思,可以推断
“以香药相和” 中的“和”解释为:。
②小雅读到下面这句话时不知如何停顿,请你帮她划分节奏。
(断两处)
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
(2)请依据材料及生活实际,为宋朝端午粽写一则广告语, 30字以内。
(3分)
(3) 宋朝人过端午有许多充满雅趣的风俗。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探求宋朝人的生活态度。
(4
分)
【感受文化情怀】
6. 希望中学开展关于节日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3分)
校团委拟邀请民俗研究专家李教授来学校报告厅做主题为“春节习俗知多少”的报告。
李晓明同学代表校团委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三处不当,请你指出。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
为了让同学们领略春节习俗的魅力,汲取精神营养,我校邀请您于11月9日到我校报告厅做主题为“春节习俗知多少” 的报告。
希望你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希望中学校团委
2023年11月7日
①格式方面:
②内容方面:
③语言方面:
7. 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关于“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
辩论中,有的同
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2分)
主题情境小卷一——民俗文化
1. (1)撼踊绊(2)ɡuǎnɡmò(3)C
(4)示例:时而舞姿翻飞如西风袭来吹皱池水
2. 示例:我推荐图标A。
图标A由一盏手提的写有“元宵”二字的灯笼与“欢度元宵”四字
构成,画面简洁,寓意丰富,体现了元宵节赏灯这一传统习俗。
3. ①胡为乎泥中②青青子衿
③悠悠我心④信天游
4. ④③①②
5. (1)①混合②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
(2)示例:宋朝粽子,形态不一,可咸可甜。
品粽中之杰,享端午之乐。
(3)示例:宋朝人过端午有许多充满雅趣的风俗:比如插花,“插菖蒲、石榴、蜀葵
花、栀子花之类”;比如戴花,“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比如画扇,“花花巧画扇”;比如吃粽子、钉艾人等。
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人追求生活品质、热爱生活、懂生活、崇尚美、追求雅趣的生活态度。
6. ①“敬礼”应顶格写。
②应交代做报告的具体时间。
③“希望你按时参加”应改为“期待您的光临”。
7. 示例: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们要热爱传统文化,重
视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学习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
同时,我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应该理性对待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