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市高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异想天开”:小晨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加以保护,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千米2B.51亿千米2C.6378千米2D.40000千米2
【考点】地球的大小.
【专题】示意图.
【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地球表面积的大小,即5.1亿平方千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读经纬网,完成2、3题:
2.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 )
A.160°E,20°N B.160°W,20°S C.160°E,20°S D.160°W,20°N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160°W,20°S.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关于M地的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有太阳直射现象
C.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夏至日时,昼长夜短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M点的纬度是20°S.由此可知,M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玲玲每天中午下课后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有些奇怪,暑假前后最短,寒假前后最长.请你帮玲玲找到合理的解释( )
A.玲玲的身高在变化
B.玲玲观察的位置不同
C.玲玲观察时产生的错觉
D.由于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化
【考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四季更替.当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候,物体的影子会比较短,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时候,物体的影子会比较长.
【解答】解:暑假(夏季)前后,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旗杆的影子会比较短;寒假(冬季)前后,则由于太阳高度角比较小,旗杆的影子会比较长.故选:D.
【点评】平时注意经常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堂的难点知识.
5.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B.C.
D.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读图可知,选项A中点的经纬度是(10°W,65°S),选项B中点的经纬度是(10°E,70°N),选项C中点的经纬度是(170°E,70°S),选项D中点的经纬度是(170°W,65°N).
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 ﹣90°S;其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据此可判断:
选项A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高纬度、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中的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高纬度、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C符合题意;选项D中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以及半球、纬度地区、五带的划分.6.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B.C.D.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实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绘制的图幅越大,则所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则越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图幅大小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中,有陡崖分布的是( )
A.B.C. 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答】解:陡崖是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相交处,观察四幅等高线示意图,只有C
图等高线有重合的部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C图除去有陡崖地形,还有什么地形?说一说.
8.下列表示的比例尺中,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最大的是( )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0米
B.1:5000
C.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千米
D.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图的要素.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比例尺大小比较时,比例尺不是数字式的应先化成数字式再比较大小.四个比例尺为:A是1/50000,B是1/5000,C是1/5000000,D是1/500000,数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得知,C比例尺1/5000000最小,表示的范围最大,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以及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9.下列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与亚洲不相关的是( )
A.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C.直布罗陀海峡 D.土耳其海峡
【考点】洲界线.
【分析】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解答】解: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大洲的分解线,属基础题.
10.读图,回答:
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专题】示意图;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解:读图可得,A是亚欧板块,图中的①是阿尔卑斯山脉,②是喜马拉雅山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图,读图解答即可.
11.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海会缩小B.地中海会缩小 C.①山脉会消失 D.②山脉会消失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专题】示意图;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解: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故A错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故B正确;
①是阿尔卑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不会消失,故C错误;
②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高度逐渐升高,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海域和山脉的变化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读图,回答12﹣14题.
12.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D.南回归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13.图中ABCD四点中,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极圈以内的B点有极夜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14.关于这一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是冬至日
B.A地昼短夜长
C.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D.C地昼夜等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象,因此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A地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C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各地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等长.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照示意图的判读,根据地球公转的概况解答.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B.非洲被赤道穿过中部
C.亚欧大陆是亚洲、非洲与欧洲的统称
D.南极洲地跨东西半球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解答】解:亚欧大陆是亚洲与欧洲大陆的合称,选项C叙述错误,选项ABD叙述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特点,牢记即可.
二、综合题
16.读甲、乙、丙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无(有或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2)C点所处的大洲名称是大洋洲,今天(4月份)C点所处的季节应该是四季中的秋季.(3)C、D两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D点;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C点.
(4)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B点一年中阳光直射两次.
(5)今天(4月份),地球运动到图乙中②(填数字)和①(填数字)之间的位置,此时,C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图丙中的③(填数字)位置.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解:读图可知,(1)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 之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位于23.5°~66.5°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2)C点位于大洋洲,今天(4月份)北半球为春季(3、4、5月为春季),C点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C点所处的季节应该是秋季.(3)C、D两点中,D点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C点位于23.5°S上,位于低纬度地区(0°~30°为低纬度地区).(4)根据经纬网判断,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B点位于赤道上,一年中阳光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5)今天(4月份),地球运动到图乙中②(②处为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和①(①处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之间的位置,此时,位于南半球的C地区昼短夜长,是图丙中的③图示.
故答案为:
(1)北温;无;
(2)大洋;秋;
(3)D;C;
(4)西北;两;
(5)②;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要结合图示解答.
17.读下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大洲:⑥大洋洲大洋:B大西洋
(2)①洲和②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南极洲和欧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解答】解:(1)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欧洲,⑤是亚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A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2)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3)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南极洲和欧洲.
故答案为:(1)大洋洲;大西洋;(2)巴拿马运河;(3)欧.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