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2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1(10天津)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A )(3分)
(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的铁路系统。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

A.完善折服悠久
B.完整佩服悠长
C.完善佩服悠长
D.完整折服悠久
解析(1)“完善”与“系统”搭配,(2)“折服”是信服;心服;令人折服;使人屈服或服从的意思,(3)“悠久”是长久;久远的意思。

2(10武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3分)
(1)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冒险多于_______。

(2)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_______。

(3)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_______。

A.安逸严谨悔悟
B.安静严谨感悟
C.安逸严格感悟
D.安静严格悔悟
解析(1)根据“冒险”来填“安逸”是反义词,(2)“严谨”是严肃谨慎,说话小心的意思。

(3)根据“不重蹈覆辙”来填“悔悟”。

3(10北京)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
..的一项是( C ) (2分)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
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
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比喻别人给你一点点的帮助都要加倍回报。

张胜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正合此意。

②“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没能完成。

南非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正合此意。

4(10自贡)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A)(3分)
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①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②。

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③的表现。

A. ①飘落②荡漾③融洽
B. ①飘飞②游荡③融会
C. ①飘扬②浪荡③融化
D. ①飘荡②荡漾③融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①“飘落”与“石缝间”搭配得当,“飘飞”“飘扬”皆不能搭配。

因此排除了其他三项。

②出自《再别康桥》学生课外应该读过。

③“融洽”是感情和睦,没有隔阂。

5(10乐山)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

②“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九文大钱。

③人类发明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

然而,谁能那
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A.明朗摸出预言出现 B.明朗排出断言呈现
C.朗润排出断言呈现 D.朗润摸出预言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句都出自课内,应该能填出来。

6(10内江)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

(3分)
⑴他难以自己内心的喜悦,,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了!”
⑵物候观测的数据气温、湿度等条件的综合和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⑶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的。

⑷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A.①抑制②反映③接受④维持
B.①克制②反应③感受④维持
C.①抑制②反映③感受④维护
D.①克制②反应③接受④维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②“反应”多是被动的,而“反映”多是主动的;“反应”一般不能带宾语,“反映”可以带宾语。

7(10眉山)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D)(3分)
①在21下午至22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军已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②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起波浪的飞沫。

③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
对称性、协调性等等。

④盲孩子的心情好极了,因为他今天看见了萤火虫的光,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A.歼灭掠以致即使/也 B.消灭掀以致虽然 / 但
C.消灭掀以至即使/也 D.歼灭掠以至虽然 / 但
8(10株洲)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2分)
①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跳动的,着生命的灵气。

②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里.没有过多的记载名人的,而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的痛苦、挣扎和矛盾。

A.活泼表现丰功伟绩
B.活泼闪现劳苦功高
C.活力闪现丰功伟绩
D.活力表现劳苦功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活泼”是形容词,“活力”是名词。

“闪现”与“灵气”搭配。

“丰功伟绩”是伟大的功绩。

作主语、宾语。

“劳苦功高”是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作谓语、定语。

9(10嘉兴)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阳春三月,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万物。

那山岭间的茶树也不甘落后,在裸露了长长的一个秋冬后,似害羞样穿上了新衣,一夜间便吐露出嫩芽。

当茶香溢满山野的时候,采茶女三五成群走出寨子,一边采摘清香的茶叶,一边展露出她们美妙的歌喉,唱着一支支醉人的采茶歌谣。

(展露吐露裸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茶树”穿上新衣之前应是“裸露”的;“嫩芽”与“吐露”相搭配;“歌喉”与“展露”相搭配。

10(10衢州、丽水、舟山)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衢州祭孔大典是一次文化成果(1)B的盛会。

它(2) C 了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建设上的卓越智慧,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3) A 在一起,沟通心灵,共谋发展。

A.汇聚 B.荟萃 C.凝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注意短语词的搭配。

“汇聚”一般用于人群;“凝聚”一般与“智慧”相配;“荟萃”多用于人才或是之物的汇象。

11(10 义乌)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今日的绣湖公园,绿树葱茏,闹中取静。

大安寺塔巍峨C,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述着义乌儿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阳光透过疏枝密叶,在山坡上形成了A的色彩。

走出林间,但见碧水一泓,波平如镜,宛如景色B的“天池”。

“柳舒春色斗纤腰,画舫临湖酒兴饶”的画舫之美令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

A.斑斓
B.秀丽
C.挺拔
解析选词填空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语言环境。

“挺拔”对应“巍峨”;“斑斓”对应“色彩”;“秀丽”对应“景色”。

12(10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B )(3分)
A.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国家气象局加强了对天气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

B.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在成绩面前,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

C.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A项的“监控”意为“监测并控制”,对天气用“控制”不妥,改为“监测”为妥;B项的“鞭策”意为激励、督促,用于此处很合适;C 项的“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用来形容建筑不妥;D 项的“寻章摘句”意指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供写作时套用,显然不适合用于本句。

13(10温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
...的一项是(D )(2分)
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囊萤映雪——临时抱佛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成语的理解能力。

D项中“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

14(10 湖州)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C )(2分)
①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②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了现实的生活。

③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A.杳无音信反映即使
B.销声匿迹反应即使
C.销声匿迹反映虽然
D.杳无音信反应虽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同时要结合具体语境。

“销声匿迹”是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更符合句意;“反映”与“生活”搭配,“虽然”与“但”搭配。

15(10台州)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B )(3分)
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言,像矿物;有些语言,像植物;有些语言,像动物。

而最美丽最有力量的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它,属于以上三界。

A.饱含汁液晶莹剔透灵动飞扬
B.晶莹剔透饱含汁液灵动飞扬
C.晶莹剔透灵动飞扬饱含汁液
D.灵动飞扬饱含汁液晶莹剔透
解析注意“晶莹剔透”对应的是“像矿物”,“饱含汁液”对应的是“像植物”,“灵动飞扬”对应的是“像动物”。

16(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和D)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
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临”都是“面对”的意思;B项“异”分别是“对……感到诧异”,“不同”的意思;C项第一个“直”是“挺直”,第二个“直”通“值”;D项的“鄙”是“目光短浅,见识浅陋”的意思。

17(10重庆)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
...原意的一项是(D)。

(3分)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
打造着无与伦比
....的梦幻世博。

(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
....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
出一定的代价。

”(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
....的。

(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不动声色)
解析此题明考成语运用,实考成语理解。

“无动于衷”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不动声色”是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

不能替换。

18(10玉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D )(2分)
A.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
...怀.。

B.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
....,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
....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
....,但仍能使人感怀。

解析A项“触目伤怀”意为看到某种景象而心里感到悲伤;B项“相映成趣”是指景色相互衬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C 项“粉墨登场”是一个贬义词。

19(10江西)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 )(2分)
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
....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2009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收.
场.。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复杂
....,而井然有序。

解析B项“心急如焚”是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C项“收场”是了结;结束。

结局;下场。

D项“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与“井然有序”矛盾。

20(10长沙)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
..的一项( A ) (2分)
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
..、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

(俨然:形容庄严。

) 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
..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

(和煦:温暖。

)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
..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
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
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
..功能。

(造血:比喻部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

A项“俨然”是齐整有序的样子。

21(10襄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B)。

(2分)
A.我市短小精悍
....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
...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的襄阳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B项“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22(10滨州)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C)(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C 项“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23(10北京)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
..的一项是( B ) (3分)
A.布.告——布.局
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布告”是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布局”的“布”是“分布”的意思。

C项“禁”都是抑制,忍住。

D项“温故知新”的“故”是“旧知识”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24(10曲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3分)
A.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

C.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
....,我们受益不浅。


D.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C项“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自谦,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5(10自贡)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3分)
A.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B.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C.比比皆是:比一比到处都是。

D.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C项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26(10乐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B )(3分)
A.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
....;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事倍功半”指做事费力大,收效小。

此句应该用“事半功倍”。

27(10资阳)下面句中加点词可用句后括号内的词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 )
A.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

(别出心裁)
B.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
..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

(企图)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
....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贤思齐)
D.他们宁愿循规蹈矩
....,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因循守旧)
解析此题明考成语运用,实考成语理解。

A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与“别出心裁”是近义词。

B项“企图”是贬义词。

C项“见异思迁”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是贬义词。

“见贤思齐”是褒义词。

D 项“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含褒义。

“因循守旧”是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含贬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句都出自课内,应该能填出来。

28(10眉山)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10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
....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
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德高望重”是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

“苦心孤诣”是指用心良苦,造诣极深。

“小题大做”是很小的事情却大动周折,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处理。

29(10泸州)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B )(3分)
A. 香港志愿者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难的事迹,感人肺腑
....。

B.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
....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 2010年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目空一切”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极端骄
傲自大。

含贬义。

30(10莱芜)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C)(3分)
A.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
....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令人陶醉。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1(10岳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D)(2分)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
....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
....,胆大的就盲目发展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岳阳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

D、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

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
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32(10恩施)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D ) (2分)
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B.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地大笑。

C. 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

D.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与语境不符。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大笑”重复矛盾。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与语境不符。

33(10娄底)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B ) A.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我们相信,通过
大家坚持不懈
....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摆在娄底人民面前的义不容辞
....的光
荣使命。

D.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
..
之地
..呢?
解析: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B句语境不符。

34(10哈尔滨)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D ) (3分)
A.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
...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鳞次栉比”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无可置疑”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与语境不符。

“周道如砥”是用来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

与语境不符。

35(10桂林)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C)(2分)
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
....,离开了座位。

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
....,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
....的暴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与语境不符。

36(10宜昌)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2分)
①门可罗雀意思:麻雀②声名鹊起意思:喜鹊,像喜鹊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门可罗雀”是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

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37(10兰州)根据句意,下列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 )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遐想(幻想)。

C. 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改头换面),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D.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解析此题明考成语运用,实考成语理解。

遐想的意思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幻想本是人内心的荒谬的想法;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