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重点解析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区别CuSO 4溶液、FeSO 4溶液和NaCl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B .区别开CO 、H 2、CH 4三瓶无色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稀盐酸
D .除去CO 2中的CO —点燃
2、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是
A .2SO
B .3O
C .2NO
D .CO 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B .低碳理念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C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可以直接用水灭火
D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生活废水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4、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绿色低碳出行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开发清洁能源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5、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或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都是耗能少、廉价获取氢能的理想途径B.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釜底抽薪”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工业上进行高炉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下方加入,空气从上方通入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水能灭火,所以有水,燃烧无法进行
B.因为氯气有毒,所以食盐中的氯化钠也有毒
C.因为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所以石墨也有可燃性
D.因为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任何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8、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获取草木灰以增强土壤肥力
B.鼓励燃放烟花炮竹以增加节日气氛
C.实施大水漫灌以确保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9、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
10、下列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氮气B.氧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环境、材料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推行使用乙醇汽油既可节约石油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乙醇汽油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乙醇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月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上述气体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
B.生成CO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燃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这是因为__________,可使燃料充分燃烧。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其用途很广,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______。
(2)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用______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人类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降雨时会形成______。
4、“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外出随手关灯B.双面使用纸张
C.骑自行车出行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3)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同时生成水,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5、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
(1)日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
(3)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
(5)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
(6)炭雕以活性炭为原料,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
(7)洗涤灵能洗去盘子上的油渍,原理是洗涤灵对食用油有____作用,它能增强乳浊液的___性。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____)
2、聚氯乙烯塑料具有绝缘线用作导线外皮(____)
3、可燃冰外表像冰,但实际上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_____)
4、鉴别羊毛和腈纶:取样,闻气味(____)
5、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
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
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2、兰州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黄河中,在入河口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元素。
(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 x H y O110N16P。
计算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
计算其中x的近似值等于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3、我市管道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计算1L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消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标准状态下甲烷的密度是0.7g/L,氧气的密度是1.4g/L)
4、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
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
请计算:
(1)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69g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5、化石燃料的燃烧、硫酸的生产都会产生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酸雨,使农作物、建筑物等遭到破坏。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SO2的最高浓度进行了限定,其中一级标准为
0.15mg/L。
(1)通过测定雨水的________可粗略判断其是否为酸雨。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工业废气中的SO2的含量(反应原理为
SO2+I2+2H2O=H2SO4+2HI),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I2),加入少量碘化钾,加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步骤2 取5mL上述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溶液变蓝(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步骤3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然后缓缓向外拉活塞,每次抽取的该工业废气样品为80mL,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共抽取100次。
①步骤2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________mg,步骤3中缓缓向外拉活塞,“缓缓”的目的是
_______。
②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请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化学知识有利于我们更科学的生活。
(1)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煤燃烧产生的_____进入大气可形成酸雨。
(3)要使天更蓝水更清,必须监测并防治大气污染。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____(填字母)。
A 臭氧
B 可吸入颗粒物
C 水蒸气
(4)已知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了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气密性良好的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首先夹紧止水夹,然后将足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N2。
请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牙膏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并忽略空气中各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①B装置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了要称量牙膏样品的质量外,还需称量____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结果。
2、2021年1月新一轮的“禁塑令”全面开始实施。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某种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
(查阅资料)
A.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其他无机填充料
B.聚丙烯由C、H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C.碱石灰为气体干燥剂,由NaOH和CaO组成,可吸收CO2和H2O
(探究过程)
连接下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一定质量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样品粉碎,装入C装置的玻璃管中通入纯净的氧气。
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前后
D、E装置发应前后质量,分析样品中C、H元素含量。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分析)
(1)A装置中MnO2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其中有一处的设计不正确,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E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测得E实验前后质量增重8.8g,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均消耗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数量已达到30个以上,目前“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下列关于减少“白色污染”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D焚烧或深埋塑料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NaCl溶液为无色,故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来区别三种物质,符合题意;
B、CO、H2、CH4三种气体燃烧都产生蓝色火焰,不能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区分三种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铁能和盐酸反应,而铜不可以,该方法不能除去铜而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题意;
D、点燃混合气体,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所以方法不可行,若通入氧气则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2、D
【分析】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2.5、PM10。
【详解】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臭氧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3、B
【详解】
A、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都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低碳理念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此选项表述正确;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直接用水灭火,而应该先断电,再灭火,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但生活废水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应处理后才能排放,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4、B
【详解】
A、绿色低碳出行,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C、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故选:B。
5、B
【详解】
A、电解水或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耗能多,不属于廉价获取氢能的理想途径,错误。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
C、“釜底抽薪”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错误。
D、工业上进行高炉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上方加入,空气从下方通入,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 水能灭火,但燃烧也能在水中进行,如水下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也能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B. 氯气有毒,但食盐中的氯化钠没有毒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C. 碳单质具有可燃性,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也有可燃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 因为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但是氢气也可以是燃烧,生成物是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错误;
B、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
C、实施漫灌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故C错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防污染地下水,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说法正确;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说法正确;
C、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说法错误;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
答案:C。
10、C
【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都不会。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天然气
(2)混合物可再生
【解析】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乙醇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2、
(1) 煤 不可再生
(2)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ABC 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解析】
(1)
化石能源包含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②A 、甲烷充分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充分燃烧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正确;
B 、一氧化碳有剧毒,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 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正确;
C 、燃料燃烧不充分,放热少,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正确;
故选ABC 。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
3、
(1) 1/5 炼钢(合理答案均可)
(2) 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
(3)酸雨
【解析】
(1)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约占空气体积的1/5,其用途很广,因为具有助燃性,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炼钢(合理答案均可)。
(2)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
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硫酸,降雨时会形成酸雨。
4、
(1)石油
(2)D
(3)222622CO 6H C H O 3H O 一定条件++
【解析】
(1)
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A 、低碳生活就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减少了发电时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 、双面使用纸张节约了纸张,减少了制纸时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C 、骑自行车出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D 、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是浪费资源的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D 。
(3)
以CO 2和H 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 2H 6O ),同时生成水,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22622CO 6H C H O 3H O 一定条件++。
5、
(1)不可再生
(2)沸点
(3)CO
(4)纯度
(5)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吸附
(7)乳化稳定
【分析】
(1)
日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
故填:沸点;
(3)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就不能与氧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中毒,所以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故填:CO;
(4)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填:纯度;
(5)
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故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故填:吸附;
(7)
洗涤灵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它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故填:乳化;稳定。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正确。
【点睛】
2、正确
【详解】
聚氯乙烯塑料具有绝缘作用,可作导线外皮,故正确。
3、错误
【详解】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4、错误
【详解】
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腈纶没有,鉴别羊毛和腈纶:取样,点燃闻气味,故填:错误。
5、正确
【详解】
燃烧时羊毛会产生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故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说法正确。
四、计算题
1、9.5%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
CO2+2H2O,由题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
比,则甲烷和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时,爆炸最强烈,设CH4的体积为V1,空气的体积为V2,则O2的体积为V2×21%。
4222
CH+2O CO+2H O
1:2
点燃
由V1:V2×21%=1:2;解得:V1:V2=21:200
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21
100%9.5% 20021
⨯≈
+
答:当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时,瓦斯爆炸最强烈。
故填:9.5%
2、(共5分)
(1)P元素(1分)(2)N︰O = 7︰55(2分)(3)3550×35.5%÷12≈ 106 (2分)
【详解】
(1)造成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的废水中含较多的P元素;
(2)由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可知: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16×110)=7︰55。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
藻类化学式中x的近似值
=3550×35.5%÷12≈106。
3、2L
【详解】
先计算出甲烷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解需要氧气的质量,然后再算出氧气的体积。
1L 甲烷的质量=1×0.7g/L=0.7g;设0.7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H4+2O2 点燃2H2O+CO2
0.7g x
16640.7g x
= x=2.8g
需要氧气的体积= 2.8g 1.4/g L
=2L 答:1L 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消耗氧气的体积是2L 。
4、(1)132g (2)2:9
【详解】
(1)设69g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52
22C H OH 3O 2CO 46
8869g
x 3H O ++点燃
4688=69g x x=132g ;
(2)69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9g×2446 ×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69g×646
×100%=9g;生成水的质量为:9g 218
=81g ,生成的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36g-88g ×1244=12g ;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2g 1228
=28g ,则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8g 81g =2:92818:。
5、(1)pH 值
(2)6.35
(3)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充分反应
(4)解:设该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x
22224SO +I +2H O=H SO +2HI
642546.35mg
x
64254 6.35x mg
=x =1.6mg 故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 1.6 1.60.2/L 801008L
mg mg mg mL ==⨯>0.15mg/L 故没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详解】
(1)酸雨的pH >5.6,故通过测定雨水的pH 值可粗略判断其是否为酸雨;
(2)①步骤2中,设5mL 溶液中溶有碘单质的质量为x ,则: 1.27g 10005x mL mL
=, x =6.35mg ; 步骤3中缓缓向外拉活塞,“缓缓”的目的是: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充分反应; ②见答案。
五、实验探究
1、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SO
2、NO 2(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A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水蒸气(合理给分) 实验前C 装置和实验结束后C 装置
【详解】
(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故填: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2)煤燃烧产生SO 2、NO 2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硝酸,会造成酸雨,故填:SO 2、NO 2。
(3)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等,故选:AB。
(4)①B装置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填: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了要称量牙膏样品的质量外,还需称量实验前C装置和实验结束后C装置,装置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通过二氧化碳质量可求出,碳酸钙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质量分数,故填:实验前C装置和实验结束后C装置。
2、催化作用不相同 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或装置B中前面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后面导气管应刚好透过瓶塞)合理即可2232
CO+2NaOH=Na CO+H O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 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合理即可) 4:1 ABCE
【详解】
(1)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填:催化作用。
(2)B中浓硫酸干燥氧气,干燥作用,D中浓硫酸吸收塑料碎屑燃烧生成的水,进而求塑料中氢元素质量,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不相同,其中B处的设计不正确,气体的干燥长进短出,改进方法是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故填:不相同;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
(3)E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故填:
CO2+2NaOH=Na2CO3+H2O。
(4)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说明生成了5.4g水,故氢元素质量
2
5.4g0.6g
18
⨯=,E实验前
后质量增重8.8g,,说明生成了8.8g二氧化碳,故碳元素质量
12
8.8g 2.4g
44
⨯=,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6g=4:1,故填:4:1。
(6)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减少了塑料制品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 塑料不能焚烧,焚烧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错误。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