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重点描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

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

二、教学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3、分清文章脉络。

4、读出景象,读出心情,读出感想。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人学习《灰椋鸟》,注意看老师写这个字。

如何记住它呢?(提示:大树底下好乘凉)读课题。

2、你们看过灰椋鸟吗?(没有)那么看老师来画一画。

(教师简笔画出灰椋鸟,一边画,一边说: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并不怎么好看。

)
过度:并不怎么好看的鸟,作者写了些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为学生推开一扇阅读的窗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个性化地阅读提供一个环境。

]
(二)初读课文,将文读熟
1、要求:(1)自学生字词,将文中的生字词,画下来,多读两遍。

(2)把文章正确的读一遍,自己觉得读的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3、检查朗读情况。

穿插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通过指名读,赛读,范读等形式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
[充分的初读是为了精读打好基础,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文章不读熟不开讲。

”初读部分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保证足够的时间。

并能给予一定的指导。

]
(三)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1、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重点写了什么?除此之外还写了些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和个别学生小组交流。

了解学情。

3、大组讨论交流。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师:哪几段写了这壮观的场面?
生:3—5自然段。

师:除此,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还写了“我”等候灰椋鸟归林和“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师:很好。

那么就这几段,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呢?大家来读一读。

[初读以后学生对文章会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个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能让孩
子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培养学生一个开阔的眼界以及综合阅读的能力。

]
(四)自我展示,培养情感。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其他同学在
聆听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说说读的情况和自己对这一段的看
法,你认为该怎么读等等。

)
2、学生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喜欢阅读的段落,思考自己喜欢的原因,组织好语言。

(2)自我展示。

a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写出了归林时的气势恢弘。

(好像又像)
b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写出了林中热闹的场面。

(似如)
3、小结:大家读熟了课文,并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是大家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又是怎么的心情,又是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再和作者交交心。

[自我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是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外显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
(五)作业
1、读课文,收集有关灰椋鸟的资料。

2、抄写生字词,描红。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会用“好像又像”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并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句,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教学过程:
一、认识“灰椋鸟”,激趣导入:
1、板书“鸟”,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鸟?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交流,外形漂亮、叫声动听、对人类有益)
2、再板“灰椋”,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请学生读名字,注意读准“椋”)
3、你们认识灰椋鸟吗?你们想认识灰椋鸟吗?(幻灯片出示灰椋鸟图片及相关资料。

指名读资料)
4、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观赏一下灰椋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你自己的生字新词,没有可以不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自己的生字新词,相机正音。

(2)出示文中易读错的词语,集体正音。

(3)交流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的经过这件事。

)
3、快速浏览,抓住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在这件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两个场面?
(2)交流归纳: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和灰椋鸟归林后的场面。

三、精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灰椋鸟归林,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文章哪一部分给我们进行了介绍。

2、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先交流,后小结:从“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可以看出作者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3、认真阅读这一段,灰椋鸟归林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4、交流:你能具体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你还从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壮观?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a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
(2)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
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理解:一小群盘旋陆续)
(3)从这一句话你能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怎们样?(很有序)
(4)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b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理解“大部队”上引号的含义
(2)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灰椋鸟排空而至?
(3)你还从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壮观?
(4)是啊,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c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朵里意思丰富着呢?你们听(引读)
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2)从这一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和谐快乐)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在树的情抱里开着沙龙会吧。

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答,不能太单调)
(4)有感情地朗读
(5)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让灰椋鸟变得更加活泼,我们学会了想象在介绍事物时也会更加生动的。

你能试着用“好象又像”说一句话吗?
四、小结:
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灰椋鸟有秩序、很壮观、很快乐,那么归林后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来欣赏吧!
五、助你背诵:
一开始还是地飞过来,,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有的围成,,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