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6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较于传统纸质书籍,电子书终端存储量大,轻便易携。
一张小小的存储卡可以存放数万本图书,既节省空间,又节约纸张。
有的终端还可以随时随地无线上网,即时下载最新出版的书籍和报刊,读者可以打造个性化的个人图书馆。
此外,很多电子书终端还具有快速检索、语音朗读、电子词典等功能,相对于纸质书籍,可以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随着国内电子书市场持续升温,电子书读者也越来越多。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专业电子书终端的用户在不断增加,但就市场份额而言,通过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MP5、掌上游戏机等终端阅读电子书的读者仍占主流。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电子书终端价格在两千元到三千元之间,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位,大多数消费者期望其价格能在千元以下。
其实用手机等终端阅读电子书也存在问题。
杨同学向记者表示,很多网上下载的电子书的格式手机不支持,无法阅读。
一些新出版的畅销书,网上一般也下载不到。
至于平时写论文需要的学术类参考书,电子版本基本上是没有的。
所以消费者需要一款专业阅读功能强大,又能兼顾便携性和其他日常上网等功能的电子书。
内容和终端,是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两翼。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各种阅读终端硬件一体化和功能的融合将是发展趋势,在此情况下,电子书内容资源的供应就成为电子书普及的主要推手。
在终端方面,近来苹果iPad等产品的出现使许多电子书硬件生产商倍感压力,他们担心iPad具有的iBook功能会抢占专业电子阅读器市场。
对此,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辉文认为,电子书与iPad会共同推动电子阅读的发展。
iPad等多媒体阅读终端的热销,会促进电子书内容的销售,电子书内容供应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终端一体化的趋势下,硬件生产商除了要进一步优化终端解决方案外,还应重视内容资源的建设。
国外电子书产业非常重视内容资源平台建设,终端产品的设计强调与内容相适应,而国内往往注重终端产品功能的丰富性。
但目前国内电子书的内容资源非常有限,许多读者想看的经典书、畅销书,往往难以找到。
导致电子书内容资源匮乏的原因是当前数字版权保护和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不完善。
要想丰富电子书的内容资源,必须大力推动出版产品的数字化,加快传统出版内容与终端和平台的对接。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适用于数字出版领域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权利人利益。
(1)下列对“电子书终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电子书终端具有储存量大、轻便易携、容量大的特点,可以供人们随时随地阅读。
B . 有的电子书还可以通过上网无限量下载最新出版的报刊以及各种新出版的书籍。
C . 不少电子书终端具有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功能,比如语音朗读、快速检索、电子词典等。
D . 国内电子书的市场份额目前仍低于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MP5、掌上游戏机等其他可阅读终端。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电子书普及面临的问题的一项是()
A . 大多数电子书终端的价格与普通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位之间尚有较大的距离。
B . 电子书在内容资源供应方面需要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这一点当前还有待发展。
C . 电子书的各种阅读终端在硬件一体化和功能的融合等方面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D . 专业阅读功能还不够强大,在兼顾便携性和其他日常上网等功能方面还有缺陷。
(3)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电子书走进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预示着步入了无纸化数字阅读的新时代。
B . 和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MP5、掌上游戏机等终端相比,电子书终端有优势但也有劣势。
C . 电子书的发展,将会在内容和终端两个方面下工夫,内容将进一步丰富,而终端将趋于一体化。
D . 降低价格,优化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重视内容资源建设,将会推动电子书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
2. (10分)(2017·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
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
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
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
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
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
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
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
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
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
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
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
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
“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
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
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
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
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
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
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
他在写作和抽象论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因多次夺得英语作文奖而名扬校园内外。
就读期间,因为贫穷,容闳很少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交活动,所以也没有至交,显得孤独。
可是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蓝图。
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
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竭尽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毕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决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
那个年代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回程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154天,况且又不是舒适的客船,那次航程被容闳描述为“令人厌倦的、最难以忍受的、漫长的”航行。
况且他在美国呆了几年,中文水平已经退步到不能流利表达的地步,在船上与中国领航员甚至无法沟通,领航员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很难明白领航员说的是什么。
回到祖国后,他更换了无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短暂。
从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发展成为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坎坷的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
【注】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容闳年少时家居澳门,是传教士布朗的学生;布朗回国时,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回国,容闳第一个报了名。
B . 容闳在耶鲁大学学习时,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救助金,生活艰苦,获得当地妇女协会的生活救助,没有至交,孤独自律,刻苦学习。
C . 容闳在美国学习期间,布朗不但对他耐心培养,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为容闳赴美留学提供了物质帮助。
D . 容闳在美国留学走了许多坎坷之路。
他初到完全陌生的美国孟松学校就读,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努力追求教育兴国的理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容闳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面临着距离遥远、通讯阻断、父母思想传统、人地两生、经济负担等重大难题。
B . 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既表现出对老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
C . 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
D . 第⑦段“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明写归程遥远、航程漫长,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
E . 本文把传主的主要经历和典型语言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叙述,在展示传主坎坷经历的同时,展示了传主的崇高理想。
(3)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
3. (12分)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语的秋天
符浩勇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
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
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
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
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
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
”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
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
“哟,每公斤十元。
”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
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
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
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
”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
”村长打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
”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
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
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
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茵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
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竞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未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
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
门外,站了一却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
起伏有波澜。
B . 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 . 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的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D . “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更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负疚和惭愧。
‘
(2)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
(3)“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
4.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
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
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
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
”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
”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
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
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
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
显忠与敌战,败之。
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乃焚庐江而走。
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
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
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
”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
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 .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 .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 .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 .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 .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 .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
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 . 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
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 . 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
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 . 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
忠义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
②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5. (7分) (2018高二上·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B . 颔联中大雁的叫声,使人觉得怅惘,而对抱有满腹惆怅的他乡游子来说更是倍感愁苦,写得情切而意深。
C .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催”字,写出好像是树色带来寒气,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 .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
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5分) (2017高一下·梅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6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 . 2012年云南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
要进一步加强。
C . 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D . 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
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美国对中国向来实施两手策略:一方面接触中国,与中国保持经济往来;另一方面拉拢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围堵中国,给中国制造麻烦。
B . 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人舆论氛围,不仅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也有利于铲除滋生唯利是图、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
C . 备受人众追捧的“中国好卢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 . 今年1一4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31起,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45亿元人民币,个中原因是恶劣,气候及人为的破坏造成的。
9. (2分) (2017高三·滕州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
A . 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B . 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C . 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D . 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10. (5分)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表达的对象,为所给下联写一句上联。
康桥洞庭湖雨巷兰亭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