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和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4.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个案法
D.自然实验法
5.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A.吃饭穿衣
B.猜谜语
C.漫无目的地幻想
D.回忆手机号码
6.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8.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认识和态度
10.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1.对物体的知觉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2.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称为()。

A.依从
B.服从
C.屈从
D.从众
1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14.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情景教学
C.发现学习
D.程序教学
15.—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6.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A.价值化
B.人格化
C.社会化
D.差异化
17.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18.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19.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A.教员
B.办事员
C.课堂的管理者
D.学生模仿的榜样
20.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二、多选题(5题)
21.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等同于道德
22.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3.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24.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E.联结说
25.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方面存在差异()
A.课前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后检查
E.课后总结
三、填空题(8题)
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7.下位学习包括{ }和相关类属学习。

28.元认知控制是运用{ }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

29.学习中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 }和{ }。

30.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1.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 }阅读领会。

3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33.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 }
四、简答题(7题)
34.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35.简述动机的类型。

36.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木要素及组成部分。

37.学习(狭义)
3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39.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疗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40.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1.C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2.C麻雀是鸟的正例,蝙蝠是鸟的反例。

3.C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4.A
5.B
6.D
7.A心境具有弥散性,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外物(花、鸟)随
着个体心境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句话反应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8.C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对于同一个课堂来说,不同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反应也会因人而异,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气氛区。

9.D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10.A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为A。

11.D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2.B教学过程中,将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称为服从。

13.C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14.B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对学习结果的测验将融合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结果。

15.A一般而言,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激励作用最大。

因为这样将会促使他克服自己在能力、运气等方面的固有认识,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形成动机激发的良性循环。

16.C见“个体社会化”的定义。

17.C见“消极反馈”定义。

18.D具体化是指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19.C
20.C动机与学习之间不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而是一种典型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动机的强弱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动机越强越好。

研究表明,动机通过影响记忆和再认的可利用性阈限而影响再现,而适中的学习动机对回忆和再认效果最好。

动机强度适中可以引起适度的紧张,维持思维的积极性,故学习效率最高。

21.ACD
22.ABCDE
23.ACD
24.ABCD
25.ABC
2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7.生类属学习
28.自我监视
29.概括性,条理性
30.实物直观,模式直观,语言直观
31.成绩差的学生
32.成败经验
33.积极性与主动性
34.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35.(1)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作用及其与活动的关系,把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6.有关教学设计过稈,目前冇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各种理论模式都包括以下四种最基木的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

(2) 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过稈及其组成部分:(1)学习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对象分析。

(4)学习目标的编写。

(5)教学策略设计。

(6)教学媒体选择。

(7)教学媒体设计。

(8)教学评价。

37.学习(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稈。

38.(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39.【答案要点】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做为强化物。

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代币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代币疗法的实施步骤:①确定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②确定实质性强化
措施的性质,如代币的作用等;③让求诊者相信代币的作用;④规定完成各项特定行为时给予代币的量、实际强化物的价值以及如发生不良行为是否要扣回代币等。

40.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经典实验中,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

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

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在铃声与食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此时,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称做条件反应。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②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