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论坛·
卒中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
临床应用研究
刘笑迎1游毅1曹贺2程潇1陈婡1许慧1王长徳1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上海 200082;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上海 200090)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脑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99例,分为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99)。
治疗组采用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诊疗模式,综合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I)评分的差异性。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天数、住院费用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后期康复情况的BI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 卒中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R197.1; 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7-0082-03
引用本文刘笑迎, 游毅, 曹贺, 等. 卒中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上海医药, 2022, 43(7): 82-84; 95.
Study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treatment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stroke
LIU Xiaoying1, YOU Yi1, CAO He2, CHENG Xiao1, CHEN Lai1, XU Hui1, WANG Changde1
(1. Department of Brain Diseases, Shanghai Hospit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82, China;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Yangp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troke. Methods: The data from19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col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n=100) and a control group(n=99). Th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 mode was adopt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traditional sing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was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ed days and expens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Basel index (BI) score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ospitalized days and expenses were less and the NIHSS scores were lower while the BI scores of later rehabilitation were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troke is worthy of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trok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
基金项目:脑病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平台建设[ZY(2018-2020)-FWTX-6013];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ZYBZ-30];上海市虹口区“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项目(HGY-YSZK-2018-10);2020年度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HKQ-ZYY-2020-11)
作者简介:刘笑迎,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
E-mail:***********************
通信作者:王长德,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
E-mail:****************
·医药论坛·
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1]。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除了会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患者的逐渐增多,治疗方案逐渐完善,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重要性也逐渐显现。
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学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发展迅速,且具有宽广前景,以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阐发了脑的生理及解剖、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康复、脑的保健等内容[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血管病已成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大疾病之首,且是中国人口第2位死亡原因[3],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也一直被国家列为疾病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
脑作为人体一个独立又极为重要的器官,无论其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学特点,都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4]。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突出,大有可为。
我科现依托已有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模式,组建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实施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
以中医的整体观为指导,根据脑血管病的诊治原则,按照多学科合作模式,建立脑血管病一体化诊疗病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脑病科住院患者1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99)。
治疗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72.28±11.45)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急性期54例,脑梗死恢复期46例。
对照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69.13±12.67)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急性期55例,恢复期44例。
2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发病病程≤7 d;③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且≤21分;⑤第1次发病或有卒中史但无严重残疾;⑥自愿加入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正在或近3个月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先天残障患者。
1.3 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法
一体化管理实施的方法是以脑病科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为依托,联合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及放射科、检验科、脑外科、脑病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组建脑病一体化诊疗服务网络,实施脑病一体化诊疗(表1)。
1.4 评价指标
对所有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等3期分别进行管理,所有脑血管病患者均进入卒中数据库进行登记,综合比较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NIHSS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用以评价后期康复情况。
NIHSS 是用来评判病人患脑梗死以后的神经缺损程表1 各科室配合一体化管理实施工作内容科室工作内容
急诊室对疑似脑病患者的接诊,启动脑病绿色通道,对其进行监护及必要的生命支持。
负责通知卒中小组成
员并联系影像学检查
卒中小组对患者进行专科评估,结合影像资料做出治疗决策放射科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及时反馈报告给卒中小组。
CT扫描应在5 min之内完成
脑外科对脑病患者进行专业评估,对具备手术指证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负责通知手术室
检验科及时完成相关的检验,并及时反馈报告
电生理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电生理检查,并及时反馈报告
超声室患者的血管及心脏超声的检查,并及时反馈报告
脑病科重
症监护室
重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
神经功能监护,强化生命支持
脑病科普
通病房
收治非重症患者或自重症病房转出的患者,实施脑
病治疗及护理路径,安排早期康复及功能训练
康复科(针
灸推拿科)
对患者施以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传统的康复技术、
针灸及现代康复技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脑病研究
室
脑病患者的信息登记及临床和基础研究
健脑延年
俱乐部
健康教育及相关的知识普及,开展三级预防管理
脑病科门
诊
处理门诊患者,开展患者随访
·医药论坛·
度,评分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
NIHSS评分≤4分为轻型卒中,≥21分为严重卒中。
BI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①重度依赖:≤40分;②中度依赖:41~60分;③轻度依赖:61~99分;④无需依赖:100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x±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2个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天数及住院费用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表2,均P<0.05)。
2.2 NIHSS评分
组内比较:二组治疗后的NHISS指数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01)。
组间比较:治疗前,二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3,P<0.05)。
2.3 BI评分
组内比较:二组治疗后的B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01)。
组间比较:治疗前,二组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后期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4,P<0.05)。
3 讨论
尽管,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属于一个新的专业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5]。
可近10年来,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领域的医学教研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快速发展。
国家及地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更是确立以脑梗死、脑出血等脑病作为研究的重点项目,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
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脑的认识还很局限,存在不少理论和临床上的困惑和难题。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关于脑血管病的防治手段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包括现代医学内外科的治疗、中医中药的介入等。
然而,单一的内外科或者单一的中医治疗均不能取得最佳疗效,因此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是目前防治脑血管病的新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6]。
脑血管病的现代医学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等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介入、手术等。
其中,介入、微创手术于近几年发展得尤为迅速,但其规范化的诊治技术还未完全普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7]。
而在中医学中,脑血管病属风病范畴,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治疗上包括中医的辨证施治、针灸、推拿及康复等多种手段。
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及早进行中医中药的干预,对促进脑血管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治疗手段,而中西医结合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具体实施手段[8]。
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的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是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其整合了“脑病科、脑外科、放射科、康复、急诊室、中医药、针灸、精神心理”[9]等学科资源,运用中医治疗加
表2 治疗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s
x±)组别治疗天数/d住院费用/元
治疗组(n=100)12.16±2.89520 370.09±7 899.283
对照组(n=99)13.68±3.75525 783.68±10 946.816 t值-3.193-4.003
P值0.0160.001
表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s
x±)组别治疗前NHISS治疗后NHISS t值治疗组(n=100)8.40±2.603 4.92±2.633a,b)32.277对照组(n=99)9.00±3.017 6.56±3.176a)24.490 t值-1.065-2.811
注:a) 与治疗前相比,P<0.001;b)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表4 治疗前后BI评分的比较
(s
x±)组别治疗前BI治疗后BI t值治疗组(n=100)49.20±24.27561.40±29.440a,b) 2.336对照组(n=99)40.15±30.09747.22±32.960a) 3.201 t值 2.336 3.201
注:a) 与治疗前相比,P<0.001;b)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下转第95页)
·药师实践·
58(4): 2322-2328.
[9] 陈轶坚. 多黏菌素类合理应用国际共识指南[J]. 中国感染
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60-463.
[10] Falagas ME, Vardakas KZ, Tsiveriotis KP,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high-dose tigecycline-containing regime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4, 44(1): 1-7.
[11] Zha L, Pan L, Guo J,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high
dose tigecyc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dv Ther, 2020,
37(3): 1049-1064.
[12] Pairolero PC, Arnold PG. Management of recalcitrant median
sternotomy wound[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84, 88(3): 357-364.
[13] 高永顺, 刘吉福. 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治
疗经验[J]. 临床外科杂志, 2017, 25(5): 337-339.
[14] Liu P, Li X, Luo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J].
Microb Drug Resist, 2018, 24(2):190-198.
(收稿日期:2021-09-28)
上现代医学技术,建立了从内科保守治疗到微创、手术、介入及康复、预防等为一体的脑血管病诊疗体系,实现了诊断和治疗一体化[10]。
患者经过卒中小组综合评估后,直接进入在中心指导下的诊断程序,确保了诊断的准确和一致性。
而明确诊断后的患者则不用再往返于多个科室进行不同类型的治疗: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和协同诊疗,让诊断、治疗、康复、心理干预、随访实现了一体化;同时,中医会全程参与,通过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中医内科、针灸、治未病、康复等方法运用到患者诊断治疗的过程中[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就医流程简化了,治疗方案优化了,治疗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提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相应降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再住院率减少。
同时,在随访远期预后中,患者后期BI指数评分明显提升,康复情况更为乐观,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曹奕. 督脉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医药临
床杂志, 2012, 24(11): 1035-1038.
[3] 张通.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国医
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4(6): 55-76.
[4] 过伟峰. 关于中医内科脑病学科建设的思考[J]. 中医杂志,
2007(1): 75-76.
[5] 于露, 王艳昕.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治疗进展[J]. 光明中
医, 2017, 32(14): 2134-2136.
[6] 樊永平, 熊飏, 周纡, 等.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3): 247-249.
[7] 苏暄. 脑出血病外科与介入治疗的国际发展历史和展
望——“中国脑卒中大会2016”主题论坛现场报道[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 4-8.
[8] 李继英, 赵杨,张臻年, 等.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
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1): 28-32.
[9] 徐赛珠, 胡华丽. 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下高龄急性脑卒
中患者的救治与护理[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9(3): 214-216.
[10] 冯琼, 涂明义, 张苏明, 等.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
血管病杂志, 2016, 24(3): 68-70.
[11] 黄远桃, 李梅芳, 王清勇, 等. 区域性脑卒中综合性防治
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9(2): 274-276.
(收稿日期:2020-12-07)
计算机:下半月刊, 2012(24): 20-22.
[8] 陈克龙, 樊永平. 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及其在中医证候
学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3): 469-473. [9] 丁晓岚, 王婷琳, 沈佚葳, 等.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
学调查[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7): 598-601. [10]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
病诊疗指南 (2018简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4): 223-230.
[11] 李若花, 陈冬琼, 欧柏生等. 银屑病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3): 160-163.
(收稿日期:2021-09-08)
(上接第46页)(上接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