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摘要:改党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聚集了大量学者的目光,农业生态资源利用效果也备受关注。
构建一套生态农业资源的利用的体系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可为政府实施调控做一定的参考。
基于此,本文将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湖北省各种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制定了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选取湖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广西水资源利用绩效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进一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农业生态资源;绩效评价;资源利用;湖北
1
一、前言
1.研究的目的
生态农业俨然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农业发展问题引起的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
本课题拟从生态农业资源利用的视角,以资源利用为对象,对生态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湖北省生态农业中资源利用做出贡献。
2.研究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通过梳理以往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概念,结合湖北省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生态农业资源利用理论进行有益补充。
就现实意义而言,首先,对于湖北当地农村居民,提高生态农业中的资源利
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农业环境卫生和居住环境。
其次,对于湖北当地经济,可以保护绿水青山,拥有更干净的水、空气和土地资源,为第二和第三产业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促进湖北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最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促进了环境的保护。
3.研究意义
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湖北省生态农业中资源利用方面的数据、文献材料。
定性分析法:通过分析与综合湖北省生态农业中资源利用方面的数据、文献
材料的方法对湖北省生态农业中资源利用有一个更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绩效评价
(一)耕地下降趋势放缓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维持了生态的平衡,随着退耕还林政
策的落实和推广,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减,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土
地减少的速度开始增加,这引起了湖北省的高度重视,2004年开始,湖北省农业
用地下降趋势有所放缓。
表12008-2016年湖北各市耕地面积单位:千公顷
年份200
8
200
9
201
201
1
201
2
201
3
201
4
201
5
201
6
耕
地面积
328
9.33
330
8.35
332
3.92
336
1.86
339
0.06
340
9.91
342
0.51
343
6.24
344
4.31
水191192193195196197198201202
田 4.078.67 2.05 4.61 3.13 6.12 6.010.4 6.67
旱地137
5.26
137
9.68
139
1.87
140
7.25
142
6.93
143
3.79
143
4.5
142
5.84
141
7.64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耕地面积,包括其中的水田和旱地,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这得益于国家对于农业用地保护措施的加强。
国家提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农业用地中的耕地面积有所加强,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占农村耕地的情况有所好转。
由于农业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湖北省这几年一直着力于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的力度,实行占有农村土地多少补多少的政策,基本实现了占补平衡。
2011年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耕地338.3万公顷。
年末耕地面积336.2万公顷,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得以实现。
表22015-2016湖北省耕地面积及分单位:千公顷
地区20152016地区20152016
武汉
172.
57
168.
22
荆州
460.
07
456.
74
黄石
87.7
2
88.9
黄冈
375.
21
348.
07
十堰
227.
82
242.
11
咸宁
227.
59
227.
82
宜昌
246.
25
248.
13
随州
143.
39
144.
14
襄阳
417.
36
422.
84
恩施
260.
37
261.
05
鄂州
46.9
7
40.8
5
仙桃
90.3
3
90.3
3
荆门
253.
24
253.
27
潜江
72.1
9
72.6
4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从表2可以看出,湖北省各地市耕地分布情况,荆州市耕地面积在湖北省排
名第一,襄阳是第二。
从耕地数量上来看,荆州市和襄阳市在和湖北省生态农业
建设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二)水资源充沛,水质平均水平下降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湖北省生态农业的气候特点,湖北省全年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相当于2193亿立方米的降水量。
湖北有很多河流。
根
据统计资料,目前湖北省有958个湖泊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5838座大大小小
水库,位于全国第五,湖北省是中国的一个大型水库省。
浅层地下水是湖北省水资源储量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湖北省拥有的浅层地下
水具有水质优良且储量稳定的特点。
但从当前湖北省生态农业的灌溉方式来看,
湖北采取的是传统农业浇水灌溉的模式,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农作物吸收而是在地
表挥发,造成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局面。
湖北省拥有大量的湖泊,根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统计数据,全省拥有湖
泊多达1300余个,其中322个湖泊大于5000英亩。
大部分湖泊分布在海拔50
米下的平原地区,沿着长江和汉江星罗密布。
它们统称为江汉平原湖区。
新中国
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湖区土地复垦和江湖分流。
然而,由于系统
不完善和保护不足,湖泊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减少。
2017年“一湖一测”结果表
明,全省有面积100多亩的湖泊700余个,面积5000多亩的湖泊100多个。
同时,
湖北省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降趋势,湖泊富营养化出现水华比较严重。
湖
泊数量的减少、面积的缩小、水质的恶化导致湖泊接受和储存污染物的能力下降、湖泊功能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三)劳动力流动性强
湖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九。
2010年全省总人口5723.77万,其中乡村人口2877.64万。
因此,湖北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远远大于在农村务农的收入,沿海城市的务工收入
更是数倍于务农收入。
据2018湖北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湖北省每年约有50%农民
出省,湖北省生态农业劳动力在1994年达到峰值1486万人,到2018年锐减到
不足800万人。
表3湖北省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年均变化率
地区
2-07
7-12
1
2-17
地
区
2-07
7-12
1
2-17
全省
-
1.38
-
3.48
-
2.42
潜
江市
-
0.61
-
0.92
-
0.72
武汉市
-
2.73
-
5.20
-
3.52
黄
冈市
.40
-
3.33
-
1.48
黄石市
-
1.92
-
6.12
-
3.68
恩
施州
-
0.16
-
0.75
-
0.46
十堰市
-
2.63
-
3.10
-
2.58
孝
感市
-
3.59
-
1.64
-
2,49
宜昌市
-
2.12
-
5.38
-
3.49
天
门市
-
1.65
-
5.94
-
3.61
荆门市
-
0.82
-
5.59
-
3.12
随
州市
1
.02
-
3.57
-
1.49
襄阳市
-
1.62
-
4.55
-
2,78
咸
宁市
-
1.20
-
0.09
-
0.72
鄂州市
2
.11
-
3.45
-
0.92
仙
桃市
-
2.70
-
3.45
-
2.91
荆州市
-
1.82
-
4.13
-
2.81
神
农架
-
6.52
.15
-
3.17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从表3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各地区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递减,人口向外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源于,一方面沿海具有更为发达的经济可以给劳动力资源更高的报酬率,吸引了大量湖北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和中国人口逐步的老龄化。
(四)农业科技普及性明显提升
湖北是全国农业科技强省,在农业方面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也具有比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年来,一方面湖北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的力度和次数都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对农民进行科技农业培训,推广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这使得湖北省生态农业科技普及性得到了提升,生态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优化了湖北生态农业的经济结构,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有了发展的土壤,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表4农业机械化情况单位(百公顷)
指标
200
200
5
201
201
3
201
4
201
5
201
6
机耕面积
196
9.55
201
5.93
451
7.14
545
9.02
584
7.00
600
4.05
593
8.37
机播面积
255
.69
233
.66
815
.61
182
1.53
209
1.28
233
5.23
249
3.92
机械植保面积
242
6.95
284
8.66
407
4.38
461
1.68
479
2.82
485
0.88
477
6.82
机械收获面积
643
.65
140
7.62
278
0.52
374
6.95
417
9.37
423
3.67
419
6.42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表4是农业机械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至2016年在机耕面积由19.7万公顷提升到59.4万公顷,增长近30万公顷,增长幅度达201%;机播面
积增长到24.9万公顷,增长22.3万公顷,增长幅度达858%;机械植保面积由24.3万公顷提升47.8万公顷,增长23.5万公顷,增长幅度达97%;机械收获面积由6.4万公顷提升到42万公顷,增长35.6万公顷,增长幅度达556%,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大型机械设备在湖北省生态农业中的利用有了大幅提高。
表5农用塑料薄膜、柴油和农药使用量
指标
单2222222
位000005010013014015016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
万
吨
5
.02
5
.46
6
.38
6
.63
6
.92
7
.13
6
.73
农用柴油使用量
万
吨
1
07.8
4
1.31
5
8.29
6
5.73
6
7.33
6
5.61
6
5.85
农药使用量
万
吨
1
1.54
1
1.02
1
4.00
1
2.72
1
2.61
1
2.07
1
1.74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从表5中可以看出,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由5.02万吨提升到6.73万吨,增
长1.71万吨,增长幅度达34%;农用柴油使用量由41.3万吨提升到65.9万吨,
增长24.6万吨,增长幅度达5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用柴油使用量都有显
著提高。
农药使用量在数量上呈倒U型波动,总体上2016年和2000年大致相同。
湖北省近年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以及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增长比较明显。
综合三个表来看,历年来用在湖北生态农业中的科技资源在数量上增加明显。
综合来看,历年来用在湖北生态农业中的科技资源普及性上增加明显。
三、促进生态农业资源利用的展望
(一)高度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公害农业生产项目的开发
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硬性标准,应当加大对绿色
无公害的有机食品的研发,提高开发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
湖北省应该奖励
科研部门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对绿色农产品的开发,鼓励对现有农产品的种植过
程中,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以科技创新达达到绿色培育的目的。
其次将高产、
优质、抗虫害的新型农产品的研发放置首位,推广绿色农产品的培育技术;推动
绿色食品生产施肥技术的应用和,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农业控制和物理防治促进
综合虫害控制技术,重点是预防和控制以及生物控制;最后,湖北省应该制定科
学的绿色农产品标准,对外加大湖北省绿色农产品的宣传。
(二)发展创汇农业
湖北省如今的农业产业结构应当是通过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并且针对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吸取
国外农业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的优良品种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大力培育创汇农业生产中的支柱型的农产品,对产业规模达,产量足,科技
水平较高,创汇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另一方面重点培育一
些水果、蔬菜、水生产品的出口农产品,鼓励湖北省农产品走出去,扩大湖北农
产品海外市场,创作更为丰富的外汇收入。
(三)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首先,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自从实现义务教育以来,农村的义
务教育先比与城市的义务教育一直没有被得到重视,广大农村学生因为没有收到
良好的教育,很难跟上湖北省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拖累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湖北省应该加大对湖北农村教育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让农村的学生看到现代科技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提高他们的素养。
其次,投资开办面向现代化的农民培训学校。
要在每一个地区开办一个专门
针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专业学校,来弥补他们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丰富他们的农
业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不至于在农业科技的应用上一筹莫展。
通
过专业有效的技能培训,增加他们的以后农业生涯的劳动效率和效益。
最后,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留住农民。
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要参与者,只有
留住农民才能稳定湖北生态农业的基础,所以,湖北省应该推出一系列措施让农
民愿意扎根农村。
首先,湖北省应放宽对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贷款,帮扶农民度
过难关,让农民最需要用钱的时间有钱用,不至于耽误生产。
其次,各级政府应
该尽力帮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有保障。
最后,湖北
省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湖北省生态农业农产
品的附加值,也可以促进农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以增加他们全年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孙江琪,王君美.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发展路径研究——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J].中国瓜
菜,2022,35(03):121.DOI:10.16861/ki.zggc.2022.0067.
[2]刘学军,黄维,杨莎莎.基于生态农业背景下的农村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及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0,46(09):75-78.
[3]赵玉田.脆弱生态系统下西北干旱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6.
[4HarunTan river is Agricultural land us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of
Turkey[J].JournalofAridEnvironments,2002,54(3).
作者简介;高飞翔(1996--)男,汉族,湖北襄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经济史专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