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2007论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部分
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

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的主要特点1.由社会热点问题切入社会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历史高考必须指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
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问题大都直面社会热点,涉及和谐社会(儒家思想、资源问题)、现代化建设(近代历史中的工业化问题,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国家统一、国际关系、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
试题充分体现了现实来源于历史、历史启迪现实的特点。
2.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色(1)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了新的问题情境,构成了新的设问角度。
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仍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试题对学科知识的考查,强调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掌握和对同类现象的辨析。
(2)注重考查考生的史料研习能力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一般都以图文资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在新的情境下,让考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脉动。
试题以史为鉴,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意义,展现了历史学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如试卷中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和谐思想,工业化问题,政治民主化、法制化问题,世界一体化问题等,都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认识社会问题。
试题还体现了地方区域特色,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3.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试题做到了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历史新课程目标要求的有机统一。
其中,第37题最为典型,其答案设置重视开放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贴近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坚持统一与个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淤积绿菌场娇健独占鳌头B.联结抠字眼引申拾人牙惠C.融资殊不知传诵委曲求全D.繁衍冠名权坚韧磬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
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近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

主观题第38题选用了《罗 斯福选集》的两则文字材料 以及美国对华援助的两个表 格数据材料、40题运用了宋 金对峙形势图和一则文字材 料。
全
试题命题范围的广泛性
既包括教材中的正文部分, 又包括教材中的楷体字部分, 还包括教材中出现的地图、图 片、表格、注释等。
楷体、注释部分的学习
着重解释教材中大字和插图的小字 涉及知识结构的理论性小字 涉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小字 比较重要的概念在注释部分的小字
2004— 中国古代 2005年 史 2006年 世界近现 代史 2007年 中国近现 代史
表四
政治、经济、文化史分值
经济史 \ 30 17 文化史 16分 32 \
年份 政治史 05 06 07 84分 38 83
政治、经济、文化史三大块 内容的分布极不均衡,突出 政治史内容的考查。 估计08年政治、经济、文化 史三大块内容会适当均衡。
3.试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注重创设“新材料、新情境”,体现了新 课标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 。
选择题第13题史学家陈寅恪对 “武 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的评述、第 15题“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第19 题“赫德路牌设立时间”、第21题 “图六反映的1956年-1965年间我国状 况” 、第23题“《欧洲经济史》的描 述” 。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题考查有:
选择题第15题;主观题(材料题) 第38题第4题第(1)小问。
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相结 合的多层次能力考查题有:
选择题第18、19、21、23题;主 观题40题第(2)问,分值32分。
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考查 题有:
选择题第14、17、20题;主观题38 题第(3)问、第(4)问第二小问、 40题第(1)问,分值30分。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二历史试卷

全国文综而历史部分打字人员:中学历史园地 ,12题.(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书省决策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13. (2007全国文综二)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
与西汉王朝结盟 B。
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
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
是西汉王朝的封国14. (2007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只职能是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
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2007全国文综二)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
先秦儒学 B。
汉代经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答16~18题16.(2007全国文综二)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
安西都护府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乌斯藏都司17.(2007全国文综二)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A。
金瓶抽签确定 B。
宗教上层人士推举 C。
中央政府知觉任命 D。
达赖、班禅相互指定18.(2007全国文综二)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A。
《佛国记》 B。
《瀛环志略》 C。
《康輶纪行》 D。
《天下郡国利病书》19.(2007全国文综二)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A。
西安 B。
昆明 C。
桂林 D。
重庆20.(2007全国文综二)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这A。
[高考必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高考必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d119d96f1aff00bed51ec0.png)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部分)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1、稳中求变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的“稳”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
无论是题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设问,还是考查的深度、广度和开放性,都是十分平稳的,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文综卷Ⅰ的“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首先表现在命题的“主题”选择上,它改变了以往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主题”板块构成文综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命题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了。
其次,“变”还表现在命题的材料、考查知识和角度的选择上。
题干“主题”材料的选取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既有简明扼要的表达,如14、16、17、20和22题,也有用丰富材料的表达,如12、13、15、18和23;既有文字材料,如12、13、15、18和23题,也有图表材料,如19和21题;既有原始材料,如12、13、15、19和23题,也有命题依据历史知识自己或他人概括的材料,如18和20题。
在考查知识和角度的选择上,命题者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如12题“谥号”和19题“赫德街道”问题,有超纲之嫌,但也是对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
2、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自2000年采用“3+文科综合”考试形式以来,每年的考点数均在20个左右,而今年的考点数合计有70个之多,是考查知识点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考查范围最广的一年。
这对于全面、高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新课程理念在命题中的渗透。
(1)以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新课程三个历史模块实质上是讲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模块主要是文明史重要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近年文综材料题命题已明显受到文明史观的影响。
如2005年以民族主义为主题,侧重于政治文明;2006年以中华文明为主题,侧重于精神文明;今年以美国外交为主题,侧重于政治文明。
(2)考点选择体现了新课改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的基本理念传统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课堂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Word版有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答13~14题。
13.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Z.xx.k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14.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Z.xx.k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追求。
回答15~17题。
15.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③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17.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
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D.奉行和平外交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曲折历程。
回答18~20题。
18.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蔬、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撤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2007年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Ⅰ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l,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 C.R D.S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 C.R D.S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5时B.15时C.9时D.19时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A.55°N B.65°NC.75°N D.85°N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9~10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公开阅读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坚持以能力立意、以问题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考查知识能力与考查学科人文素养的统一,考查学习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统一,展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给人以稳健、平和的印象。
一、试题基本情况2.考查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变化较大(1)从考查的三大板块内容来看,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古代史内容少了2分,中国近现代史减少了8分,而世界近现代史分值由原来的26分增加到36分。
(2)从考查内容的类别来看,今年试题涉及了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大类的知识,但实际上,几乎完全以考查政治类别的知识为主,占到了92%,而经济、文化却各占了4%3 .试题考查问题的角度今年的高考试题,注意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的非选择题从分析背景、比较异同、概括情况、说明原因、说明影响等角度设计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几乎包括了考查和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内容的所有角度。
这些不同角度的设问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中常用答题内容概念含义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回答这些内容的相应的方法技巧。
4.试卷整体难度估计在0.55左右,二本线在68分左右。
二、试题命制的特点1.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
中国史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历代军队组织及性质、中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世界史则主要考查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等内容。
在对以上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时,主要从学科内综合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
2 .注重学科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考查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考生基本的再认再现能力之外,在第Ⅱ卷非选择题中考查了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迁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包含了历史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此回答1—3 题。
1.战国时期,主张“兼爱”、“政在得民”的思想家分别是A.墨子、孟子B.墨子、荀子C.墨子、庄子D.荀子、庄子1.A[解析]考查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的主张。
2.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
它是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2.C[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和成都平原有关的是都江堰。
3.下列对“人与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恬淡C.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反映的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D.唐朝时期围湖造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3.A[解析] “天人感应”中的“天”即自然,但其理论属于唯心主义。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中国革命、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回答4-5题4.蒙古族与满族是实现中国统一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②军事力量强大③国内其他政权的纷争或衰落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B[解析] 蒙古族与满族所代表的生产方式与文化都具有落后性,排除含④选项。
5.如图4所示:清朝前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吉林将军辖区的是:我们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回答6—17题。
5.C[解析]考查历史地图,注意清朝时的东三省与今天的东三省在行政区划上的不同。
6.有关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期间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未涉及贪污贿赂罪的判罚6.D[解析]《大明律》对贪污贿赂罪也严惩不贷。
2007年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Ⅰ(详细)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共300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l,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 C.R D.S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 C.R D.S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5时B.15时C.9时D.19时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A.55°N B.65°NC.75°N D.85°N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2.(试题及答案详解)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
但2007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
回答1~2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A.丰富的原料B.庞大的市场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技术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3~5题。
3.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 C.M、Q D.P、Q5.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洪涝C.滑坡D.寒冻读图2,回答6~7题。
图1 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读图,回答8—9题。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答案】A【点拨】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结束】2.(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3题)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答案】C【点拨】从官印的印文“汉归义羌长”可知,不是结盟,也不具有属国的性质,西汉王朝的封国都是刘姓,因此只是汉统治下一个区域。
可注意联系西域都护的设立。
【结束】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答案】D【点拨】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
【结束】4.(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考查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答案】D【点拨】首先注意回忆这四种学说的主张,从“明心见性”和“空言”等词汇中可得出顾炎武抨击是宋明理学。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原创试题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原创试题茶马古道是指历史上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互进行茶马互市时所形成的商路。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茶马古道”(见下图)。
据此回答12~15题。
12、历史上曾经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西南夷 B.吐蕃 C.南诏 D.靺鞨13、图中茶马古道路线所经地区全部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4、关于该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汉时期,中央政府既在该地区设郡县,又进行册封,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B.该地区曾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唐朝的时候有汉人工匠在此传播技艺C.清朝时康熙帝在此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管辖D.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5、如要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最具有史料价值的历史文献是A.《海国图志》 B.《康輶纪行》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
据此回答16~19题。
16、下列改革家中哪一个曾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A.商鞅 B.杨炎 C.王安石 D.张居正17、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爱国者,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②提出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③领导了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④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⑤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1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19、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古代哪一制度与之最相似A.郡县制 B.藩汉分治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度某一历史时期旗帜通常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历史】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秦始皇B .汉武帝.汉武帝C .唐太宗.唐太宗D .清康熙帝.清康熙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移风易俗,推崇佛教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
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 .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公款,而勇丁感营官丁感营官挑选之恩挑选之恩,皆若受,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种军队组织形式织形式织形式A .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 .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 .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 .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16.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 .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B .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 .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 .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历史试题解析和启示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历史试题解析和启示高考复习是个老话题,只要高考存在,哪么每年新学期开始,对于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每一个学校的骨干教师都是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也就有一次次的高考复习研讨会和针对学生的各种讲座,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家教辅导和各种各样的高考辅导用书。
实际上到了现在——文革后高考近31年、文科综合考试近8年——大家都对高考复习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一套做法,请人来做报告也是老生常谈,常言说的好:知道的不能来讲,来讲的人都是不知道的。
但是,举办一次讲座或报告,不来的话又感到有所失落,生怕真的有一些所谓的新信息和好的经验没有听到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校长的批评和学生家长的责怪;来了又会感到后悔,其实也没有听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还耽误了一天时间。
文科学生考试录取越来越艰难,原因在于文科考生越来越多,录取比例越来越少。
2007年全省报考高等学校近31、8万人,其中理科考生20、4万左右,文科考生11、4万左右。
录取的一本率:理科14、5%(3万人左右),文科6%(7000人左右)。
因此文科的高考复习和录取,也比理科也更为困难。
每位老师也都清楚,高考的复习重在平时的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进行,重基础,提高能力,尽量使自己的复习与高考思路吻合。
下面我从谈2个问题:2007年高考试卷评析、2008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2007年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评价(一)历史试题解析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本题从知识上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庙号、谥号和年号的认识;从能力上是考查学生从试题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的要求的能力。
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唐以前的皇帝大都答谥号。
从唐开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用年号。
试题中的有效信息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然后调动所学知识,知道汉武帝曾三次用兵匈奴,是个尚武的的皇帝,即可得知本题答案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稳中求变
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的“稳”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
无论是题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设问,还是考查的深度、广度和开放性,都是十分平稳的,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文综卷Ⅰ的“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首先表现在命题的“主题”选择上,它改变了以往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主题”板块构成文综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命题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了。
其次,“变”还表现在命题的材料、考查知识和角度的选择上。
题干“主题”材料的选取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既有简明扼要的表达,如14、16、17、20和22题,也有用丰富材料的表达,如12、13、15、18和23;既有文字材料,如12、13、15、18和23题,也有图表材料,如19和21题;既有原始材料,如12、13、15、19和23题,也有命题依据历史知识自己或他人概括的材料,如18和20题。
在考查知识和角度的选择上,命题者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如12题“谥号”和19题“赫德街道”问题,有超纲之嫌,但也是对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
2、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自2000年采用“3+文科综合”考试形式以来,每年的考点数均在20个左右,而今年的考点数合计有70个之多,是考查知识点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考查范围最广的一年。
这对于全面、高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新课程理念在命题中的渗透。
(1)以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
新课程三个历史模块实质上是讲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模块主要是文明史重要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近年文综材料题命题已明显受到文明史观的影响。
如2005年以民族主义为主题,侧重于政治文明;2006年以中华文明为主题,侧重于精神文明;今年以美国外交为主题,侧重于政治文明。
(2)考点选择体现了新课改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的基本理念
传统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课堂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而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知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唯一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学习目标。
这一变化突出体现在命题的情境化。
今年的试题情境化达到了历年文综命题最高比率。
从命题数量上看,12道选择题中,以情境切入的有7道,全卷18道历史题中,以情境切入的有13道;从分值看,以情境切入的历史试题达80分之多。
情境化试题的增多,其导向是为努力寻找命题与课程改革接轨的契合点和着力点,使高考命题改革与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合流。
4、凸显专业化
今年试卷中专业化的概念、专业化的叙述、专业化的结论比比皆是。
如12题的帝王“谥号”、13题的“社会之革命”、15题“湘军”组织形式、第18题“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及38题、40题选用专业水平较高的历史专著为材料背景等。
二、存在的问题
1、脱离教材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2007年《历史考试大纲》也认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2007年的历史试题,考查教材小字、脱离教材内容的达到7题43分,占总18题的38.89%。
这种偏差,必然会造成高三复习备考的茫然,进一步加重师生的负担。
2、能力要求高
表现为思维能力要求高,脱离了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如12题“帝王谥号”、15题“湘军”和19题“赫德路”等,过高估计了18岁学生的认知水平。
3、容量大
全国卷Ⅰ文字阅读达到9965字之多,还有9张图片需要分析。
不包括图片,学生每分钟要阅读和书写的文字量达66字。
考生既要拼思维,还要求速度,使试题测试的效度受到严重影响。
4、难度大
不少题目的设问不是直截了当,而是“转了弯”,甚至是转了几个“弯”,必须调动很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
如14题,首先必须明白“武周之代李唐”指的是武则天称帝建周,还必须理解“社会之革命”的含义,即使明白了其含义,还很难作答,因为正确选项“扶植庶族,抑制士族”在现行教材中没有明确交代。
5、价值取向迷失
如15题的“湘军”的组织形式、16题新军的特点,20题蒋介石的掌权问题等。
在倡导和谐世界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当代,还渲染战争、民教冲突、对峙、争权夺利等内容,易造成价值取向的迷失。
三、复习备考
1、做好两手准备
(1)应对传统命题,做到“点透、线通、面全”。
点透,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各种要素做透彻的分析;线通,就是对历史发展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宏观把握。
这样,就不怕什么难、偏、怪题了。
(2)应对现实命题,备考的方向和重点,还是应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但不能空洞无物,一定要落实到学科知识中。
总之,不论哪种命题,关键都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养成。
2、贯彻新理念,科学备考
即结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指导,立足学科基础,坚持“三轮复习法”。
3、重视教材阅读部分以适应变化,但不能偏离复习的主流方向。
4、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效果。
首先要重视在新情境下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注意为学生营造新的学习情境,将
教材知识“活化”,让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其次,要把材料阅读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每一节课,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答材料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