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与曝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光与曝光技术
【前⾔】
测光和曝光技术是摄影技术的初级基础技术,作为新⼿,当弄清了光圈、快门、iso之后,可能有⼀半的⼈会在测光和曝光技术前跌跟头。
为啥?因为测光和曝光确实有点⽞妙。
那么什么样的测光和曝光才是正确的呢?
⼀般来说,具有丰富层次的照⽚⼀般都可称为好的曝光,但只有照⽚曝光结果和你想要的⼀致才是正确的曝光!!
我的经验告诉我:正确的曝光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主题获得了良好的细节和⾊彩表现。
打个⽐⽅,我们要拍摄⽇光下的⼀块岩⽯,如果按照测光表拍摄,那么岩⽯的光照⾯获得了不错的细节体现,但暗部的青苔则消失在⿊暗之中:
1、如果我们想要表现岩⽯暗部青苔的质地和⾊彩,那我们就要以岩⽯暗部青苔的测光数值为准,那么就要在测光表的基础上,增加曝光补偿,这样才能让岩⽯暗部青苔获得良好的细节还原。
2、如果我们想要岩⽯光照的亮部细节,那我们就要在测光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曝光。
要理解测光,你可以做这样的练习。
1、主体后⾯背景是⽩⾊的墙,使⽤光圈优先,0EV拍⼀张,+1.0EV拍⼀张
2、主体后⾯背景是⿊⾊的墙,使⽤光圈优先,0EV拍⼀张,-1.0EV拍⼀张
3、主体旁边有灯光(灯源对著镜头),使⽤光圈优先,0EV拍⼀张,-1.0EV拍⼀张你做了这样的练习之后,相信你会对【⽩加⿊减,遇强光减】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1】测光
什么是18%灰⾊
18%的光线被反射所产⽣的灰⾊影调就是18%灰⾊,要细说这个相当复杂,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在测光时,尽量寻找到中性灰去测光,⽐如我们的⼿。
1、数码相机的测光模式:
⼀般数码相机会有的测光模式,依序分别是平均测光模式、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接着就分别说明这三种测光模式的差异。
平均测光模式(建议同学使⽤)
建议同学使⽤此种测光模式,因为传统相机的内测光基本上也是采⽤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测光⽅式,也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种了,它测量整个画⾯的平均光亮度,可以满⾜⼤多数情况下的测光需要,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光线复杂或
光线亮度反差过⼤时,其所获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个平均数值⽽已,很容易出现图⽚暗部过曝,⽽亮部却⽋曝的情况,所以需要做曝光补偿调整EV值(如何调整EV值后⾯会说明)。
点测光模式
测光组件仅测量画⾯中⼼很⼩的范围。
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
这种测光模式⼤多应⽤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
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点测光模式对⼈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部或具有特点的⾐服、肢体进⾏测光,⽽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在画⾯中央(约占画⾯的60%),同时兼顾画⾯边缘。
它可⼤⼤减少画⾯曝光不佳的现象,是⽬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要的测光模式,不过我觉得这个测光模式有点多余,平均测光和点测光应该是⽐较普遍⽽且实⽤的测光模式。
建议同学使⽤平均测光的原因是机械式相机的设计就是平均测光,当你熟练了平均测光模式,很⾃然的当你使⽤点测光你会觉得⼀点也不复杂。
尼康相机上的平均测光模式的图样如上,请⼤家把相机调整成跟画⾯中的⼀样模式拍照
佳能相机上的平均测光模式的图样如上,请⼤家把相机调整成跟画⾯中的⼀样模式拍照
后⾯会接着讲曝光控制,也就是如何正确曝光,其中主要谈及是如何曝光补偿调整EV值........
【3-2】使⽤好相机的曝光补偿
这⼀张EV值(-1.0)(背景⿊⾊)
⼀、为什么要进⾏曝光补偿
由于数码相机ccd物理特质,数码相机的宽容度⽐胶⽚要差很多(简单的说,就是画⾯明暗级数较少),所以在实际拍摄时,需要摄影者根据⾃⼰的拍摄主题,在相机测光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曝光增减数值,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主题获得理想的密度和⾊彩还原。
⼆、如何进⾏曝光补偿
先记住这个⼝诀【⽩加⿊减,遇强光减】⼤概的意思是,拍摄的画⾯有⽩⾊就加EV值,有⿊⾊画⾯就减EV值,遇到画⾯有强光要减EV值,⾄於加多加少具体实践要靠经验的累积:
在⼀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运⽤曝光补偿,摄影者主要需考虑到以下⼏个⽅⾯。
1、被摄对象亮度⽐较⾼(⽩⾊)时需作曝光正补偿
⽐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云等浅⾊调内容占了较⼤⾯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
如果是逆光,就要针对太阳的位置⾼低来处理,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
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中的红⽇,朝⽇⼣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这⼀张EV值(+1.3)
此外在拍摄雪景、雾景等特定内容时,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最后需以⾼调形式来显⽰的特点,酌情做曝光补偿。
⼀般拍摄雪景最好补偿(+1.0~+1.7EV)曝光量,不然你最后得到的雪不是⽩⾊,⽽有可能因曝光不⾜⽽成为灰⾊;拍摄雾景最好补偿
(+0.7~1.0EV)曝光量,不然你得到的雾景影调偏暗,显然不理想。
还有像拍摄⽩⾊的舞台,成群穿⽩⾊服装的⼈,医院或者环境亮度很⾼的实验室,⼤⾯积以天空为背景的飞机等⽐较特别的对象时,都要根据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适当的曝光正补偿。
这⼀张E 1000 V值(+0.7)
2、被摄对象亮度较低(⿊⾊)及强光需作曝光负补偿,⽐较典型的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除了画⾯中建筑、街道或其他亮度较⾼的内容占据画⾯主要⾯积外,要防⽌曝光过度,利⽤曝光补偿来适当减少曝光量。
这⼀张EV值(-3.3)(以後不好这样对著太阳拍,相机会很受伤)
除了拍摄夜景,在拍摄其他风光类题材,如夏季浓密的树阴,逆光状态下的⼭脉等都要适当借助利⽤曝光负补偿来减少曝光量。
还有拍摄⾝穿⿊⾊服装的⼈物,拍摄深⾊调的纺织品等,都需减少曝光量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影调还原。
这⼀张EV值(-1.0)(还是有点过曝,EV值应该再减⼀点)
3、被摄对象与背景关系复杂时需灵活处理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A.背景亮度⾼,主体亮度低,需作曝光正补偿,增加曝光。
这种情况在拍摄会议⼈物时常常会出现,有时候⼈物坐在窗前,⽽窗⼦的背后有阳光射⼊,背景显得⽐较亮⽽⼈物则明显偏暗,这时如不采⽤闪光灯作补光,就需作曝光正补偿,⼈物的脸部层次就会明显改善。
还有在拍摄逆光⼈像时,如果背景包括⼤⾯积的天空、⽔⾯等亮度较⾼对象时,也要通过正补偿或者采⽤其他辅助光(打反光板或闪光灯)等形式来改善反差。
这⼀张EV值(+0.3)
B.背景亮度低,主体亮度⾼,需作曝光负补偿,减少曝光。
这种情况在舞台摄影中常常遇到,⼀般在舞台上⼀个或者少量演员演出时,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常常会利⽤⼀两个追光灯照在⼈物上,这时舞台上其他背景因为没有直接受到光线照射,⼏乎呈现为⿊⾊,所以两者反差极⼤。
以上的曝光补偿值仅能当作是参考,曝光补偿值会因为摄影器材的差异⽽有些调整,被摄体的明暗变化是影响最⼤,所以经过多多练习你就能体会⽩加⿊减遇强光减EV的实质含意。
三、不宜完全寄希望于图像软件作后期处理
如果你对⾃⼰拍摄图像质量有⼀定要求的话,⾸先应该考虑在拍摄时就做到曝光准确,恰当利⽤曝光补偿功能来⽐较准确地反映被摄对象的原貌。
因为即使是数码图像后期可以修改亮度、反差,但有⼀点是肯定的,只有曝光准确的图像才便于修改,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在必要的后期处理时才会有更⼤的回旋余地。
因此摄影者要重视前期的拍摄,千万不要因为“数码图像在后期可以修改”的因素⽽忽视了对曝光补偿的应⽤。
当然,要是拍摄的是⽐较重要,⾃⼰对曝光也确实难以把握的内容时,还可将相机调节到“包围曝光”模式(上下加减EV值个⼀张),多拍摄⼏张后作⽐较以积累经验,这样更有把握得到真正意义上曝光准确的数码图像,后期输出也将得到更⾼质量的照⽚。
总之,在拍摄亮度⽐较特殊的对象时,数码相机的使⽤者最好借鉴传统摄影经验,以便凭经验和凭⾃⼰对主题表现的理解,对曝光参数作相应补偿调整。
充分利⽤曝光补偿功能将⼤⼤有利于获得⾼质量的原始数码图像,这对于后期更好地发挥素材的作⽤将⼤有裨益。
最后告诉⼤家⼀点我的私房秘笈,利⽤光影或PS看看到专业摄影⽹站或博客,看看别⼈的好照⽚摄影EXIF参数中的数据,去? 1000 ?罢返墓馊?烀偶捌毓獠钩ァN⼄彩怯谜飧龇椒ㄈタ赐 У纳阌癊XIF数据来了解同学的拍照资料以利指导。
接著再举些实例让⼤加感受曝光补偿EV值的调整微妙之处......
曝光补偿关键词─【⽩加⿊减遇强光减】【3-3】利⽤直⽅图判断曝光是否正确
屏幕上显⽰当前取景范围的直⽅图。
直⽅图是⼀个以亮度值为横坐标、像素数量为纵坐标的区域,如图1中右上⾓的部分。
横坐标最左边亮度值为0,表⽰最暗;最右边亮度值为255,表⽰最亮。
我们列出同样场景下曝光过度、曝光正确和曝光不⾜的三张照⽚,以及它们的直⽅图(⾊阶)。
从中可以看出,如果⼤部分像素集中在亮度较⾼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显然溢出于最⼤亮度值之外,那么这张照⽚就是曝光过度了。
如果⼤部分像素位于亮度值很⼩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丢失在坐标原点左侧,那么就是曝光不⾜。
如果所有的像素点都位于亮度最⼤值和最⼩值之间,两端没有溢出的,那么这张照⽚曝光就基本正确了。
直⽅图只是辅助⼯具,曝光补偿使⽤熟练之後,很⾃然你就会忘了它的存在。
这是⼀篇有关点测光的使⽤⼼得,原作者是⼀位台湾的摄影师,这个帖⼦能帮助
你更理解测光的原理,平均测光就是点测光加总的平均值........
【3-4】点测光的使⽤⼼得
点测光的使⽤⼼得
⾸先最基本的就是找寻画⾯的中间调,对它点测光就ok了
例如这张,我对楼房附近的蓝天点测,得到快门1/250 光圈F8,底⽚是RVP50(iso50)
对绿叶点测,不加曝光补偿
⼤部分的状况这样就ok了,但是这⽅式衍⽣出两个不确定性问题....
1. 只有点测的主体曝光是ok的,其他的东西怎么办?? (例如第⼀张我测蓝天,那⼤楼拍出来看不看的见?)
2. 万⼀找不到中间调可以点测光的时候?
只要有点测光,这些都可以解决
再来看这张sample,拜⽇在新公园拍的省⽴博物馆。
我测光的重点还是放在蓝天,蓝天点测得到1/250
同时我再点测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图⽰的数据:(光圈⼀律F8, iso50) ⽩云:1/500~1/640
博物馆屋顶阴影部分:1/100
博物馆柱⼦向阳⾯:1/250-1/320
地上的树林:1/50
所以,如果我⽤蓝天1/250 当作我拍摄的数据
那么...
⽩云会⽐这曝光值多约1 EV;
博物馆的屋顶阴影会⽐曝光值少约1 EV;
博物馆柱⼦向阳⾯,则跟蓝天差不多。
0 EV;
地上的树林会⽐曝光值少约2 EV。
(ps.⼀个EV就表⽰曝光量差⼀倍)
这⾥可能要稍微提⼀下RVP 底⽚的特性。
这款底⽚是属於超⾼对⽐,低宽容度。
最亮到最暗,我个⼈习惯上是当做四格(四个EV)来看,
再保守⼀点的话就当做三格,也就是+- 1.5EV范围内,
在这范围内的东西都还可以拍进来
超过的话,不是全⽩,就是全⿊了
所以根据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点测光的结果
我可以确认⽩云可以拍进来,⽽且+1 EV 会是偏亮,没错
我可以确认建筑物可以拍进来,⽽且-1 EV 会是偏暗,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