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桥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黄桥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中“礼”主要指
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
2、《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其中可以说明统治者非常
A。
重视宗法关系B。
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规范
D.任人唯亲
3、秦朝在全国实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其主要意图是
A.促进经济交流B。
促进文化传播
C.完美政治制度
D.巩固国家统一
4、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汉朝分封诸侯国 B.唐朝增设节度使
C。
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5、公元1662年到公元1795年的中国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但很快盛极而衰.对这种繁荣的短暂留下的历史教训最直接的认识的是
A.惩治贪官污吏,加强政权建设B.扩大对外开放,紧跟时代潮流
C.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D.加快社会改革,调整社会制度
6、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权力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
8、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基本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A.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B.制约或消除家长权、夫权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子女有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
9、1867年英国城市工人阶级取得了普选权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 .第一国际的组织
B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统治阶级开始调和阶级矛盾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19世纪晚期,德国社会公民主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
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
”这句话最能反映
A.专制主义浓厚B.封建主义浓厚
C.军国主义特色D.法西斯主义泛滥
11、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的是
A.《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B。
《权利法案》与德意志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准确的说法是
A.对中国原有政治体制的强烈冲击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
C.使中国人开始较为正确的认识世界D.使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民主
13、中国首次出现的近代化方案中就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一、兴跛盲聋哑院。
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
一、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
……"这一方案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林则徐后人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
仇旧恨今尽雪,只因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主权与领土遭到严重迫害,但对日本的影响主要是①从中国获得大量赔款②为日本进一步侵略朝鲜、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③提高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国际地位④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16、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列强侵略中国的局面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
17、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8、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B.苏俄的革命经验C.中国的特殊国情D.毛泽东思想
19、今年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中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长征》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21、巴黎公社的成立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C. 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2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
事件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
23、1992年,巩俐主演的《秋菊打官司》上映,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24、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5、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和2007年胡锦涛的成功访非,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和平会议B.亚非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6、下列的我国外交活动,对应图片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美苏争霸结果B.它的基础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这是一国两制的推动产物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关键
2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B。
不结盟运动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
28、《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西周废弃祭祀之礼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29、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②人口
增长的压力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
30、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
瓷器B。
丝绸 C.青铜 D.酿酒
31、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
②③④D.①②④
3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经营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二、非选择题(56分)
33、(13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
”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
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分)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2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1分)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分)
34、(16分)1840年鸦片战争后,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材料二“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
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分)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3分)新中国是怎样由“雏形”变成现实的?(3分)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3分)
35、(13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
材料三
图1 柏林墙倒塌遗址图2 国际格局变化结
构图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4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分)
(3)分别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图1与图2两类的历史材料在历史研究中哪类信度高?为什么?(4分)
(4)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
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
(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成功商人的优良品质。
(3分)
(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四,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3分)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BADDB DACBB CCBCC DBCCA DBCDB ABADB DD
33、(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
(2分)
冲击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
(4分)(3)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2分)
(4)原则:民主集中制.(1分)民主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分)
34、(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1分)作用:变法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启迪了广大民众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2)功绩: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政治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分)
精神遗产: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④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⑤关心民生的民本精神。
(2分)
(3)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
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新政协召开,建国准备的完成;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诞生。
(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分)
35、(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2分)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分)
(2)不同意。
(1分)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
(1分)
(3)图1:德国统一,两极格局逐渐解体。
图2: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图1信度高,属实物型材料,更具客观性;而图2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
(2分)
(4)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评分要求: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地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述言之有理,都可得分。
)36、(1)重农抑商。
(1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2)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
(2分)明朝商品经济繁荣。
(1分)
(3)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3分)
(4)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