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Mar 32(6)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是患者就诊常见症状,目前X 线胸片没有肺部疾病的证据,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1]。

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以药物为主,氨溴索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分泌异常等的治疗,有良好的黏痰溶解、润滑呼吸道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中医认为慢性咳嗽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散之品,止咳散加减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2]。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
71(51.26±7.58)岁;病程1~3(1.75±0.63)年。

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70(51.33±7.61)岁;病程1~3(1.69±0.71)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有可对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咳嗽时间>8周;(2)均经胸部X 线检测未见明显异常;(3)均符合西
医《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及中医《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中关于慢性咳嗽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型,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4)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精神类疾病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存在沟通障碍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

1.3.1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颗粒(生产厂家:四川森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80304)治疗,15mg 盐酸氨溴索颗粒融于适量温水中于早晚餐前服用,2次/d 。

1.3.2观察组加用止咳散加减,方剂组成:炙桔梗15g 、荆芥10g 、蒸紫菀10g 、百部15g 、白前10g 、炙甘草10g 、陈皮10g 。

随症加减:加防风5g 、紫苏5g 、生姜
10g 于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证较重者,可解表散邪;加半夏10g 、茯苓10g 、桑白皮5g 于湿聚生痰,痰涎稠粘者,可除湿化痰;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10g 、贝母5g 、知母5g 润燥化痰。

1剂/d ,清水煎煮去渣留汁0.3L ,分早晚2次服用。

1.4临床观察指标(1)治疗14d 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 后,咳嗽症状评分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评分,0分为无咳嗽;1分为轻度咳嗽,咳嗽次数<40次/d ;2分为中度咳嗽,咳嗽次数>40次,但不影响日常活动;3分为重度咳嗽,咳嗽频繁且伴恶心、呕吐症状,影响日常活动。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呕吐、嗜睡)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1)显效:咳嗽症状消失或较治疗前比
较次数减少>70%,肺部听诊无异常;(2)有效: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比较次数减少40%~70%,肺部听诊呼吸音较治疗前比较有改善;(3)无效: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次数减少<40%,腹部听诊呼吸音较治疗前改变
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 依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 <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冯奕超1袁王志强2(1.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内四科,河南平顶山4670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目的探讨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颗粒,观察组在加用
止咳散加减,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咳嗽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可提高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咳嗽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氨溴索;止咳散加减;症状改善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11 ̄8174(2021)06 ̄0850 ̄02
85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Mar 32(6)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3讨论
慢性咳嗽属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由各种鼻、咽、喉疾病哮喘等引起,在临床检查中,气道反应性多为轻中度升高,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部分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cp 水平升高,临床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2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抗反流药、抗生素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咳嗽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氨溴索联合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咳嗽症状,且用药安全。

氨溴索为溴己新的第8个代谢产物,属于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口服后经胃肠吸收,作用良好且迅速,0.5~3h 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达9~10h ,能形成呼吸道活性物质,调节分泌黏液物质,增加分泌中性粘多糖,减少合成酸性粘多糖,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唿吸道内粘液排
出,减少粘液潴留,明显促进患者排痰,改善呼吸[7,8]。

且患者用药后可明显使痰黏度下降,改善纤毛运动。

中医认为,慢性咳嗽是风邪入肺,清肺所致。

虽然它是分散的,它仍然是酸痛和发痒,因为症状没有得到充分解释。

止咳散是治疗肺气虚咳嗽的常用方
剂,特别是调肺止咳[9]。

方剂中君为百部、紫菀两药,味苦,均入肺经,润而不腻,止咳化痰。

梗味苦而扁平,善于开肺气;白千味辛而甜也扁平,较下气痰长。

桔梗、白前两者协同为臣药,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功效。

佐药为荆芥、陈皮,荆芥辛而微温,解表疏风,祛表之余邪;陈皮化痰理气。

甘草调和多种药物,桔梗咽喉止咳,是用作佐剂。

贯穿全身,七味草药虽数量少,滋润而不腻,温暖而不干燥,表面不伤,凉而不热。

对于
新长咳嗽,咳嗽不凉,加减适当的使用,可以有效[10,11]。

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炙桔梗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较为显着,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荆芥可抗结核杆菌;紫菀苯及甲醇提取物有祛痰作用;百部可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具有弱抑制中枢作用;白前中皂甙有祛痰作用炙。

综上所述,止咳散加减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慢性
咳嗽患者,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轻咳嗽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浩,孙钢.孙钢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举隅[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8):789 ̄791.
[2]郭德海,郑光,张洁,等.基于文本挖掘的慢性咳嗽中医诊治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0):101 ̄10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 ̄354.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J ].中医杂志,2015,54(7):627 ̄629.[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 ̄6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8.
[7]王侃,赵白云,缪晓青,等.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与相关药理机制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1):
1713 ̄1716.
[8]邢朝霞.盐酸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0):2528 ̄2529.
[9]陈小伟,何晓燕,严宇仙,等.止嗽散加减治疗肺结核慢性咳嗽80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5),538.[10]张潇双,李芳,郭永宁.止嗽散加味颗粒治疗气虚质流感病毒感染
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1):1698 ̄1703.
[11]李启荣.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1):73 ̄75.
收稿日期:2020 ̄12 ̄1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观察组χ2P
40403(7.50)10(25.00)
24(60.00)28(70.00)13(32.50)2(5.00)
27(67.50)38(95.00)9.9280.002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观察组χ2P
4040 2.51±0.392.48±0.440.3230.748 1.25±0.470.43±0.22
9.9940.00013.04812.0830.0000.000表2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x 依s ,分)n
口干
恶心
呕吐
嗜睡
总发生率对照组观察组χ2P
4040
2(5.00)1(2.50)
1(2.50)1(2.50)
1(2.50)0(0.00)
2(5.00)1(2.50)
6(15.00)3(7.50)0.5010.479
表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8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