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B ) A.长方体 B.圆柱 C.圆锥 D.球
2.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给出的是从不同方向看 到的图形,从图形上可以看出这堆方便面共有 6 桶.
3.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由物到图”和“由图到物”,我们知道由三视图可以想象出立体图 形的形状,那么如何检验你想象出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根 据三视图,制作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来验证.
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
人教版 九年级下
学习目 标
1.直观想象目标:经历由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 转制作立体图形,以及由展开图画出三视图的过程,体会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重点) 2.数学运算目标:能根据展开图和三视图的已知数据,计 算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难点)
七:布置作业
知识的升 华
作业题
教材P107“数学活动”.
祝你成功!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师生共同完成(2),学生展 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活动三探究
下面每一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都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
(1)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三棱锥?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 叠,验证你的结论. (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三棱锥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 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动一探究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如 图所示)表示的立体模型.
引导分析: (1)观察三视图,你能想象出对应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吗? (2)由想象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相应的三视图,与上 图比较,是否一致? (3)你能用准备的硬纸板做出该立体图形吗?尝试完成.
三:活动二探究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如图所示),用马铃薯 (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五:课堂小结
由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对应的立体图形; (2)测量三视图中的线段长度,确定立体图形的长、宽、 高. (3)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用硬纸板或萝卜制 作出立体模型.
六:检测反馈
下面的图形(如图所示)由一个 扇形和一个圆组成.
(1)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 (2)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 (3)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圆的半径为5,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谢谢欣赏!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