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鲁教版本高中化学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题第9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 CH2=CH2+HCl CH3CH2Cl
C.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若用乙烯和氯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四氯乙烷,这一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反应及耗用氯气的量(设乙烯为1 mol,反应产物中的有机物只有四氯乙烷)是()
A.取代,4 mol Cl2 B.加成,2 mol Cl2C.加成、取代,2 mol Cl2 D.加成、取代,3 mol Cl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烯和丙烷可用Br2的CCl4溶液来区别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分馏和石油的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4.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①①①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
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A.品红溶液B. NaOH溶液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B. CH2===CH2+HCl CH3CH2Cl
C. 2CH3CH2OH+O22CH3CHO+2H2O
D.
6.我国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生物质能
7.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下列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食醋中含有的醋酸B.酒中含有的酒精C.葡萄中含有的葡萄糖D.谷类中含有的淀粉
8.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2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A. 2.1g B. 2.6g C. 3.8g D. 5.1g
9.有四种碳架结构如下的烃,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B. b和c是同系物C. a和d都能发生加成反应D. b、c、d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
B.石油分馏所得到的馏分是一种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纯净物
C.可燃冰、干冰和冰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
D.石油的裂化、分馏、裂解等都是化学变化
11.“地沟油”被称为“生物燃料”,该燃料属于生物质能.已知生物质的主要转化途径及主要产物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生物燃料以及生物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生物燃料本质上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①由纤维素水解获得的乙醇属于生物质能①生物质裂解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纯净物 ①由植物秸秆等发酵获得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①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
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
12.下列现象中,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D.蛋白质、棉花、淀粉、油脂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14.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①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①田间焚烧秸秆;①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①2M+N=2P+2Q ,2P+M= Q
(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其中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要求的是 ( )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
15.分析下列表格:
①组
①组
CH4、聚乙烯、
CH3CH=CHCH3、乙炔、
将这6种物质分为两组的依据是()
A.根据物质是否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根据物质是否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C.根据物质中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可以在同一平面内
D.根据物质中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可以在同一直线上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试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煤的转化技术通常包括煤的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其中煤的液化技术又可以分为和;
(2)在煤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图所示: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
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工业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有焦炭、、等.
(4)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其工艺流程是:烟气经锅炉预热器出来,进入电除尘器除掉大部分粉煤灰烟尘,再经过一个专门的热交换器,然后进入吸收塔,烟气中的SO2与含有石灰石的浆液进行气液接触,通入空气后生成石膏,经脱硫的烟气,应用循环气体加热器进行再加热,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①写出湿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①用石灰石浆液作SO2吸收剂而不用熟石灰吸收SO2的原因是:;
①上述过程中得到的石膏,如果含氯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煤)超过杂质极限值,则石膏产品性能变坏.工业上消除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烟气脱硫所得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值,做如下实验:将石膏加热使之脱水,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数据表明当固体的质量为2.72g后不再改变.
①石膏的化学式为;
①图象中AB段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7.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结构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①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 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检查,则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所示: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写出反应①、①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种.(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经溴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经干燥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9.石油和煤炭加工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设备。
(1)石油分馏时,在不断向_________(填工业设备名称)内投放原料的同时获得产品,该过程为__________ 操作过程。
(2)石油裂化分为热裂化、________ 和加氢裂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 的产量。
(3)煤的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__________的含量。
煤的流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粒_______进行燃烧的过程。
(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和_________存在下与__________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20.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
(3)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C.甲醇 D.CH3—O—CH3
E.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氧气。
①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形成该高聚物的单体的结
构简式分别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苯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和液溴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氢原子和氯原子生成氯乙烷,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1 mol乙烯先与1 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再与2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氯乙烷。
3.【答案】D
【解析】A、丙烯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而丙烷不能,可以鉴别,正确;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正确;C、米酒的成分属于醇类,变酸的过程是被氧化为羧酸类,正确;D、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将物质分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苯混合,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与甲苯混合溶液褪色,不分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不褪色,不分层,A项可以;将溴水加入到苯、甲苯中,都是上层的苯、甲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无法区别苯与甲苯;浓硫酸无法区别苯、甲苯与四氯化碳;液溴与苯、甲苯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且操作较麻烦,故液溴无法区分苯和甲苯。
5.【答案】B
【解析】A、D项都属于取代反应,C项属于氧化反应,只有B项属于加成反应。
6.【答案】D
【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生物质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醋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酒精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答案】A
【解析】无论是否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C2H5OH燃烧最终得到的水的质量是一定的,也就是1molC2H5OH燃烧得到3molH2O,现在得到10.8gH2O,所以燃烧的C2H5OH一共就是0.2mol,即有n(CO2)+n(CO)=0.4mol,又最后得到混合物质量为27.2g,所以m(CO2)+m(CO)
=16.4g,设CO2xmol,CO ymol则
解之得:x=0.325,y=0.075,所以CO的质量为0.075×28=2.1g,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题给碳架结构可知,a为2-甲基丙烯,b为2,2-二甲基丙烷,c为2-甲基丙烷,d为环丁烷。
a和d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和c都属于饱和烷烃,互为同系物,B正确;d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b、c、d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A正确;石油的分馏所得的馏分仍是多种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故B错误;冰为固态的水,干冰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可燃冰含有甲烷,主要化学成分不同,故C 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11.【答案】B
【解析】①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故①正确;
①纤维素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乙醇来源于纤维素,属于生物质能,故①正确; ①汽油、柴油等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①错误;①发酵获得的沼气主要成是甲烷,故①正确;
①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小,故①正确.
12.【答案】B
【解析】A项乙烯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反应,褪色;B项溴水中的溴被苯萃取,而使水层接近无色;C项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D项CH4与Cl2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褪色。
13.【答案】B
【解析】A.地沟油是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矿物油是通过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矿物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错误;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正确;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不可在石英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棉花、淀粉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错误.
14.【答案】B
【解析】①错误,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①正确,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①正确,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错误,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正确,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可以节约能
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正确,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可减少副产品的排放,减少污染;正确答案选B。
15.【答案】B
【解析】和均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CH3CH=CHCH3、乙炔、均含有不饱和键,都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CH4、聚乙烯、都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项正确;、CH3CH=
CHCH3和乙炔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均在同一平面内,且只有乙炔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故
C、D两项均错误。
16.【答案】(1)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技术;
(2)2FeS2+7O2+2H2O=4H++2Fe2++4SO42﹣;4Fe2++O2+4H+=4Fe3++2H2O;
(3)焦炉煤气、粗氨水、煤焦油;
(4)①SO2+CaCO3=CaSO3+CO2,2CaSO3+O2+4H2O=2(CaSO4•2H2O);
①用石灰石浆液的成本较低;
①用水洗涤;
(5)①CaSO4•2H2O;
①2CaSO4•H2O.
17.【答案】(1)取代反应C中产生“喷泉”现象
(2)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450
(4)关闭K2打开K3,将装置C中导管b的下端插入水中,双手捂热烧瓶,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装置C的气密性良好
【解析】如果苯分子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成环状,就应有烯烃的性质,如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等,而不会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
而在甲同学的实验中,通过在圆底烧瓶C内观察到“喷泉”现象,说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有HBr生成,从而证明凯库勒的观点是错误的。
烧瓶C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7.9×2=75.8,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空气与HBr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①9,即HBr的体积为500 mL×9/10=450 mL。
18.【答案】(1)CaC2+2H2O→Ca(OH)2+C2H2↑;;(2)4;
(3)棕黄色溶液变无色或褪色;4.8;
(4)合成氨原料;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
19.【答案】(1)分馏塔连续
(2)催化裂化轻质燃料油(或汽油)
(3)硫浮动
(4)催化剂氢气
【解析】(2)石油裂化分为热裂化、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3)煤的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硫分、矸石的含量;煤的流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粒进行燃烧的过程;(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与H2O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20.【答案】(1)小(2)CH2===CH2+H2O―→CH3CH2OH100%(3)D(4)①3①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应和乙醇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结构,符合条件的是D。
21.【答案】、.
【解析】凡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所以
的单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