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增值合并报表调整利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评估增值合并报表调整利润
摘要:
一、资产评估增值的概念
二、资产评估增值在合并报表中的体现
三、资产评估增值对利润的影响
四、我国对资产评估增值的处理方法
五、案例分析
正文:
资产评估增值是指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时,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资产重估等因素,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
这种增值通常会在企业的合并报表中体现出来,并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在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于资产评估增值的处理方法有明确的规定。
在合并报表中,资产评估增值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
资产评估增值对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产生,这会使得企业的负债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二是资本公积的增加,这会提高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从而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会通过一些手段来规避或减轻资产评估增值对利润的影响,如通过关联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等方式调整资产评估增值的大小。
然而,这些做法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并可能被认定为操纵利润。
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
假设一家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发现其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但市场价值为1200万元,产生了200万元的增值。
根据我国的规定,这200万元的增值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
这样,企业的负债增加了200万元,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了200万元,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增值在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利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严格按照我国的规定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