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体育教案 篮球行进间曲线运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体育《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设计本课。
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总结归纳出新知识。
采用游戏竞赛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练—赛的有机结合。
利用分组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共同学习中达到技能提高,心情的愉悦,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锻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中,小篮球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小学三—六年级。
主要以简单的技术技能学习为主,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发展体能,教学中多以游戏、竞赛等形式可开展教学,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对技术的学习过程更是要求多与同学交流沟通,鼓励合作学练,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行进间曲线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从实用性来讲,由于其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从发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
因此,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该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制球能力及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56人,女生27人,男生29人;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游戏,乐于挑战,参与各种活动积极性高;通过近六年的体育学习,学生初步具有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具备了较好的分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展教学。
在四、五年级的篮球单元学习中,学生以基本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技术,但喜欢看着球运球,手对球的感知能力不强。
四、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挂图教学、游戏教学、选优激励法等。
2、学法:伙伴互助学习采用“听、看、想、练、问”
五、教学过程
“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后反思
篮球行进间运球是水平三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通过对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功练习,配合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的积极性,基本部分在教行进间运球时采用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整堂课我自己觉得,教材搭配比较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
不足之处在本次课的练习部分,对调动学生的激情和队伍的调动还不够,以后得多下功夫。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的教学,课的准备部分大胆地创设情景,利用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
但她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男女学生开始在身材形态和体能上呈现差别,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害羞,学习篮球运球技术动作,由于上肢与手臂力气不足,学生练习时往往出现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动摇稳固性差,特别是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现篮球脱手到处滚的现象。
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考虑男、女生爱好和差异,并且由浅到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组织教学方面,首先在队形上打破常规,让学生跑步进场,活跃课堂气氛,在进入基本部分——行进间运球时,突出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安排好练习队形的调动,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模仿练习,其次是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根据六年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的年龄特点,在讲解与示范的时,利用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作对比,让学生从中得到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与要领,在进行练习时,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发现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展示,从而带动全班同学投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