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
考察意见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

考察意见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考察意见: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在当今社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减弱,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尽管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都投入了许多资源和努力,但仍然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家庭是培养人们社会责任感的第一课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缺乏教育孩子树立社会责任感的观念。
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家庭教育,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关注。
另外,一些家庭对于物质追求的过度崇尚也使得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解决方法: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亲自示范并引导孩子,通过讲述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他们身为社会一员的责任。
另外,家庭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的不完善虽然学校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进行了一定的安排和组织,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的关注。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安排不够充分,学生缺乏具体实践活动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解决方法: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将其纳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工活动、实习实训等,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年轻人往往更加注重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解决方法: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他人困境的关注和关心,愿意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心态和行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使命。
拥有社会责任感,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社会责任感是培养个人品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德心。
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最后,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是时代的新生力量,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变得更加富裕、和谐与进步。
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力度。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道德行为的监督和引导,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倡导正能量的传播与分享。
另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社会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与社区、志愿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者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

学生认 为刻苦学习纯属个人 自由。” 而这种“ 闭 自 由” 容 易 使 大 学 生 丧 失 学 生本 份 , 意 旷课 、 很 随 早 退现 象 屡见 不鲜 , 更有 一 些 学 生终 日沉迷 于 网络 ,
( 作者简介). 婷 (9 6 )女 . 1 方 18 一 . 福建省龙岩市人 , 漳州 师范学院政治法律 系 2 1 0 0级研究生 ; 2 . 李兆波 (95 )男 . 宁省丹东市人 . 17 一 , 辽 南京军 区驻厦大 、 集大选培办中校。
会 活动 ,从而 把责任 转化 到行 动 中去 的心理 特征 , 是 人生 成功 的重要 因素 。微 软 公 司总裁 比尔 ・ 茨 盖 曾说 过 :一个 人 可 以平 凡 , 以 清贫 , “ 可 但不 可 以没
系 的认 识 , 构 成 个体 思 想 和行 为 的调 节 器 。 是 是大
学生责任意识形成 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意识的 内在动力 。因此 , 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对 自己负责 。 只有 在这 个 前提 条 件 下 才可 能具 备 对 他人 、对 家
庭负责 的能 力 。然而 受 市场 经济 的影 响 , 大学 生 自 我责 任 意识 出现 了弱 化 的趋 势 。 ( ) 情感 方 面 , 1在 男 女交 往 中 , 多 大学 生 只是 注重 情感 体 验 、 很 生理 需 求 , 忽视 了在 恋爱 中存 在 的道 德 问题 , 视男 而 忽 女 双 方爱 情 的义 务 和 道德 责 任 ,甚 至有 个 别学 生 对 学 校 严令 禁 止 的 婚 前 性 行 为 的 做 法 置 之漠 然 。
中 图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G6 1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8 2 1 )2 1 9 0 1 0 _ 6 X(0 10 — 6 — 4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表现、导致原因和应对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表现为缺乏公德意识、道德标准混乱、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足、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提高社会责任感等对策。
总结分析了以上对策的可行性,并展望未来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关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对策分析、道德教育、奖惩机制、社会责任感、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行为中出现了一些缺乏公德心的现象,典型的表现包括不尊重他人、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诚信意识等。
这种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道德观念相对淡化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往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引言部分结束。
1.2 问题陈述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比如缺乏公德心、道德品行不端、不遵守社会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当代大学生(de)社会责任感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摘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de)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de)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de)科学知识,拥有健康(de)体魄,还要有良好(de)道德修养,较强(de)社会责任感.但我们看到,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加强当今大学生(de)社会责任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工作研究者所面临(de)重要难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de)责任.正文作为一名新时代(de)大学生,应深知自己身上所担负(de)历史重任,从而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能更好(de)建设伟大祖国奠定坚实(de)基础.这是全社会给予我们(de)期望.但是不得不承认,当代大学生(de)社会责任感总体欠缺,更有甚者,彻底丧失了最基本(de)道德准则.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并采取对策来应对这种现状.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我(de)看法与感悟.一.社会责任感(de)含义何谓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de)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de)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de)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de)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de)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de)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de)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de)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de)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de)更加美好.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1.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均衡,甚至把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感混为一谈.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de)态度.2.实践上重视权利(de)享受,轻视义务(de)履行.不可否认(de)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提到社会责任感时,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该怎样做.但在自身(de)义务履行方面,却又避之不谈,他们忘了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de)贡献.很明显他们存在着从意识到实践(de)断裂,如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缺少积极实践(de)行为.3.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de)舞台,使越来越多(de)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de)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de)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de)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de)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de)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de)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de)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在最近(de)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de)因素时,有62%(de)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0%考虑(de)是“经济收入高”,有41%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de)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de)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de)事,采取回避、冷漠(de)态度.前不久在河北大学发生(de)“我爸爸是李刚”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让我国(de)教育和法制体制面临着质疑和怎样改善(de)难题.然而大学生开车撞人、杀人事件,在我国已经数见不鲜了.如果说连最起码(de)生命都不尊重,那又将如何对社会负责任学习,正是为了学习做人和为人处事(de)方法,如果连最基本(de)“人”(de)本质都丧失了,那么学习又有何用其实不止是从这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de)事件中看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de)丧失,从我身边(de)亲身经历(de)一些小事中更能反映出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大学校园里看到垃圾鲜有学生会去捡起来;上课(de)教室,抽屉里放满了早餐吃剩(de)东西,及草稿纸等垃圾;墙壁上也写满了污言秽语.作为学生连校园和上课(de)教室都不爱护,没有一个清洁(de)环境,谈什么安心学习况且这是为了我们(de)健康啊自己(de)健康都不责任,又该如何要他对社会有责任心这些虽都是一些小事情,可是作为社会人群(de)精英部分,连这简单(de)小事都很少有人去做,试问这到底是大学生(de)悲哀,还是中国教育(de)不足呢我们还会看到不少大学生脱离中学严格(de)管教模式后,开始放任自我:逃课约会,一味(de)留恋于爱情(de)浪漫缱绻;沉迷网络游戏;课堂上沉溺于网络小说,不可自拔······以至于最终荒废学业,自毁前程.对于自己(de)人生都把握不住(de)人,又该如何让他跟上时代(de)步伐,去建设我们(de)社会三.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de)原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de),它既与转型期社会(de)环境相关,也与家庭教育氛围有关,还与青年大学生(de)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de)软弱无力有关.(一)社会环境因素.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de)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de)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特别是当前(de)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de)转型期,在市场经济(de)竞争中和社会制度存在(de)某些管理不完善中,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这些腐败、不公、不平等往往在他们(de)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不是简单地在课堂和家庭(de)教育中能够得到解决(de).(二)家庭教育因素.家人(de)溺爱和过度包容、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等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de)人格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一些父母对子女(de)责任心呈现“超重”(de)趋势,他们承担了过多(de)责任,包办所有家务劳动,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de)责任推给父母,一些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这样(de)孩子自幼就很少有回报他人(de)意识,长大后更是缺乏基本(de)生存技能和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de)精神.(三)学校教育因素.一般来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弱.当前学校始终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de)唯一目(de),社会责任教育不到位,学生(de)人格在不平衡(de)教育下变得扭曲和残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de)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de)受动者,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de)权利,学生丧失了主体性,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de)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de)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de)基础上,在履行责任(de)过程中重视对自己(de)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de)责任.(四)自身(de)因素.作为一个客体(de)存在,大学生本身就有需求,有自己(de)社会意识,很多时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偏差.作为特殊(de)群体,大学生可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一路上走来,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再加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de)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对社会、他人(de)责任意识.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de)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de)东西.四.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de)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de)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de)理想,健全(de)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一)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de)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好(de)途径就是做好他们(de)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弘扬传统文化,使他们(de)责任感转化为发自内心(de)行为.同时学校应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de)自我意识,自觉地把社会(de)需要内化为个人(de)成才目标,在对社会(de)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de)实现.(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传统文化(de)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de)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de)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de)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de)主要原因.(三)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de)引导.青年学生(de)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de),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在引导大学生时,应给他们提供更多(de)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de)接触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上(de)教育,感受到自身(de)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de)情感体验,提高服务社会(de)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四)创造良好(de)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de)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de)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de)制约.局部(de)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de)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de)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de)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de)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de)老师,他们对社会(de)态度和社会责任感(de)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de)作用.结语青年大学生是祖国(de)希望,民族(de)未来,是21世纪建设伟大祖国(de)主力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增强大学生(de)社会责任感,已经是教育所面临(de)迫在眉睫(de)重大难题.从社会角度来看,传统(de)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de)改善.针对我国总体(de)国民素质,完全实行素质教育,抛弃传统(de)应试教育也不太现实.但国家应切实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de)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学生(de)社会责任感.实践是检验真理(de)唯一标准,重在实行.从学前教育开始,就注重学生(de)责任意识(de)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责任感(de)增强,并非一日之事.从我们自身来看,作为一名新时代(de)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发展面临(de)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de)“四有”新人.而这一切,并非只是我们意识到就够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履行.所作所为要切实符合新时代大学生(de)身份.更要好好把握新时代主人翁(de)地位,为我国(de)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而坚定(de)力量.总之,青年大学生是祖国(de)未来,有责任去改变社会,让国家和个人(de)明天更美好.对现实(de)不满、迷茫和困惑,是任何时代(de)青年人都有(de),这也是要青年人去探索、去找寻答案(de).信仰(de)缺失,也并不代表着人(de)堕落,这是时代发展(de)必然结果.对社会问题(de)无奈,也不应该转变为对现实(de)逃避或玩世不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再多,都不如用实践来证明.培养社会责任感,还得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尽起应尽(de)义务,做好自己份内(de)事.“做好这份工”,成就自己(de)同时,也就是对社会(de)负责,对社会(de)贡献.。
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收稿日期:2020-05-09基金项目: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课题“校企一体化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素养教育探索”(h n j m 201510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侯军英(1982-),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侯军英(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571127)“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关注的问题。
与此相应的“课程思政”理念,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各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但是当代大学生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案例,却屡屡见诸报端。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要踏入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使命。
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担当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意义责任担当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
简单地说,所谓责任担当意识就是具有承担能力的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应做的事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可及努力程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责任的认可和努力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对自我本身、对家庭、对社会和他人,甚至还包括对于自然的责任和担当。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前提是明确大学生的责任所包括的内容,毫无疑问,大学生所应承担的责任首先应该包括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此外,还包括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确立,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秉持正确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然后把责任担当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2.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一般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缺乏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继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之后继续及深入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为了追求优质的专业人才的输出,除了文学等研究汉语言类的专业外, 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比例远远高于人文教育,比较轻视传统文化课程,大学语文这一基础的人文课程也较少出现在必选课行列之内。
[1]作为选修课,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课程,容易得到学分。
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占比较小。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大部分来源于家庭的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多被视为掌中宝,只要在没有工作之前,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
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没有参与过多的或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生活历练,也就养成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只关心与自己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缺乏责任感;放纵自我;独立生活和处理事情能力弱,过分依赖于他人;在大学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失去自我,跟风现象严重,沉迷于网络,无法独立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变得容易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他们虽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层面认同度高,但对其内容的言忍知依然相对浅显。
⑵在校大学生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约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中学时代。
加之互联网上传播的不当言论,会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甚至产生误解,并开始怀疑和质疑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理念。
对中华经典故事知之甚少。
传统文化包含的优良道德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难以付诸行动。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 摘 要 ] 当代 大 学 生基 本 出生 于 2 O世 纪 9 O年代 , 于受 到 生 长环 境及 教 育 背景 的影 响 , 由 他们 大 多
表现 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 向与价值取 向, 集中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 家庭 责任 感的缺失。文章在分析 造 成 当代 大学 生责任 感 缺 失原 因的基 础上 , 出 了加 强 大 学生责任 感教 育 的建议 。 提 [ 键词 ] 当代 大 学 生 ; 关 责任 感 ; 因 ; 策 原 对 [ 者简 介 ] 刘远 辉 , 丽芬 , 丽琴 , 职 于广 东培 正 学院 法学 系, 东 广 州 50 3 作 吴 傅 供 广 180 [ 中图分 类号 ]1 4 3 [ 献标 识码 ] A 6 文 [ 文章编 号 ] 1 7 2 2 ( 0 1 0 0 5 6 2— 7 8 2 1 ) 3— 13—0 3 情淡漠。虽然当代大学生 大多 自小 就接受素质教
学 生责任 感缺 失 。 ( ) 二 学校 教 育模 式 的 缺 失 。 现代 教 育 的一 个
作, 忽略 了对 子 女 履 行 教 育 的 责 任 , 也 影 响 了学 这 生责 任意 识 的树 立 。
( ) 四 网络 不 良信 息 的影 响 。计 算 机 及 网 络技
缺陷就是重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 , 轻人文精神 素 质 的培 养 , 导致 一 些 学 生在 精 神 上 缺 乏 素 养 , 感
呵护 , 论小 事 大事 , 长 均代 替学 生 进行处 理 , 无 家 使 子女 养成 了依 赖 的 习惯 。在 这 样 的成 长环境 中 , 使
他们 形成 以 自我 为 中心 的 心理 定位 , 成意 志力 比 造 较薄 弱 , 立 性 、 独 自立 能 力 比较 弱等 毛病 , 乏必要 缺 的生 活 自理 能力 、 会适 应 能力 以及 自我服务 和服 社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试析

20 0 9年 1 月 1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T ONGHUA NORMAL U VE I Y NI RST
V0 .0 № 1 13 1 NO . O0 V2 9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 因及对策试析
董 伟 , 高
值取 向也从 社会价 值 向个 人价 值倾斜 。在 目标 取 向
和行 为方式 上追求 实惠 ,更 看 重物质 利益 和个人 发 展. 而对精神 价值 和社会 价值 追求相对 弱化 , 虑更 考
多 的是个人 利益 的满足 ,
也 引起 人们 思想观 念 、思 维方式 及行 为方式 的深刻
变化 。 大学 生作为 思想活跃 、 接受 新事 物快 和好奇心 强 的特 殊群 体 , 更容 易受 到网络 的影 响。 多种观念 在 相互撞 击 、 种思想相 互影 响 、 种文化 相互交 融 的 多 多
计 ” 自我 实 现 ” 、“ 等等 , 部 分 大学 生 只关 注 自我 , 这
成 天迷恋 于个人 物质利 益 的满足 , 只要权利 , 不尽 义
务, 追求 实惠 , 唯利是 图 , 损人 利 己 , 乃至 于否认存 在 着 个人利 益之外 的社会整 体利 益 ,因而也 淡化他 们 自己身上 的社会 责任感 。
( ) 视 自我 责任 , 三 重 忽视社会 责任 。 市场 经济 的
网络面 前 , 学生 的思 想受 到前所 未有 的冲击 , 大 网络
中的享 乐主义 、 拜金 主义 、 端个人 主义 思想一 定程 极
发展 , 益 主体 的多元 化 , 得个 人 的独 立 性 、 利 使 自主
性地 位逐渐得 以确立 。但是 部 分大学生 为 了个 人 利 益 的需要 而专 攻几 门课程 , 而置其 它课程 于不 顾 。 他 们没有 把在 校学 习作 为增 强理论 功底 、提高 实践 本
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个体成因及对策

识 的可行解决 思路 。
一
乐” 的责任担当精神 , 但是即使强调义务也是对别
人义务的要求 。在 自 我利益面前 , 自己的权利和利 约束力也就很小。当今社会确实应该注重 个 人 的权利 , 但不 能 因为 关 注权 利 而忽 视 了义 务 ,
内在 价值 支撑 、 价值 的主 动 寻 求、 值 的 目标 定 位及 道 德 责任 缺 失 的认 知 成 因 出 价 发 , 求大学 生道 德责任 意识 缺 失的 内在 原 因。从 认 知 、 寻 价值 、 实践三 个 方 面 出发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 关键词 ] 大学生; 道德责任意识 ; 个体成因; 对策 [ 作者简介] 闰林霞, 中国石油大学( 东) 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中国人 民大 学哲学院2 1 00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伦理学( 山东青 岛 26 5 ) 655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价值 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
二 、 学生道 德责 任意 识缺 失的个 体成 因 大
道德责任 的条件是 自由意志 , 自由意志是道德 责任的理论预设。大学生阶段 , 正是形成理性 自 主
道德责任意识是个体对道德责任的 自觉意识 ,
或者说是责任主体主动对道德责任需要或要求 的
自觉意识。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 , 是指道德行为主 体在行为中意识不到 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 , 不能主 动承担 自己行为的后果 , 从而出现逃避责任、 推卸
后果 , 就会出现推卸道德责任、 逃避道德责任的现
否则会使个人无法实现其在社会中的价值。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摘要】社会责任的缺失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在监管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将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落实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共同推动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和践行,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责任、责任缺失、企业、政府监管、教育、评估机制、社会影响、重视、落实措施1. 引言1.1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的对社会、对环境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责任。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很多企业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表现为对员工权益的忽视、环境污染问题的忽略、不合理的营销手段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研究和解决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在监管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估机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更加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落实措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影响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心态导致了社会责任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追求利润是正常且合理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从而造成了社会责任的缺失。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也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企业可以逃避责任,不履行社会责任。
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及对策

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及对策【摘要】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
教育体制的功利化导致学生只重视个人成就而忽视社会责任;家庭教育缺乏对社会责任的引导和培养;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态度。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社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共同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未来,希望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社会价值观念、对策、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淡化的现象,表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漠视、对公益活动的冷漠以及缺乏为社会贡献的意识。
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教育体制问题是其中之一,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只关注于学习成绩,忽视了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之一,一些家庭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的功利价值观念影响也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消极影响,让一些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
面对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改革教育体制,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注重社会责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鼓励他们为社会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提升途径

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提升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大学生应该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不太乐观,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
本文将从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以及提升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1. 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许多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环境污染、贫困等社会问题往往漠不关心,缺乏实际行动。
一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身学业和个人发展,对社会问题缺乏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这将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丧失。
2. 社会责任感不强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生活重心主要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上,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意识不足。
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不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够重视。
3. 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校期间,部分大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很少主动关注社会问题,更少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观念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1. 提高社会问题意识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福利事业。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活动等,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2. 营造浓厚的社会责任氛围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浓厚的社会责任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志愿活动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扶贫、环保、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 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加大对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责任感。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情怀。
4. 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学校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制度,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纳入考核范畴。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过分析 大学 生社 会责任感缺失 的原 因 ,能够更好地 提 出 相应 的 培养 大 学生 责 任 感 的 有 效 途 径 。本 文 主 要从 市 场经济和部分不 良社会 因素 的影 响 、学校 和家庭教育的欠
3当代大 学生社 会 责任 感的现 状
在正确 的社会 价值观 、爱 国主义 和群 体潜移默化的影 响下 , 社会责任感 强的大学生 占学生总数 的大部分 。在 国家 举办 的公益性事业 中,如 2 0 0 8年的北京奥运会 、 2 0 1 0年的 上海世博会 , 大学生能够积极参 与其中 , 如 积极 报名参加志 愿者工作 ,为其奉 献 自身力量 ,促进公益性 事业的 良好发 展。 此外 , 据了解 , 2 0 1 2年召开党的十八大会议 中, 很多大学 生还利用 互联 网 , 关注 十八 大动态 , 并发表 自己的心声 。这 些都 表明当代 大学生具 有 比较强 的社会责任感 。但不可否 认 的是 , 仍然有部分大学生社会 责任 感逐渐缺失 , 他们很多 行为表现出了缺失社会 责任感 。尤其是在集体 利益与个人 利益 发生 冲突时 , 这些群体更倾 向于个人利益 , 存 在着个人 利益高于一切 的不 良观念 。当代大学生 由于受到多方面 因 素的影 响 , 如社会 、 家庭和学校 , 因 而他们 的社 会责任感 不 断弱化。很 多责任感 弱化的大学生没能很好地 把个人价值 和社 会价值联 系起 来 ,主要着眼于个人利 益 ,以 自我为导 向, 缺乏精神 品质 的锻炼等等 。因此 , 当代 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 的现状不容乐观。
( 河 南机 电 高等 专科 学校 社科部 一河 南・ 新乡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而富有朝 气的一代 ,是 社会 力 量的一部 分, 同时也是 国家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主力军 , 在 促进 社会 发展进程 中发挥着独特 的作用 。 当代大学 生应该 具备 良好 的社会责任 感 , 担 当起对 国家 、 社会 、 集体 及个 人 的责任 。但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大 学生社会责任感 向弱化方向 发展 , 这是摆在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面前 的一个严 峻的课 题。 当下迫在 眉睫 的问题 是如何培养 大 学生 的社会 责任感 , 使 其担 负起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任 。本文主要从 四大 方面分析 了大学生社会 责任感 ,它们分别 是大学生社会 责 任感现状 、 培养意义、 弱化原 因及其强化途径 。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 责任感 培养途径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

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身上肩负着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现代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现象,作为新时期国家的未来希望和建设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意识培养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因素培养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复杂多样,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责任意识的淡薄。
有调查显示,总体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偏弱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对社会责任的认可程度不高,从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在给大学生发放的社会责任意识调查问卷中得出了这样几个结论:(1)在理想最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
(2)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3)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现实轻社会责任。
(4)社会公德弱化。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因素1.自身原因当代大学生以基本进入90后,没有像老一辈人的经历,缺乏危机意识。
阅历少,缺乏自身约束力,不能有效抵挡社会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大学生就像在象牙塔生活的一群孩子。
2.家庭原因家庭作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第一所学校,对其初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是既要子女有个美好的未来又要光耀门楣,并且对家族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然而这种教育理念导致了子女的早期形成的价值观偏离社会价值。
3.社会原因(1)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仍存在不足之处。
(2)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带来了新问题。
(3)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以及自身价机制实现造成冲击(4)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社会丑恶现象和正气不足的社会现象,社会责任感缺失。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责任意识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逐步教育和培养出来的。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充满了矛盾。
他们看到了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实现振兴祖国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
同时,他们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牢骚满腹,在信息化时代的多元选择面前感到迷茫,缺乏实际行动,出现了一些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
例如平时不努力,考试作弊;同学之间缺乏信任,以致胡乱猜疑;为了找工作在求职履历中造假;对师长的教诲不屑一顾;通过网络欺骗甚至实施犯罪活动;甚至还有的为了逃避压力和责任而自残自杀等,有些现象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原因(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现象日益凸显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遭到社会各界的质疑甚至批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高校教育满足于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和能力训练等实践环节,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当然,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足而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二)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着问题。
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是学习和成才的主体,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服务的。
目前我国的教育,仅仅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教,教育形式古板缺乏灵活性;重智育,轻德育;中学过度重视升学率,大学过度重视学分,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而没有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以致教育活动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淡薄,一些本应该承担,也完全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了。
(三)我国的社会转型期还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改革开放日益扩大,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观念、行为活动等造成冲击。
我国的各种社会体制、法律还不健全,或者因执行不力,导致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容易受到影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一)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
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
同时,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冲突严重,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低,精神状态疲软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与社会实际接触较少,理想化成分较多,因此看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与黑暗、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企业和组织的社会责任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企业和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有必要对社会责任的缺失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1. 资源浪费:一些企业和组织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对资源的浪费现象,这不仅浪费了社会的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低工资和违法劳工: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低工资和违法劳工的手段,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秩序。
3. 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4. 缺乏社会关怀:一些企业对社会的公益事业缺乏关怀和支持,不愿意承担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几种现象表明,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中的确存在着缺失和不足,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 利益至上:一些企业和组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将利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
2. 缺乏监管:一些企业和组织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缺失,部分原因是因为对其行为缺乏足够的监管和约束。
以上几种原因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加强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监管力度,督促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
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对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和组织给予相应的激励和表彰,对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和组织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惩戒。
3. 提高道德观念: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4. 完善制度规定:完善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企业和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健全的社会责任制度。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对策探析——基于西安理工大学调查分析

大学生 社会 责任感缺 失的表现及对策探析
— —
基于 西安理工大学调查分析
7 1 0 0 5 4 )
张
玲
缺失 不爱惜 不 能帮助 破坏环 缺乏感 不关 心 未树立正 表现 公共财物 弱势群体 境卫 生 恩的心 国家大事 确价值 观
理 工科 1 3 1 6 9 l 1 0 1 0 3 9 1 1 6 9
文史类 1 5 4
9 8
1 O 6
8 6
【 关键词 】 理工科 专 业 ; 社会 责任感 ; 缺失; 对策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 德情操 , 是在一个 特定 的社会 里 , 每个 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 的伦理关怀和相应义务的履行 , 对自 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对 社会 和他人 负责 。顾 炎武 曾说过 “ 天下 兴 亡, 匹夫有责 ” , 候润珍从德育学方面对 责任感进 行 了阐述 , 张维 满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谈责 任 , 于洪 良从责 任与理想 、 责任 与 能力 、 责任 与法纪 、 责任与成才指 出了责任教育 的内容 。然而 , 随 着高校扩招 , 我 国接受高 等教 育 的人数 急剧扩 张 , 在社 会整体 受 教育程度提升的同时 , 一个新 的问题出现 , 并变得 日益严重 , 即理 工科大学生 的责任感 、 使命 感的逐渐 消失 , 取而代之 的是 自我 意 识 的增强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 的主体 , 未来国家的发展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代大学 生的状况 。他们 的行 为对社会有 一 定 的冲击作用 , 因此这就要求对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及相 关应对措施展开分析 。本文将 结合国内外 已有 的研究成果 , 通过 对西安理工大学抽样调查 , 分析西安理工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的 表现 , 对理 工科 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实证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者:杨秋莲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研究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这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我国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出发,对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培育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 ;社会责任意识 ; ;缺失 ; ;原因 ; ; 对策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最具活力的知识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一崇高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怀揣梦想,勤奋学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热心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主动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求职择业观念偏差等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实表现(一)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与社会价值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过分注重自我,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淡漠。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只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我,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
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以及获得组织发展,不惜与同学撕破脸,甚至弄虚作假,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
作者:黄露露
来源:《卷宗》2018年第26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发生着巨大变革。
作为国家公民的当代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生力军,无可避免的参与着社会的变革,当社会伴随着大量新生事物的出现而发展的同时,不少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出现淡漠,开始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整体责任意识,其危害不可小觑。
本文意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原因及
1 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表现
1)社会参与意识的弱化强调个人前景和轻视社会的思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有理想。
但并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理解,缺乏对自己的历史使命的理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建设者。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逐渐确立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学会了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来设计和发展自己,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
2)关心与冷漠并存。
现今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很多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现出来,而新时代的大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情感丰富热烈容易受到社会主流的影响,譬如在网络上大学生一方面主张言论自由,但又不能完全辨别网络是非,错误的言论很容易被引导,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始积极关注往往被误导。
对社会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中表现出短暂的热情,打着关心社会的幌子“看热闹”这些情况不断发生,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无法清楚认识自己要担当的责任,把自己作为置身事外的“看客”对待社会发展,不能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3)竞争意识强、责任毅力不足。
近几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发挥才能,发挥能力提供了理想的舞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
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
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选择职业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
2 大学生责任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的现象是许多现象的主要类型。
究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以及个人原因。
当代大学生主要为“80”,“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父母长辈关爱有加,他们的生活比较顺利,遭受的挫折和困难也比较少,意志相对薄弱,
依赖性较强,承担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的能力会比较弱。
同时大学生进入大学才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开始,对于接触的事物和人较少,社会视野不够开阔。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再加上自我修养不够,对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模糊不清。
因此,不能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到平时的思维中去,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作为自己的社会使命更加困难,难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价值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的选择犹豫模糊,对大部分的事情显得盲目无所适从,也是很难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
(2)学校教育原因。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应有的重视。
在高等教育中,方法僵化、内容空泛、实效性差是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上,学校一贯只注重教学成绩而忽略素质培养。
实际上,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
然而,高等教育工具和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坚定意志,完整心态,全面发展的现代精英是困难的。
因此,当代高等教育的培养也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网络以及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影响的原因。
当今社会是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大学生沉迷于互联网和游戏。
不关心社会发展,自然不利于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源源不断传入的西方文化思潮,尚缺乏整体判断力的大学生对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辨析,他们不知如何区分优劣势。
影响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在思想上消极怠慢,把西方有些不适合我国发展的思想作为自己错误思想的理论支撑,因此,不可能在意识形态上树立强烈的责任感,阻碍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
3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路径
3.1 充分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从教育内容来看。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要从教育内容上明确规定。
1)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培养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主要实施者,高校要注重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整体价值。
形成强烈的集体观念和爱国主义是培养责任感的基石。
2)从大学生自身利益出发,高校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的又一个措施是从培养大学生关爱自身生命健康开始。
对社会负责的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并照顾自己,以便他能够进一步关心他人并关心社会。
高校应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具体措施可以通过相关讲座,相关课程组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观察
生活,掌握安全知识,增强自我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挫折,辩证看待失败,学会调节情绪,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自信和自尊,勇于承担责任。
3.2 积极推动大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感,既要强调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把教室与社会相结合。
1)充分发挥课堂的导向作用。
课堂是学生教育的主要战场。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事物辨析能力不强的时期,极其需要引导和培养,因此,学校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在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德育教育,引导其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完成自身完全社会化的重要步骤。
使其要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观念升华为深刻的理念,从每个行动在表现出来。
2)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的社交不局限于课堂。
为了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社会实践自然成为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第二战场”。
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有时比课堂教育的意义更能深入人心,所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时,应尽量创造和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利用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责任,积极拓宽大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使他们能够接触社会,以成熟的观点理解社会现象,促进良好的社会实践,坚决批判和抵制恶劣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现象,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处理复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孟丹,冉苒.大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理论月刊,2017(07):91-95.
[2]郭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J].才智,2017(08):17-18.
[3]郭珍磊,尹晓娟.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6):101-104.
[4]白晓丽.大学生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提升策略刍议——以责任伦理学为视角的考察[J].未来与发展,2016,40(04):85-90.
作者简介
黄露露(1993-)女,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