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考研体会分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感激勤思的辅导员白静教师,她对我的帮忙真的专门大,有时候我很不中意她给的打算或温习方式,但到最后事实证明很多都是超级有效的。辅导员的指点和催促,会让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也会让你更有踏实感。真的很感激白教师。
英语温习
英语温习,我是在六月份左右开始做真题,从95年真题开始做,一直到考试,我的真题做了两遍,有的较近的年份做了三遍。六月份之前,我温习的方向完全错误,那时也做了真题,用的是黄皮书,可是那时只是做做题,背背生词,全然就没有精读和分析文章,其实到六月份,我的英语一点进展都没有。方式很重要。背单词,不要买大厚本的单词书,买本便携版的,天天看几页,天天反复看就好了。若是感觉太多,其实只要背真题里的单词就足够了。我考研期间没有背单词书,就只是在做真题时顺便记了下真题里显现的生词,其实如此就够了。只是那时我不明白有专门卖真题单词的单词书,也确实因为查单词抄单词浪费了很多时刻。只是也看个人的温习适应,查和抄的进程也能够增加经历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是出了名的招生少,一年就招2到3位同窗,很多同窗因为招生人数直接就选择了舍弃,去选择那些招生多是的院校,有的时候若是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院校,就要坚持明确难度以后加倍尽力,而不是简单的妥协。
若是一件东西是你日思夜想都期望取得的,那么你必然能够取得它。
总分365专业课232分
研究生初试、复试、等结果,所有这一切终于落下帷幕。当一切尘埃落按时,才觉察,已经没有自己预想的高兴兴奋。考试前曾经无数次空想过,有一天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自己会有何等欣喜假设狂,会何等期盼着赶紧告知自己的家人朋友教师同窗。但是,今天方才收到录取通知的我并无如此,我想这或许确实是考研的考验,可不能让你仅停留于欣喜和知足,考研的成功会让你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自信和成熟。
考专业课的时候,我感觉挺简单的。我记得考完以后,跟他人讨论简答题,他们说都没想到发心会出这些题目,答得也有遗漏的。而我的感觉是,简答都会,可能是我之前温习的时候全然就没有分简答或选择题来温习,大体上都背下来了……但我感觉背书不是说为了考试的时候让你把背的东西写出来,因为进入考场,大脑是一片空白的,时刻很紧张,若是你之前看的遍数不够多记得不够牢固,是全然没时刻在经历库里搜索答案的。而过度学习会保证你在考试时不至于因为紧张而忘掉本来学会的东西。因此,给大伙儿的建议是有的知识的即便自己已经会了,也要时不时的拿出来巩固一下……另外,答大题的时候,我不只是把题目问的问题答出来,而且还答了许多相关的内容或一些内容的出处(比如某人某实验的研究结果),我感觉可能也是因为这点,我的专业课才加分很多。我以为这一点大伙儿仍是能够借鉴一下的。
翻译不用专门练习,因为精读的要求之一确实是要全篇翻译一下,前期的练习足够多,后期就不用花费时刻了。翻译全文,我没有写下来,感觉那样比较浪费时刻,若是实在担忧到考试时翻译题做不出来,能够在最后几周拿真题练习一下翻译,如此就够了。
完型我在考前练了几篇,可是考试的时候全然来不及做完型,到最后几分钟该交卷时就直接在答题卡上涂了答案。只是,还好我前面阅读做的不错,如此一来也不至于因为完型拉分。我以为,英语温习资料只要一本真题辞汇书及真题即可。只是真题要重复利用,后期能够在网上下载一些打印出来做一做。
政治温习
政治我考的不行63分,不能给大伙儿提供体会,只是把我考砸的教训说一下,大伙儿能够引以为戒。我从九月中旬开始看政治,也是看了很多体会贴说什么文科生不用放太多时刻在上面,什么到最后一段时刻背背就好了……说实话,我把大量时刻放在专业课、英语上面,政治花费的时刻极少。比如天天12小时的温习时刻,专业课占6-7小时,英语3-4小时,政治最多2小时。我是那种看书比较慢的人,因此,到最后临考前10几天,我只看了任汝芬序列一1遍,风中劲草2遍,而且时刻跨度专门大,感觉对政治确实是一团浆糊,没有形成框架。就如此迷迷糊糊中,在最后冲刺时背了背20天20题,做了做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如此就上考场了。考试的时候我边做选择题边想着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成啊,题目很简单都很熟悉,可我确实是记不起来是哪个选项了。……因此,我的最大感悟确实是政治绝对不是最后几天背背就好,这些都是要成立在之前把风中劲草看N多遍的基础之上,你才会考个很不错的分数。尤其是考试的大题,不是背出来的,是看书看出来的。而我以为背的必要性在于能够使你在组织语言时游刃有余,明白一些话该怎么表达,而一些死的东西也是必需靠背的。因此,提示14年考生,必然要超级熟悉大纲内容,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很不错,这本书要多看4-5遍。听说一个政治考80多分的牛人确实是把风中劲草看了17遍……至于红宝书,实在是太厚了,我都没看,到此刻书仍是崭新的。
阅读的练习,前期保证天天两篇精读,后期到了11月中下旬能够适当减少,天天一篇精读。那个时候要着重练习作文和练几套新题型。关于英语作文,12月下旬以后,我大体上是隔一天写一篇,刚开始快愁死了,写一篇要花2小时,老是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只是,慢慢的,就好多了,仍是要多练,也能够适当的背诵一些范文,全能句型之类的。
写在最后的话:必然要自信,不要被外界所阻碍。或许你报了个专门好的院校,可是引来了周围同窗疑心的眼神;或许你的决定或选择受到了家人的反对;或许到最后一个月你已经筋疲力尽,学习效率低下;或许你周围的同窗温习干劲很高,而自己正处于倦怠期;或许……那又如何,你在为自己的妄图奋斗,所有人都阻挡不了你,尽管这路上会有很多困苦、挫折,你要相信,天天充实踏实的走过,必然会碰到彩虹。低落的时候不要悲观,这很正常,尤其是12月份以后,必然要调整好心态,迎接最后的冲刺。
推荐阅读:
我是从大三开学时开始考虑考研那个问题,以前从没想过跨专业。可是出于爱好、就业及自己对以后生活的计划,我决定跨考心理学。那个决定的进程很漫长很折磨。可能2周,我就完全确信并已经买好了参考书目。那时咨询了勤思教师,教师给予我了很多帮忙,为我设按时期目标,让我有方向有动力。
专业课温习
我的考研战线拉得比较长,可能10月中旬开始看书,那时打算是在第二年3月份之前看完第一遍,我把重点放在了统计上,3月份前我把统计书上的课后题完全做了一遍,其他几本书目也看了一遍。可是,我没有做笔记,以至于到后来发觉事倍功半了。
3月份-4月份终止了第一轮看书,接下来我便很迷茫不明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看书,因为之前看过的都忘了。这段时刻在迷茫中把统计又看了一遍,这次做了详细笔记,而且把习题又做了第二遍。因此,到后来紧张的专业课温习中,大体上没在统计上花费过量时刻。
从4月份-6
月份咱们有专业实习,因此这段时刻大体上就没温习专业课。直到快要八月份我才正式进入温习状态开始第二轮看书,(对大伙儿的提示是温习必然不能中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从一般的面授全程班换成了VIP全程班,因为我感觉关于跨专业考生,辅导班仍是挺有帮忙的,会有辅导员一直催促指点,会让你少走弯路,比他人有更高的效率。)那时因为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怎么看书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辅导员说让我从头再看第一遍,算是从第一轮温习开始。确实是从那个时候才感觉到紧张起来,看书看得也比较有效率,在9月初,把书看了一遍,期间做了逻辑图。然后从九月初到快要11月,第二轮温习终止,第二轮温习开始做习题,用的是勤思的习题库,先做题目再看书,这期间大体上也把普心、发心、教心背得差不多了;第三轮可能十一月份到十二月再看一遍书……到最后,我都不记得书翻了多少遍,尤其是实心,实心一直不行,明白得起来比较费力,因此我就不断的翻翻看看,天天看几个实验,不断地重复比较。
英语温习
英语温习,我是在六月份左右开始做真题,从95年真题开始做,一直到考试,我的真题做了两遍,有的较近的年份做了三遍。六月份之前,我温习的方向完全错误,那时也做了真题,用的是黄皮书,可是那时只是做做题,背背生词,全然就没有精读和分析文章,其实到六月份,我的英语一点进展都没有。方式很重要。背单词,不要买大厚本的单词书,买本便携版的,天天看几页,天天反复看就好了。若是感觉太多,其实只要背真题里的单词就足够了。我考研期间没有背单词书,就只是在做真题时顺便记了下真题里显现的生词,其实如此就够了。只是那时我不明白有专门卖真题单词的单词书,也确实因为查单词抄单词浪费了很多时刻。只是也看个人的温习适应,查和抄的进程也能够增加经历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是出了名的招生少,一年就招2到3位同窗,很多同窗因为招生人数直接就选择了舍弃,去选择那些招生多是的院校,有的时候若是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院校,就要坚持明确难度以后加倍尽力,而不是简单的妥协。
若是一件东西是你日思夜想都期望取得的,那么你必然能够取得它。
总分365专业课232分
研究生初试、复试、等结果,所有这一切终于落下帷幕。当一切尘埃落按时,才觉察,已经没有自己预想的高兴兴奋。考试前曾经无数次空想过,有一天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自己会有何等欣喜假设狂,会何等期盼着赶紧告知自己的家人朋友教师同窗。但是,今天方才收到录取通知的我并无如此,我想这或许确实是考研的考验,可不能让你仅停留于欣喜和知足,考研的成功会让你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自信和成熟。
考专业课的时候,我感觉挺简单的。我记得考完以后,跟他人讨论简答题,他们说都没想到发心会出这些题目,答得也有遗漏的。而我的感觉是,简答都会,可能是我之前温习的时候全然就没有分简答或选择题来温习,大体上都背下来了……但我感觉背书不是说为了考试的时候让你把背的东西写出来,因为进入考场,大脑是一片空白的,时刻很紧张,若是你之前看的遍数不够多记得不够牢固,是全然没时刻在经历库里搜索答案的。而过度学习会保证你在考试时不至于因为紧张而忘掉本来学会的东西。因此,给大伙儿的建议是有的知识的即便自己已经会了,也要时不时的拿出来巩固一下……另外,答大题的时候,我不只是把题目问的问题答出来,而且还答了许多相关的内容或一些内容的出处(比如某人某实验的研究结果),我感觉可能也是因为这点,我的专业课才加分很多。我以为这一点大伙儿仍是能够借鉴一下的。
翻译不用专门练习,因为精读的要求之一确实是要全篇翻译一下,前期的练习足够多,后期就不用花费时刻了。翻译全文,我没有写下来,感觉那样比较浪费时刻,若是实在担忧到考试时翻译题做不出来,能够在最后几周拿真题练习一下翻译,如此就够了。
完型我在考前练了几篇,可是考试的时候全然来不及做完型,到最后几分钟该交卷时就直接在答题卡上涂了答案。只是,还好我前面阅读做的不错,如此一来也不至于因为完型拉分。我以为,英语温习资料只要一本真题辞汇书及真题即可。只是真题要重复利用,后期能够在网上下载一些打印出来做一做。
政治温习
政治我考的不行63分,不能给大伙儿提供体会,只是把我考砸的教训说一下,大伙儿能够引以为戒。我从九月中旬开始看政治,也是看了很多体会贴说什么文科生不用放太多时刻在上面,什么到最后一段时刻背背就好了……说实话,我把大量时刻放在专业课、英语上面,政治花费的时刻极少。比如天天12小时的温习时刻,专业课占6-7小时,英语3-4小时,政治最多2小时。我是那种看书比较慢的人,因此,到最后临考前10几天,我只看了任汝芬序列一1遍,风中劲草2遍,而且时刻跨度专门大,感觉对政治确实是一团浆糊,没有形成框架。就如此迷迷糊糊中,在最后冲刺时背了背20天20题,做了做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如此就上考场了。考试的时候我边做选择题边想着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成啊,题目很简单都很熟悉,可我确实是记不起来是哪个选项了。……因此,我的最大感悟确实是政治绝对不是最后几天背背就好,这些都是要成立在之前把风中劲草看N多遍的基础之上,你才会考个很不错的分数。尤其是考试的大题,不是背出来的,是看书看出来的。而我以为背的必要性在于能够使你在组织语言时游刃有余,明白一些话该怎么表达,而一些死的东西也是必需靠背的。因此,提示14年考生,必然要超级熟悉大纲内容,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很不错,这本书要多看4-5遍。听说一个政治考80多分的牛人确实是把风中劲草看了17遍……至于红宝书,实在是太厚了,我都没看,到此刻书仍是崭新的。
阅读的练习,前期保证天天两篇精读,后期到了11月中下旬能够适当减少,天天一篇精读。那个时候要着重练习作文和练几套新题型。关于英语作文,12月下旬以后,我大体上是隔一天写一篇,刚开始快愁死了,写一篇要花2小时,老是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只是,慢慢的,就好多了,仍是要多练,也能够适当的背诵一些范文,全能句型之类的。
写在最后的话:必然要自信,不要被外界所阻碍。或许你报了个专门好的院校,可是引来了周围同窗疑心的眼神;或许你的决定或选择受到了家人的反对;或许到最后一个月你已经筋疲力尽,学习效率低下;或许你周围的同窗温习干劲很高,而自己正处于倦怠期;或许……那又如何,你在为自己的妄图奋斗,所有人都阻挡不了你,尽管这路上会有很多困苦、挫折,你要相信,天天充实踏实的走过,必然会碰到彩虹。低落的时候不要悲观,这很正常,尤其是12月份以后,必然要调整好心态,迎接最后的冲刺。
推荐阅读:
我是从大三开学时开始考虑考研那个问题,以前从没想过跨专业。可是出于爱好、就业及自己对以后生活的计划,我决定跨考心理学。那个决定的进程很漫长很折磨。可能2周,我就完全确信并已经买好了参考书目。那时咨询了勤思教师,教师给予我了很多帮忙,为我设按时期目标,让我有方向有动力。
专业课温习
我的考研战线拉得比较长,可能10月中旬开始看书,那时打算是在第二年3月份之前看完第一遍,我把重点放在了统计上,3月份前我把统计书上的课后题完全做了一遍,其他几本书目也看了一遍。可是,我没有做笔记,以至于到后来发觉事倍功半了。
3月份-4月份终止了第一轮看书,接下来我便很迷茫不明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看书,因为之前看过的都忘了。这段时刻在迷茫中把统计又看了一遍,这次做了详细笔记,而且把习题又做了第二遍。因此,到后来紧张的专业课温习中,大体上没在统计上花费过量时刻。
从4月份-6
月份咱们有专业实习,因此这段时刻大体上就没温习专业课。直到快要八月份我才正式进入温习状态开始第二轮看书,(对大伙儿的提示是温习必然不能中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从一般的面授全程班换成了VIP全程班,因为我感觉关于跨专业考生,辅导班仍是挺有帮忙的,会有辅导员一直催促指点,会让你少走弯路,比他人有更高的效率。)那时因为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怎么看书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辅导员说让我从头再看第一遍,算是从第一轮温习开始。确实是从那个时候才感觉到紧张起来,看书看得也比较有效率,在9月初,把书看了一遍,期间做了逻辑图。然后从九月初到快要11月,第二轮温习终止,第二轮温习开始做习题,用的是勤思的习题库,先做题目再看书,这期间大体上也把普心、发心、教心背得差不多了;第三轮可能十一月份到十二月再看一遍书……到最后,我都不记得书翻了多少遍,尤其是实心,实心一直不行,明白得起来比较费力,因此我就不断的翻翻看看,天天看几个实验,不断地重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