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学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西夏学学者
1、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中国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
初名宝钰,后改振玉。
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松翁,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
浙江上虞县人。
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
1919年回国,1924年奉溥仪之召,任南书房行走,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
伪满洲国成立后,曾任监察院长等职。
一生喜爱收集金石铭刻,广泛收集和整理敦煌遗书、甲骨汉简、金石铭刻等各类文物资料。
与其子一起开创西夏文字、文献介绍研究之先河,是中国西夏官印的拓荒者,西夏文字的传播者。
他是第一个把黑水城出土的夏汉对照词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介绍给中国学术界的。
1913年,俄国伊凤阁教授在日本赠给罗振玉《番汉合时掌中珠》,罗氏1924年影印刊行,以广其传。
罗振玉将自己收藏的七方西夏官印,刊于1916年所著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书。
1926年又出版《西夏官印集存》,收西夏文官印33方,并首次进行考释。
2、罗福成
罗福成(1885~1960),字君美,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的长子。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
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究先驱,并做出了贡献。
1919年发表了《西夏译莲花经考
释》和《西夏国书类编》,均为山东学社刊印。
前者考释西夏文莲花经,后者把一些西夏文字单词分类编排,便于检索。
1924年全文摹写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由其自办的天津贻安堂书店石印出版。
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了《韵统举例》、《文海杂类》、《杂字》、《居庸关石刻》、《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等多篇论文。
旅顺库籍整理处石印出版了罗福成整理手写的《西夏国书字典音同》,这是继《番汉合时掌中珠》之后又一部工具书。
3、罗福苌
罗福苌(1895~1921),字君楚,罗振玉次子。
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幼而通敏,年未冠既博通欧洲诸国文字,于法语、德语造诣尤深。
继治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同其兄罗福成一起致力于西夏文的研究,创通西夏文的读法。
1914年,撰著《西夏国书略说》一书,就《掌中珠》所载西夏文字考证出23个部首。
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俄人黑水访古所得记》、《西夏赎经记》、《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释文》、《妙法莲花经弘传序释文》、《宋史夏国传集注》(部分)等论著5种。
惜英年早逝,时年26岁。
国学大师王国维特此写了《罗君楚传》。
4、王静如
王静如(1903~1990),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西夏学专家。
初名振宇,号净之,笔名斐烈。
河北省深泽县人。
1929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
1933年至1936年留学法、英、德等国。
历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
一生涉猎广泛,尤以研究我国古代党项、女真、契丹、吐蕃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而著称,特别在西夏学语文的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西夏研究》(三辑)至今仍是西夏学研究研究必备参考资料,1936年荣获法国“茹莲”奖。
1964年与其他学者一道考察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区分和确定大批西夏时期的洞窟,使敦煌石窟的断代与分期面貌大大改观,从而明确了西夏在敦煌的地位以及西夏学与敦煌学的关系。
5、罗雪樵
罗雪樵(1903年9月~1986年6月),曾用名罗述灿,甘肃会宁人。
早年就读于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和交通部立兰州电报传习所,1926年起先后在宁夏电报局、宁夏省政府秘书处、宁夏民国日报社、宁夏师范学校、宁夏通志馆、宁夏省教育厅、宁夏女子中学任职。
1949年曾任宁夏国日报社社长。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宁夏女子中学、宁夏工业学校、宁夏师范学校任教。
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教研班学习,后任宁夏省文教厅科员,教育研究班副主任。
1953年后任银川一中语文教员。
曾任银川市政协委员。
为中国书协会中、宁夏书协顾问。
1984年8月聘为宁夏文史馆馆员。
学识广博,书法篆刻造诣精深,并擅长诗词、文史、医学、制谜等。
曾编写《陆文龙》、《东窗记》、《阎应元》等秦腔剧本。
晚年致力于西夏文字研究,撰写有《宁俗琐记》、《我所知宁夏境内出土发现
的西夏文物》等文章。
6、罗福颐
罗福颐(1905~1981年11月8日),古文字学家。
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
罗振玉第三子。
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
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研究范围涉及青铜器、古玺印、战国至汉代竹木简、汉魏石经、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文字、明清档案等。
勤于笔耕,著述多达一百多种。
与西夏学有关的研究成果有《宋史夏国传集注附系表》(1932)、《西夏文存》(1935)、《关于西夏国书的介绍》(1957)、《西夏护国寺感应塔碑介绍》(1961)、《西夏官印汇存》(1978)、《偻翁一得续录——明刊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试译》等。
他对宁夏培养西夏学人才方面作了重要贡献,197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特此邀请他作为嘉宾参加庆典,自治区主管文教的书记江云和文化局局长马若接见,表示感谢。
7、吴天墀
吴天墀(1913年1月~2004年6月8日),别名浦帆,四川万县(今属重庆)人,历史学家。
193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留任助教。
其后历任四川省教育科学馆研究员、原西康省政府秘书兼省立雅安图书馆馆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任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成都理学院副教授;齐鲁大学、尊经国学专科学校、东方文教学院及川北大学教授。
建国后长期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还任四川师范大学及宁夏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生涯中,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推动了四川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专著《西夏史稿》1980年出版,1983年增订再版。
该书于1984、1997年分获四川省政府及国家教季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并经国家教委定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
《吴天墀文史存稿》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8、韩荫晟
韩荫晟(1919~2003),辽宁沈阳市人。
194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历史系,其后任东北大学助教、讲师。
1956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61年以来先后在宁夏博物馆、宁夏社会科学院工作,任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7年退休。
著有《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4卷9册,550万字)》和西夏史论文数十篇。
前者倾40年心血,为汉文西夏文献整理的集大成。
该书1984年获宁夏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其后又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9、漆侠
漆侠(1923~2001),山东巨野人。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并入该校文科研究所史学部学习。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所长。
著有《秦汉农民战争史》、《隋末农民起义》、《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等著作与《求实集》、《知困集》、《探知集》三部论文集。
在史学研究中倡导大宋史,把西夏史纳入宋辽夏金时期这个大背景下来考察,提出辽夏金宗法封建制科学命题。
10、黄振华
黄振华(1930年11月~2003年7月25日),江西临川县人。
原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亚研究协会理事,著名学者、民族古文字学家、敦煌学专家。
1961年8月至196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研究所任讲师,1966年调入文化部国际文献研究所任翻译,1978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1986年5月调入国家图书馆,1991年离休。
鉴于先生的学术成就,1993年被评为研究馆员。
先生是著名的民族古文字学专家,自六十年代初以来,潜心研习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古文字,整理西夏文资料。
1978年,在《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发表了《评苏联近30年的西夏学研究》,系统评价并分析了当时国际西夏学的研究状况,提出许多重要观点,引起了国际西夏学的高度关注。
《文海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是其西夏学成果代表作之一。
西夏学研究成果目录
一.著作
1.文海研究(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西夏文番汉合时掌中珠(合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类林研究(合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二.论文
1.《评王静如先生的西夏文近著》:《考古》1974年第6期
2.《评苏联近30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2期
3.《西夏天盛廿二年卖地文契考释》:《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西夏文字典〈文海〉及其研究》:《中亚学刊》1983年。
5.《吐蕃文化对西夏的影响》:《藏族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西夏文字典〈音同〉的版本与校勘》(合著):《民族古籍》1986年第1期
7.《黑城新出西夏文〈音同〉初探》:《文物》1987年第7期
8.《黑水城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辨》:《中央民院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9.《明代重刊汉藏合璧西夏译经题记》:《藏学研究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西夏本〈类林〉译文试释》:《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11.《西夏语词》:《藏缅语语音与词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西夏文〈孙子兵法〉三家注管窥》:《西夏文史论丛(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西夏文〈音同〉序跋考释》(合著):《西夏文史论丛(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14.《西夏文天盛律进律表考释》(合著):《西夏文史论丛(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黄颢
黄颢(1933~2004),北京人。
1955年,接受其外公、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的指点,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班学习藏语文,1959年毕业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在改名为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工作,直到退休。
是我国知名的藏族史专家,毕生从事藏族历史研究,为我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陈炳应
陈炳应(1939~2008),福建诏安人。
1961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曾甘肃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陇龙文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长期致力于西夏文史、民族史、科技史、丝绸之路史和文物研究,论著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曾出访台湾、日本、克罗地亚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出版西夏学学术著作有《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西夏谚语》、《贞观玉镜将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西夏探古》(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合著《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敦煌·西夏王国展》、《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西夏通史》等著作。
13、黄盛璋
黄盛璋,中国科学院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
1924年生于安徽合肥。
1949年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1965年后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致力于古汉语、古文字、历史地理研究。
出版个人文集有《历史地理论集》、《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和《中外交通与交流研究》。
14、陈明猷
陈明猷(1928- )男,汉,浙江乐清人。
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78-1993年在宁夏大学历史系任教至离休,副教授。
参编《西夏战史》、《宁夏通史》、《宁夏史话》、《中国人口·宁夏分册》;点校整理《嘉靖宁夏新志》、《乾隆宁夏府志》、《宣统固原州志》;出版个人论文专集《贺兰集》。
上述论著中都有较大篇幅的西夏史地内容。
15、徐庄
徐庄(1932- )女,汉,江苏常州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宁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编审。
1994年离休。
长期从事史学编辑、研究工作。
在西夏史地方面,合著《西夏故事》、《宁夏历史地理考证》、《宁夏·银川风物志》。
发表十余篇西夏研究论文。
16、李范文
李范文,1932年出生,陕西西乡人。
1956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藏语专业毕业,1959年9月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研究生毕业。
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点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西夏历史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
1960年到西夏故地宁夏,在西夏陵园发掘工地工作达7年,写了《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西夏研究论集》等专著。
合著有《西夏官印汇考》、《西夏简史》等。
为解决《夏汉字典》的注音问题,写出了《同音研究》、《宋代西北方音》,进而出版了《夏汉字典》。
在西夏学研究方面,他写了一批具有很高价值的论文。
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和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培养日、韩、中三国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共11名。
1999年,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西夏正字研究》荣获国家教育部优
秀论文奖,他主编的《西夏通史》一书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的殊荣,成为连续两届获此殊荣的宁夏第一人。
1984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02年,他编著的《夏汉字典》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2006年12月,他又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他的名字被载入《当代中国名人录》、美国的《国际名人录》、英国的《世界名人录》、《世界精英录》等。
18、牛达生
牛达生(1933- ) 男,汉,山西兴县人。
1958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宁夏文物考古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合著6部,发表论文(报告)120多篇,多次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在西夏木活字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荣获新闻出版署和文化部两项部级奖。
19、李蔚
李蔚(1934- )男,汉,安徽省宿松县人。
195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一直任职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任系副主任),教授、硕导,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西夏史研究》、《简明西夏史》、《西夏史若干问题探讨》。
发表论文60余篇。
20、孙宏开
孙宏开(1934- )男,汉,江苏张家港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在描写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等著述中,论及西夏语相关问题。
合著《西夏语比较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
21、乔幼梅
乔幼梅(1935年- )女,汉,江苏盐城人。
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
曾任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教授、博导,21世纪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辽夏金经济史》(合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22、马文宽
马文宽(1936- )男,回,北京人。
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退休。
在西夏
研究领域,出版专著《宁夏灵武窑》、《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参编《中国陶瓷全集·辽西夏金卷》,发表《宁夏灵武窑西夏瓷的装饰艺术》等多篇论文。
23、白滨
白滨(1936- )男,汉,山西省平定县人。
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宁夏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专著《元昊传》、《党项史研究》、《寻找被遗忘的王朝》;合著《文海研究》、《西夏文物》、《天盛律令译注》;参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等著作。
发表西夏学论文40余篇。
24、刘玉权
刘玉权(1937- )男,汉,四川简阳市人。
195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艺术系。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
自1964年开始,陆续开展敦煌石窟-西夏石窟艺术历史的考古研究工作,发表篇西夏研究论著数十篇。
25、高树榆
高树榆,1937年生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研究馆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其主要艺术作品有:散文《昔日宁夏漫谈》、长篇评书《马鸿逵演义》、长篇小说《丝绸之路上的神秘国王》、《方寸人生》、电视连续剧《贺兰雪》(编剧)、电视专题片《跨越时空的文明》(剧本统筹)等。
26、孙星群
孙星群(1938- )男,汉,福建福州市人。
1952年始在福建师院学习钢琴。
福建省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音乐艺术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西夏研究方面,出版《西夏辽金
音乐史稿》,参编《中国艺术通史·五代宋辽西夏金音乐》,发表西夏音乐研究论文数篇。
27、钟侃
钟侃(1938- )男,汉,江西定南县人。
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宁夏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著有《宁夏文物述略》、《宁夏古代文物》、《宁夏古代历史纪年》;合著《西夏简史》、《宁夏通史》,在国内外发表考古、文物方面的论文30余篇。
28、顾吉辰
顾吉辰(1939- )男,汉,上海嘉定人。
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
出版专著(古籍整理)十余部,论文近200篇。
所撰著《<宋史>比事质疑》、《宋史考证》、《宋代事始考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多涉及西夏文史内容。
29、王克孝
王克孝(1939- )男,汉,湖南人。
1960年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
甘肃省河西学院历史系教授(原张掖师专)、河西少数民族史与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在西夏研究方面,主要汉译(俄)孟列夫著《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合作汉译(俄)捷连提耶夫-卡坦斯基著《西夏书籍业》。
另有多篇论文。
30、周伟洲
周伟洲(1940- )男,汉,广东开平人,1965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硕士毕业,陕西师范大学西部民族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博导。
著作十余部,其中有关党项西夏方面的有《唐代党项》、《中国中世纪西北民族关系研究》、《西北民族史研究》,西夏研究论文数十篇。
31、史金波
史金波,1940年3月出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
196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西夏文专业研究生毕业。
曾任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会顾问、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
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
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其研究与教学领域是西夏文史、民族史学、民族学,共计发表著作18部,论文150余篇,参加编写辞书等12种。
主要代表作有:《西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类林研究》(合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西夏天盛律令》(合著,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等。
西夏学成果目录
一、专著(12种)
1.文海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3月
2.西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
3.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
4.西夏文物(合作),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5.番汉合时掌中珠(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6.类林研究(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7.西夏天盛律令(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科学出版社1994 年
8.西夏用兵史话(合作):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
9.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法律出版社1999年12月
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
11.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合作):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
12.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
二、参编著作(6种)
1.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编委、撰稿,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6月
2.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12月
3.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副主编、撰稿,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
4.俄藏黑水城文献: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2000年
5.辽金西夏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
6.《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2002年增刊
三、西夏学专题论文(96篇)
1.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质疑:《考古》1974年6期
2.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合作):《考古学报》1977年1期
3.西夏译经》解:《文献》(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79年12月
4.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
5.西夏文及其文献:《民族语文》1979年3期
6.简述西夏文辞书:《辞书研究》1980年2期
7.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合作):《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2期
8.也谈西夏文字:《历史教学》1980年11期
9.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民族语文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3月
10.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期
11.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民族研究》1981年3期
12.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民族语文》1982年2期
13.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合作):《考古学报》1982年3期
14.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合作,执笔):《文物》1982年4期
15.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4期
16.西夏后裔在安徽(合作):《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3期
17.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3期
18.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辞书研究》1983年6期
19.西夏语的存在动词:《语言研究》1984年1期
20.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合作):《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21.西夏文概述:《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8月
22.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西北史地》1984年2期
23.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宁夏大学学报》1985年2期
24.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合作):《文献》1985年4期
25.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民族研究》1985年5期
26.西夏佛教的流传:《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1期
27.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与黄振华合作):《民族古籍》1986年
6期
28.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西北民族研究》第-集1986年6月
29.西夏名号杂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4期
30.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民族史论丛》中华书局1987年1月
31.西夏“秦晋国王”考论:《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3期
32.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合作):《文物》1987年7期
33.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考古与文物》1987年4期
34.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2期
35.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1988年
36.西夏佛教新证四种:《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1期
37.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中国西藏》1989年2期
38.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
39.《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民族语文》1989年6期
40.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2期
41.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42.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