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传》知识点随文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张禹传》知识点随文整理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也。
禹性笃(笃:忠诚)厚节俭。
父卒,汲吏人赙(赙:[fù]拿财物帮助人办丧事)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稍(稍:渐渐)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刺史,又称刺使。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当(当:担任)过江行部,中土(中土:中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禹将度,吏固(固:坚持)请不听。
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
历行(历:连续;历行指遍行,走遍)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
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怨德美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
三年,迁下邳相。
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埋废莫修。
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孰:通“熟”成熟)田数百顷。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室庐:房屋)相属(属:连接),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功曹史(功曹史:亦称功曹、主吏。
主选署功劳、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
在诸曹掾史中地位最高)戴闰,故太尉掾(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也,权动郡内。
有小
谴(谴:责备、申斥;官员获罪降职),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
自长史(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以下,莫不震肃。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太尉,古代官名。
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兼卫尉留守。
闻车驾(车驾:为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当进幸(幸:皇帝到某处)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驿马:特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为国家传递公文、军事情报、物资等的马。
驿——古代国家为传递公文、军事情报,自古即行设立。
初时设传车,后改为驿马,以进行传递。
在一定距离设宿所,以备投递驿使驿马休息)上谏(谏:规劝)。
诏报(报:回复)曰:“祠谒(祠谒:指谒拜祭祀)既讫(讫:完毕),当南礼大江,会(会:正赶上)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旋:返回)。
"及行还,禹特蒙(蒙:受到)赏赐。
延平元年(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定策: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封(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安乡侯,食邑(采邑:指的是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
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策免:帝王以策书免官)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更(更gēng①<动>改正;改变;更换②<动>经历;经过③<副>交替;交互;gèng①<副>另;另外②<副>再;又。
《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③<副>重新。
《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④<副>更加;愈加。
《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⑤<副>还。
《孔雀东南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更事】经历世事)拜太尉。
后连岁灾荒,府臧(府臧:也叫“府藏”,fǔ cáng释义: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
亦指贮藏的财物)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禀假 [ bǐng jiǎ ]谓俸给及借贷)。
诏许之。
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
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