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行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生物学
2023. 12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
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和考号。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
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单选”指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指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为正确答案;
“编号选填”指每空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一、高原鼠兔(15分)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图1),主要植
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
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
野外收
集该区域的香鼬和艾虎粪便进行分析,发现高原鼠兔在这两种动
物的食物中出现频次非常高。
图1 1.(1分)高原鼠兔取食、挖掘、排泄、刈割等活动会使草甸表
面形成土丘和裸露斑块,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裸斑上逐渐有植物生长,但植物盖度较低,称之为秃斑。
形成秃斑的过程属于______(初生/次生)演替。
2.(2分)以下关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
A.信息双向传递B.能量双向流动
C.受全球变暖影响D.存在能量倒金字塔
研究人员采用堵洞盗洞法估测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有效洞口数/洞口系数。
将待测区域内高原鼠兔的洞口全部填埋,连续3天每天记录被盗开的洞口数并计算平均值,即有效洞口数;在附近另一片较小的区域内测定有效洞口数后,用夹捕法捕尽区域内的高原鼠兔,计算有效洞口数与种群数量的比值,即洞口系数。
3.(2分)关于堵洞盗洞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
A .该方法依据的是数学中的抽样原理
B .测有效洞口数时,连续3天均应于同一时间段记录
C .每天记录好被盗开的洞口数后,均需要重新填埋
D .幼年高原鼠兔尚不能掘土打洞,会导致估测数量偏大
4.(2分)如图2,较小区域B 内的有效洞口数为4个,共有高原鼠兔35只。
则待测区域A
内的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
研究人员选取了处于同等放牧条件下的研究区域,以扰动最强处为中心向扰动弱的方向,根据有效洞口数将高原鼠兔扰动由强到弱划分为4组,探究了高原鼠兔不同强度扰动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和放牧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1所示。
5.(2分)根据表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
(单选)
A .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
B .植物总盖度随着高原鼠兔扰动强度上升而呈显著下降趋势
C .高原鼠兔扰动越强,越有利于土壤渗入水分和养分循环,物种多样性越高
D .强扰动后,草甸生态系统会因高原鼠兔另辟新壤而转向另一稳定状态
6.(6分)请结合表1数据和题中信息,从利、弊两个角度分析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给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管控建议。
图2
二、油菜素内酯的调节作用(21分)
油菜素内酯(BR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甾醇类激素,被誉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BR 具有调节植物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的伸展、种子萌发、抗逆性等生理功能。
7.(2分)研究发现BR 缺失或不敏感突变体表现出种子萌发率降低、植株矮小、开花延迟
等表型。
下列激素中,与BR 功能最为相似的是______。
(单选)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乙烯
研究人员用化学方法处理萌发的拟南芥种子获得了大量突变体,经筛选得到一株BR 合成基因缺失突变体(sr5)用于研究BR 对拟南芥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3,其中(a )(b )(c )分别为5日龄野生型(WT )和sr5幼苗的表型、根部成熟区细胞长度、根尖分生区细胞数量。
8.(2分)据图3分析,BR 对拟南芥根的生长具有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9.(3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看到______。
(编号选填)
①DNA 含量加倍 ②纺锤丝 ③细胞板 ④染色单体
⑤同源染色体联会
10.(4分)DNA 测序结果显示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发生了G107A 点突变,即从ATG
(起始密码子对应的DNA 序列)开始计数的第107位脱氧核苷酸由G 突变为A 。
该位点参与编码的是第______个氨基酸,根据图3(a )表型分析,该位点的氨基酸种类______(一定/不一定)发生改变。
11.
2,4-表油菜素内酯(EBR )是目前农业上应用最多的BR 类似物。
为解决黄瓜在春冬季栽培中易遭受亚适温弱光胁迫的问题,研究人员选用EBR 进行了实验。
11.(3分)黄瓜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捕获与转换发生于叶绿体的______上,CO 2
**:sr5均值与
WT 均值差异显著 (P<0.01)。
图
3
固定后需要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还原形成三碳糖。
12.(3分)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了3组实验,其中对照组(CK)、亚适温弱光下喷施
EBR组(EBR)的处理如表2所示。
据此,亚适温弱光组(LS)的相应处理是:叶片
喷施为______;温度(昼/夜) 为______;光照为______。
表2
13.(4分)表3示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分析EBR缓解黄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胁迫的调控机制。
表3
LS 4.5±0.06 31.13±0.73 376±10.51 0.92±0.21 7.82±0.34
EBR 7.2±0.25 37.57±0.48 419±2.65 1.39±0.11 5.97±0.27 注:SPAD值代表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Rubiso酶是光合作用碳反应中重要的羧化酶。
MAD含量反映了膜脂过氧化导致的膜受损程度。
三、生物工程生产PG酶(22分)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G酶)能催化蛋白质发生脱酰胺反应,增大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食品工业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以谷氨酰胺-甘氨酸为唯一氮源,可以筛选土壤中产PG酶的金黄杆菌,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14.(2分)培养基I 中的谷氨酰胺-甘氨酸遇热易分解,灭菌时应选择______。
(单选)
A .过滤除菌
B .辐射灭菌
C .烘箱干燥
D .高压蒸汽灭菌
15.(4分)结合图4分析不同培养基的类型和目的:培养基II______;培养基III______。
(编号选填) ①固体培养基 ②半固体培养基 ③液体培养基
④富集培养 ⑤分离目标微生物
⑥发酵培养获得目的产物
经检测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金黄杆菌PG 酶产量较低。
为获得高产PG 酶菌株,研究员以两株野生型PG 酶菌株为亲本,用细胞融合技术拟获得PG 酶高产融合菌株。
16.(4分)制备细菌的原生质体时,需利用______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可利用
______促使原生质体融合。
(编号选填) 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溶菌酶 ③胰蛋白酶
④灭活的仙台病毒 ⑤农杆菌
⑥聚乙二醇
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利用基因工程高效生产PG 酶的方案,流程如图5:
17.(3分)图5中过程①应用了PCR 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
A .PCR 中引物长度是影响PCR 特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B .PCR 过程中新链的合成方向只能从5’—3’
C .PCR 过程中引物可以重复利用
D .退火时引物与单链DNA 模板结合
18.(4分)完成过程②需要先将PG 酶基因与pPIC9K 质粒重组,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图6为相关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和切割位点,根据图5、图6分析,选择用于切割pPIC9K 质粒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
图
5
19.(2分)该重组DNA 技术的受体细胞是______(产PG 酶的野生菌/大肠杆菌/酵母)。
20.(3分)在过程⑤中,每隔一段时间取1mL 发酵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SDS 使蛋
白质变性(变为线性形状)后,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原理同DNA 凝胶电泳),得到图7结果。
已知PG 酶的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5kDa 。
请根据图7结果分析本实验中PG 酶酵母表达体系是否构建成功,并说明理由。
四、马方综合征(14分)
马方综合征(MFS )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晶状体异位和骨骼畸形等。
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1主要参与细胞的生长与维持。
现收集到某MFS 家系,系谱图如图8。
21.(3分)据图8推测MFS 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
(多选)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2.(4分)进一步研究发现,Ⅲ-3的致病基因仅来自Ⅱ-2。
据此推测,先证者的基因型是
图6
图7
图8
______,其初级卵母细胞含有______个致病基因。
(FBN1基因用G、g表示)
23.(3分)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先证者致病基因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______。
(编号选填)
①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含有②所有胰岛β细胞含有③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含有
④部分卵细胞含有⑤所有第二极体都不含有
24.(2分)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MFS,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
(多选)A.性别筛选B.B超检查C.基因检测D.染色体分析
25.(2分)研究者对来自不同种族的秘鲁人(世界上身材最矮的人)的样本进行分析显示,其突变的FBN1基因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但与平均身高有关。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
A.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身材矮小可能是秘鲁环境对性状选择的结果
C.突变的FBN1基因E1297G对人类的进化一定是不利的
D.比较不同地域人群的FBN1基因碱基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微观证据
五、血糖调节(15分)
人体的血糖平衡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9所示,符号◆、●、▲代表物质。
图9
26.(2分)胰岛β细胞除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外,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图9中脑的某区域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______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引起此反射的有效刺激是______。
27.(4分)结合图9分析,下列膜蛋白中,体现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GLUT2 ②K+通道③蛋白M ④Ca2+通道
28.(3分)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蛋白M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______。
①核糖体②内质网③溶酶体④高尔基体⑤质膜⑥胞外
29.(2分)胰岛β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为细胞内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胰岛β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维持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30.(4分)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的过程是______(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当细胞内ATP/ADP升高引起K+通道关闭时,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_(增加/减小),膜电位的改变引发Ca2+内流,促进“▲”的释放。
六、重症肌无力(13分)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
患者产生的自身抗体会结合到肌肉质膜的关键蛋白上,抑制兴奋的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无力。
图10显示了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过程I与MG发病的机制有关。
图10
31.(1分)图10所示的肌肉质膜类似于突触中的______结构。
32.(2分)与健康者相比,MG异常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______。
33.(3分)根据图10,以下有关MG发病时细胞a-d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
A.物质甲是AchR抗原肽B.细胞b是抗原呈递细胞
C.结构乙是AchR抗原受体D.细胞d是浆细胞
34.(2分)图10过程⑥中,细胞c发生了______。
(多选)
A.细胞凋亡B.有丝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
35.(2分)关于图10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单选)
A.图中抗体能阻止Ach与其受体的结合
B.Ach调控AchR离子通道对阴离子的通透性
C.MG患者肌肉质膜上的AchR离子通道数量较少
D.MuSK促进AchR离子通道聚集
36.(3分)下列①-④措施中,可能缓解或治疗MG的是______。
(编号选填)
①增加乙酰胆碱酯酶②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③提供AchR抗体的抗体④选择性杀死细胞d
闵行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生物试卷(等级考)参考答案
一、高原鼠兔(15分)
1.(1分)次生
2.(2分)AC
3.(2分)D
4.(2分)61或62(答61或62,都对)
5.(2分)D
6.(6分)
高原鼠兔是香鼬和艾虎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其穴居习性有助于疏通土壤、有利于土壤渗入水分和养分循环,中强扰动时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中弱扰动时其啃食和挖掘等活动能提高家畜适口性好的牧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放牧质量;它们的洞穴为地栖鸟类、两栖类提供了避难所;它们的取食行为有利于传播植物种子等。
因此,作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一员,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食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一环;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扰动,会通过取食和挖掘等活动使草场退化加速。
管控高原鼠兔的关键在于使其种群密度维持在合适的数量,如表1中样地③中弱扰动时,既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又控制其不利作用,从而维持青藏草甸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放牧质量。
二、油菜素内酯的调节作用(21分)
7.(2分)B
8.(2分)促进
9.(3分)②③④
10.(4分)36 一定
11.(3分)类囊体(膜)ATP和NADPH
12.(3分)①④⑥
13.(4分)
①EBR处理提高了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光反应增强,为碳反应提供更多的ATP 和NADPH;②EBR处理提高了气孔开放度,为碳反应提供更多的原料,同时Rubiso酶活升高,碳反应加快;③此外,EBR处理后MAD的含量下降,缓解了膜脂过氧化导致的膜受损程度,保证了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从而缓解了黄瓜幼苗的亚适温弱光胁迫。
三、生物工程生产PG酶(22分)
14.(2分)A
15.(4分)①⑤、③⑥(④)
16.(4分)②、⑥
17.(3分)ABD
18.(4分)构建表达载体Bgl II、Not I
19.(2分)酵母
20.(3分)可能成功。
已知PG酶的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5kDa,图中35 kDa 附近可见达标条带,且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多,极可能就是PG酶。
但也可能是分子量相同的其他蛋白质,需要进一步地分离并检测,才能确认它是否为PG酶。
四、马方综合征(14分)
21.(3分)BD
22.(4分)Gg 1或2
23.(3分)①②④
24.(2分)BC
25.(2分)C
五、血糖调节(15分)
26.(2分)非条件反射血糖浓度偏高
27.(4分)①②④③
28.(3分)①②④⑤
29.(2分)主动运输
30.(4分)电子传递链减小
六、重症肌无力(13分)31.(1分)突触后膜32.(2分)效应器
33.(3分)ACD
34.(2分)BCD
35.(2分)B
36.(3分)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