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46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树立几个意识
1、读懂原文再答题;(至少读两遍,而且边读便勾画。


2、认真审题的意识。

(问法、范围、要求、意图等)
3、用原文答题的意识;(直接用原文;对原文组合;概括原文;原文没有才考虑用自
己的话回答)
4、用分值确定要点的意识;
5、分点回答的意识;(养成有步骤、有层次的答题习惯
6、用术语答题的意识;(尽量用语文的一些概念,用语;不用口语。


7、围绕中心主旨回答的意识。

8、答题饱满充实不空洞—结合具体情节内容的意识。

二、常考的十大题型(考点)
1、概括事件(复述内容、填补情节)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人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分析
4、分析加点词+赏析语句+分析句子的含义、作用
5、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6、线索及其作用
7、记叙顺序中插叙的作用
8、不同人称的作用
9、主观开放题
三、具体的方法及举例
1、概括事件(复述内容、填补情节)
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答题思路:
找出文章的记叙六要素:特别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简洁地串联要素: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具体格式:(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2)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思路:
通读全文,根据分值确定事件个数(大多题干有告诉)
按照文章顺序,通过时间、地点、过渡词句等划分出时间起止
每件事的概括: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或者:主人公+事件
或者:动词+宾语
2、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用:
交待人物活动的______时间(地点、场景、季节、气候等),渲染__________的气氛;
烘托(展现)人物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心理、性格);
为下文___________情节做铺垫;奠定文章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推动________情节发展,为_______情节埋伏笔。

3、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就是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分析人物优点缺点都要分析;
(3)一般用3-5个二字四字词语来表达。

具体思路:
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因此要细读文章)
从事件中分析人物;
从环境中分析人物;
从作者的评价中分析人物;
从侧面描写中分析人物;
从对比中分析人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对比;一个人前后的对比)
(4)分析人物形象就是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5)分析人物优点缺点都要分析;
(6)一般用3-5个二字四字词语来表达。

具体思路:
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因此要细读文章)
从事件中分析人物;
从环境中分析人物;
从作者的评价中分析人物;
从侧面描写中分析人物;
从对比中分析人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对比;一个人前后的对比)
4、理解语句(含义+赏析)思路、答题模式
加点词
(1)词的本义
(2)结合特定的语境分析词的引申义、比喻义。

(3)词语的感情色彩
(4)分析时注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句子含义
(1)理解关键词
(2)抓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3)结合主题思想写出含义
(4)尽量体现表达的情感
(5)写出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赏析
(1)如有加点词的赏析,必须答到手法和作者借此表达的心理、思想、情感。

(2)赏析句子重点放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3)赏析句子也应阐释含义、写出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作用,但不作为赏析的重点。

(4)赏析现代文的句子和赏析诗歌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

补充重点:5、标题的含义、作用
分析标题的角度:
看标题交待了哪些要素;
看标题是否是线索;
看标题概括了文中的的内容;
看标题是否点出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
看标题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
标题的表面含义
标题的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义等)
标题的作用(好处、为什么用这个做标题)
既要答含义,还要答出作用(作用又有结构上的和内容上的)
具体作用:
概括了文章的_____________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情(主旨、思想);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_______材料都围绕标题在写;
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兴趣;
具有象征意义,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深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显得含蓄凝练,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深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线索的判断及作用
(1)判断: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作为线索的可以是:
人物、事物、情感变化、时间、地点(很少)、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所见所闻;
(3)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7、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突出,突出中心主旨。

补充重点:8、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自然亲切、真实感强,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娓娓动听,便于直接进行情感交流,使呼告抒情更为强烈。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9、主观开放题
题型丰富、思维活跃
启示类
(1)深刻理解全文中心,摆明个人的感受与观点;
(2)结合具体的事例阐释个人的启示与观点;
(3)挖掘或引用文中含有哲理的深邃的内容。

想象类
(1)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语言;
(2)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推测;
都要做到紧扣人物的特点、人物生活的时代,符合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