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最苦与最乐》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最苦与最乐》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约 (qiè) 包揽.(l ǎn) 恩惠.(huì) 悲天悯.
人(m ǐn) B .圣贤.(xián) 监督.(d ū) 坟墓.(mù) 逃躲.
(du ǒ) C .卸.却(xiè) 安分.(f ēn) 纵.然(zònɡ) 缠.
着(chán) D .达观.(ɡu ān) 赔.礼(péi) 循.环(xún) 如释.
重负(shí)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义吗?不是。
B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头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C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 .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览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3.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 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 .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 .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 .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 .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④②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现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这篇散文是梁启超写的。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二、字词书写(本大题共1小题)
6. 词语理解。
(1)任重而道远:
(2)无入而不自得:
(3)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7.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2)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课内阅读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
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8. 简答题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9. 简答题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⑴“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⑵“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0. 简答题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11. 简答题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
”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
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
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
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
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
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
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
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
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
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
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
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
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
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
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
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想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更是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
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
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
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二是要惜寸阴。
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对此,你们青年人不仅要心里明白,还要真正能实行,才能接好前人的接力棒,才不会虚度此生。
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自为之。
世界是你们的。
12. 简答题
本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13. 简答题
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
14. 简答题
文中第④段赞美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请你仿照后一种形象的语言,再写一句表达对青年人的赞美。
15. 简答题
文章结尾,长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16. 按要求作文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
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
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
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4、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
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契.约 (qì);C.安分.
(fèn);D.如释.
重负(shì)。
2.【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 项“失义”应写作“失意”;C 项“自头苦海”应写作“自投苦海”;D 项“览”应写作“揽”。
3.【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语段中的画线句“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是一个独立句,与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
根据语段可知,此句的主语是前面的“它”“二氧化碳”“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 D 项修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
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
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4.【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做此类排序的题目的方法是:首先找出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过渡句等,然后把根据语句的连贯、得体、准确等去排序。
此题看到第一句是讲“想和
做”,因此,是先讲“想”,再讲“做”。
这类题型的出题思想,注重知识的视野和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考生应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5.【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A.有错,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6.【答案】
(1)任重而道远: (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2)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3)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相对来说,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要比解释词语要简单些,需要平时多积累常用的成语熟语。
7.【答案】(1) 引用 (2) 反问 (3) 对比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1)句是引用孔子的话;(2)句“如何能躲?”是反问;(3)“大”与“小”形成对比。
【答案】
8.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9. (1)“卸却”责任指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0. 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
(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11.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详解】
8. 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前一句来理解,再到最后一段找出与其内涵相符的句子。
9. 此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词语的意思应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其独特的内涵。
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不同。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正确答题。
10. 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解答时应很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选文先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应尽责任没有尽”,进而论述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了责任”,最后强调责任只能“解除”不能“卸却”的道理。
点睛: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11. 此题考查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案是开放性的,回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在文中表明的基本观点,然后进行语言的组织,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2. 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
或“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照抄原句也可);
13.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其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14. 符合题意即可。
青年人是夏天畅欢飞翔的风筝;青年是含苞待放的鲜花;
15. (1)青年人要加强学习。
“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青年人要珍惜时间。
“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详解】
12.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引用等修辞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6.【答案】范例:
良言如春
生活是五味瓶,酸甜苦辣。
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孤独的寂寞,有虚荣的空虚,有身残的自卑,有优秀的骄傲……在这个瓶中装着你的喜怒哀乐,不管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样样俱全。
当我们面对失败的苦果,需要别人温馨的鼓舞,当我们骄傲自满时,需要别人的警告教育……生活需要良言。
生活需要良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平庸,还是优秀;不管是孤独,还是空虚……每个人都需要一句良言,将他从地狱救上天堂,将他从痛苦的深渊解救出来。
愿良言伴随你一生。
有许多良言伴我成长,现在已经渐渐淡忘,可是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坚持不懈、不断进步。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辆绿色的自行车,我心里美滋滋的,魂牵梦绕都想妈妈给我买的那辆漂亮的的自行车。
我情不自禁的想骑,想像着我的自行车车轮在小路奔驰、飞舞,车铃在风中歌唱的样子。
我决心自学自行车。
我推出自行车,脚踏在车踏子上,可是稍不留神,脚没有踩准车踏子,就摔了一跤。
只觉得脚上有点疼,把裤子挽起来一看,摔破了皮。
我气愤的自言自语道:“这破车,这烂车!害得我摔了一跤!不学了!”。
忽然,我脑袋里闪出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呀!我怎么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这句名言啊!”我若有所悟的说。
我毫不气馁,接着学习我的自行车。
我扶起自行车,脚踏在车踏子上,脑子里一直想着:“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学习,不一会,我果然成功的学会了骑车,而且骑车的效果也变得非常不错。
之后,我还学会了左转弯和右转弯呢!
良言如春,我们只要铭记“有志者,事竟成”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下汪洋,难采夜明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详解】
“良言如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良言如春”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良言”“如春”,“良言”也就是好话、善意的、有益的话。
“如春”,如沐春风。
前者指说话的内容或说话的方式“良”,后者指说此话的效果“好”。
“良言如春”就是指文明友善的话语、劝人向上向善的语言如春天般温暖。
良言的具体表现可以有:困境里开导的话语、师生间交心的话、朋友间劝慰的话、书本里警策的话……好话好好说才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篇文章要写好的话,需要从听者的角度,将良言具体表现出来,比如:在什么背景下、以什么方式、说了什么内容、说的内容带来的感受等。
重点要写出良言带来的好的效果,让人警醒,或让人觉得温暖,从而升华文章主题,
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
选材上,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写别人的事,也可写名人的事……总之,要用“我手写我口”,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