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ppt10 粤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 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 感触,回来以 后就写了一首诗《玄都 观》: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在讽刺诗中最有名的是游玄都观所 写的这首七绝。 • 这首诗是他被贬朗州9年后回京时写 作的,诗中的“刘郎”指自己, “桃花”比朝廷中的新贵们,暗示 这些人是趁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之 机,在这十年里攀附新的当权者而 爬上去的。
• 频繁贬谪——二十三年折太多
•
• • • •
从“永贞革新”起,先后三次被贬离朝廷至边远州 郡。 革新失败由屯田员外郎被贬连州刺史(805) ──→ 行至 荆南又被贬朗州司马──→ 10年后复贬连州(815) ──→ 夔州刺史──→ 和州刺史 ──→ 主客郎中,分司东都(826) ──→集贤殿学士 ──→ 14年后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同州 防御──→ 太子宾客,分司东都(836) ──→秘书兼分司──→ 检 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病逝(842),逝后被追赠 为户部尚书职
• 初入仕途——小荷才露尖尖角 • 21岁中进士 • 1年后通过吏部考试,从此少年得志, 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之职 • 丧服期满后任扬州节度使门下掌书 记 • 2年后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 • 第2年升任监察御史
• 介入政治核心——春风得意马蹄疾 • 度支盐铁副使 崇陵使判官 屯田员外郎 • 这短短一生的仕途辉煌以及后来的 迅速没落,牵涉到一个公案——“永 贞革新”,这场只有146天的短暂政 治改革,牵连了中唐相当一批文人 的命数。
子 刘刘 禹 子锡 自 传
yangyumei88
作者简介:刘禹锡,字
梦得,生于唐代宗 大历七年(772), 卒于唐武宗会昌二 年(842),是唐 代中叶进步的政治 家、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家和著名的文 学家。
•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诗风雄 浑,格律精切,立意高远,有“诗豪”之誉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 在散文创作上造诣也很深, 《陋室铭》 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 刘禹锡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天论》 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表达了无神论 思想。 • 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
• “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 • 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 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 • 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 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到中后 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 的不满。 •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 即位,这就是唐顺宗。李诵他在东宫20年,比较 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 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 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pī)等人进行改革。
• 文体常识——古代传记之自传 • 自传属于外传的一种,不附于史 书,以单篇流传,是传主对自己 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 写作格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籍 贯与家世、事迹与功业、对人生 的反思与评价。
题解:
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 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 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 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 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 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 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
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 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 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yú ) 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 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 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 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 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 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 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 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因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 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 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 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 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 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 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 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 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 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 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 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书记。过了两年, 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是作者在革新失败被贬郎州(今湖 南常德)(34岁)后所作,诗中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凌云 正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相似的 诗句还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刘禹锡凭借着自身才华,由正统科举出身 跻身政治的最前沿,却最终由于改革的失 败而成为“弃置”之身,长时间被流放在 仕途的边缘,颠沛流离。在古代封建社会 中,想踏上官场之路而未能如愿的读书人 很多,进了官场却被排除在中心权利之外、 进退两难的读书人则更多。读书人一旦选 择了政治这条路,他们的成败与否不仅仅 取决于自身的才干,更多是决定于统治者 和中心权利拥有者的喜恶。仕途的坎坷, 可想而知。
后遭遇“安史之乱” , 全族向东迁徙 , 以避 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 用 , 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 任盐铁副使 , 后转为殿中省官员 , 在 埇 桥主 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 , 行到扬州 , 病 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 , 秉承他的遗 教 , 孤独一身 , 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 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 被多次追赠 , 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 , 由 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
。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簾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 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 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 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 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 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 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 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 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 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 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
正音正字:
荥阳(Xí ng) 谥(shì )
殒灭(yǔn) 冠(guàn)
眇然(miǎo) 埇桥(yǒng)
忝(tiǎn) 锽(huáng)
兆(zhào) 主簿(bù)
补充注释:
讳:旧时在人名前加“讳”字,以表示尊 敬。 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违:避 夙:平素 忝:tiǎn辱,自谦之词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长 大成人。 浮:过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 王叔文和王伾,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 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 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 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 新派势力集团。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 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 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 事宜。 •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 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 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 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 伾外贬后不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均被贬 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维 持半年多就告失败。
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 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 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 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 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 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 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 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 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 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 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寄寓着刘禹锡复杂感情的吏隐亭令人流连
昔日吏隐处,现已成了连州中学学子读书温 习之地
当地文物工作者考察“十咏亭”原址
刘 禹 锡 草 堂
丁:指遇父母之丧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擢:提拔 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过:交往,相处 工:巧,善于。 至是尤剧:到这时突然加剧 事秘:事情诡秘。 贵臣:这里指宦官 大墓:祖坟
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 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 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 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 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 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 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 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父刘凯,做官至 博州刺史。祖父刘鍠,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 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 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 中进士。
生平经历:刘禹锡一生的经历比较长,大致 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到德宗贞元六年 (790),即从他一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时期; 二、从贞元七年(791)到顺宗永贞元年(805), 即从他二十岁到三十四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 新时期; 三、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到敬宗宝历二年 (826),即从他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贬谪时
期;
四、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到武宗会昌二年 (842),即从他五十六岁到七十一岁去世的晚年
时期。
• 793年(21岁):举进士,入仕途 • 805年(33岁):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 动,失败被贬朗州 • 814年(42岁):召还京都 • 815年(43岁):触犯权贵被贬 • 826年(54岁):回京都任主客郎中 • 836年(64岁):迁太子宾客 • 842年(71岁):病逝 • 可见刘禹锡的人生仕途坎坷, • “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为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任 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 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在 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没有 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 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 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 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 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 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整体感知:
课文按内容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 及从宦经历。 第二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参与 “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 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
• 家族简史(先辈概况) ——世为儒而仕 • 刘禹锡的家世渊源 • 先——汉景帝贾夫人子生,封中山王 •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 常侍 •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 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 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 父————绪,先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淮 西从事、盐铁副使、殿中御史,累赠至吏 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