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罗哌卡因和地佐辛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88 期2019 Vol.6 No.88
36
联用罗哌卡因和地佐辛对接受手术
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
赵珊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钱清分院麻醉科,浙江绍兴 312025)
【摘要】目的 探讨联用罗哌卡因和地佐辛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并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观察组使用罗哌卡联合地佐辛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使用罗哌卡因和地佐辛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药物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地佐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8.36.01
临床中,对于上肢骨折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的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临床实践表明[1],对经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容易导致阻滞不全,这种阻滞不全往往会造成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重,因此,手术中常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但阿片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例如呼吸抑制等,尤其在静脉使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明显[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80例在医院经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并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治疗时间段均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7~43岁,平均(36.46±8.25)岁,其中进行前臂手术治疗的8例,进行肩部手术治疗的7例,进行手部手术治疗的5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9~46岁,平均(37.32±8.28)岁,其中进行前臂手术治疗的7例,进行肩部手术治疗6例,进行手部手术治疗的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两组患者均采用上肢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单独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浓度为0.5%,用量为30 ml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生产企业:阿斯利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05,规格:75 mg/10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2)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浓度为0.5%,用量为30 ml的罗哌卡因和10 mg的地佐辛(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29,规格1ml:5mg)联合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具体麻醉方法为:①术前对患者实施肝肾功能检查,并检查心率及血压,保证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可承受手术治疗方式。
②术前30分钟,为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阿托品注射量为0.5 mg,苯巴比妥钠注射量100 mg。
③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开放上肢静脉通道。
④(删除利用B超引导)对不同部位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肩部骨折患者采用肌间沟法麻醉,上肢骨折患者采用腋路法进行麻醉,对患者实施麻醉期间,对其心率及血压实施密切监测。
⑤对患者骨折部位实施切开复位手术,术中为患者使用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
(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良反应包括术后疼痛、嗜睡、头晕、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
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x±s)
组别n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芬太尼用量观察组4013.1±2.4366±11.20.05±0.02对照组4014.6±2.5332.1±9.00.14±0.05 t 2.73714.92210.570
P0.0040.0000.000
3 讨 论
臂丛神经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臂丛神经干中,通过阻滞上肢的神经传导来实现局部麻醉[3]。
本文将主要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罗哌卡因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使用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可起到辅助作用,能够阻滞臂丛外周神经,使镇痛和麻醉的效果提高。
但阿片类药物也会造成患者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例如患者头晕、恶心、呼吸抑制等,而地佐辛属于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它与罗哌卡因相比,在辅助麻醉方面,不但能延长镇痛麻醉时间,同时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较小,患者无呼吸抑制,成瘾性小,而这联合使用,麻醉效果较好。
本研究中,经治疗,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 曹志方.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10(4):86-88.
[2] 黄青云.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31):93-94.
[3] 朱艳丽.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
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1):196-197.
本文编辑: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