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8课 鹏之徙于南冥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 鹏之徙于南冥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
(xǐ) B .泠.然(línɡ)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
(shuò) C .翱.翔(áo) 坳.堂 (áo) 仞.(rèn) 蓬蒿.
(hāo) D .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
起(jué)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置杯焉则胶.
胶:船搁浅 B .世蕲乎乱.
乱:混乱 C .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 掊:击破 D .绝.
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 B.⎩⎪⎨⎪⎧ 夫列子御.风而行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C.⎩⎪⎨⎪⎧ 未有知其修.者乃重修.岳阳楼 D.⎩⎪⎨⎪⎧
适.百里者,宿舂粮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4.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反:通“返”,返回
B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别
C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通“智”,才智
D .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低垂
5.下列句子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C .其坚.不能自举 D .沛公欲王.
关中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之.
二虫又何知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④然后图南,且.
适南冥也 A .“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
B .“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C .“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7.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
B.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
....了。
D.在郴州市根雕艺术节展上,惟妙惟肖
....的大鹏展翅根雕特别引人注目。
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
(20个字以内)
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暴”。
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中,
富人和穷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扭曲,并造成人际关系的广泛紧张、对立,在现实中
主要表现为官民对立、精英大众对立。
在东南沿海地区,也表现为外来人口遭到本
地政府和民众的排斥。
社会的信任与团结因此迅速流失。
同时,高房价、就业困
难、财富与权力的世袭导致青年人的普遍消沉乃至绝望。
凡此种种,都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3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蟪蛄不知.春秋
③奚.以知其然也④而彼且奚.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之南有冥灵
..者,以五百岁为春冥灵: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羊角:旋风
D.穷发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穷发:最北的地方
12.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
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小知不及不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
(《庄子·养生主》) 【注】①适:正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失吊.之吊:吊唁
B.必有不蕲.言而言蕲:期望
C.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遁:逃避
D.哀乐.不能入也乐:音乐
15.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遁天倍.情
B.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C.三而反
D.安时.而处顺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则吊焉.若此可乎②向吾入而吊焉.
③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④不蕲哭而.哭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老聃和秦失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失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B.庄子认为人体秉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C.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D.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北冥有鱼”一文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8课时鹏之徙于南冥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解析】A项,“蜩”应读tiáo,C项,“坳”应读ào,D项,“恶”应读wū,“决”应读xuè。
2.B【解析】乱:治理。
3.D【解析】A项,翼:①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似的,②翅膀。
B项,①驾御,②控制。
C 项,修:①长,②修建。
D项,适:往。
4.D【解析】垂:通“陲”,边地。
5.C【解析】ABD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作名词。
6.B【解析】①指示代词,这;②指示代词,这;③连词,并且;④副词,将要。
7.B 【解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此处用错对象。
8.贫富分化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暴’” ,可知谈论的话题为“ 贫富分化的危害”;根据具体事例可知贫富分化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课内阅读
答案
9.B【解析】①②读zhāo,③④读shù。
10.C【解析】①智慧②知道③什么④哪里。
11.D【解析】穷发:极偏远不生草木的地方。
12.D【解析】这段文字,不是说明“小知”“大知”不同的,而是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
13.(1)小的智慧赶不上大的智慧,短的年寿赶不上长的年寿。
(2)鹏乘着旋风盘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三、课外拓展阅读
答案
14.D【解析】乐:欢乐。
15.D【解析】A项,“倍”通“背”;B项,“县”通“悬”;C项,“”通“餐”。
16.A【解析】①②是代词,代老聃;③④是连词,但是。
17.D【解析】《庄子·养生主》与《鹏之徙于南冥》的主旨一样,它们重在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滞。
参考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哭几声便离开了。
老聃弟子问:“你不是他的朋友吗?”秦失说:“是。
”弟子问:“对朋友吊唁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
原来我以为你们这些弟子都是得老子之道的人了,现在看来并如此。
刚才我入房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如父母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如孩子哭自己的父母。
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说不想说的话,哭不想哭的事。
这是违反天理、背弃真情的,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人称这为违背天理的惩罚。
生,是应时而来;死,是顺天而去。
安于天理顺从自然,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人称这叫做自然的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