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高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高效实施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的学校组织了骨干专家精心设计了各科的导学案,导学案改变了过去教师注重专心研究教材而忽视教法、注重作业练习的设计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状况,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少的教师对导学案无从下手,甚至就是当作一份作业来让学生完成,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重,违背了设计导学案的根本目的。
一、教师要认真熟悉导学案,理清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有了导学案教师就可以不备课了吗?千万不能这样以为。
我认为我们教师还是要认真研究拿到手的导学案,真正的做到熟悉导学案上的每-个设计环节,而且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要有所增减,因为导学案的设计是面对一个很大范围的学生群,可能有些环节不适合某些班级的实际情况,或者是教者认为某些环节的设计还不够完美,可以自己修改。
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几天就得研究导学案,着重揣摩导学案上的“导”的部分,也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做到成竹在胸。
二、课前一天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适度检阅
上课前的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知识准备”,鼓励学生与本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第二部分“思考与交流”部分,这部分实际是课前的预习题,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部分,因此这也是导学案的意义所在。
教师要适度安排一些学习优秀的且能乐于帮助别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完成。
剩下的第四部分“反馈练习”以及第五部分“课后拓展”不要让学生完成。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收齐检查,着重看看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三、上课时严禁类似讲作业,也不要讲形式,图热闹
我认为课堂上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展示,都让学生来讲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有些教师上课时就是让学生起来讲解题目,对对答案,好像很热闹。
诚然,我们认为,让学生展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些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就很难做到,结果就变成学生站起来照着导学案上的读。
课堂教学还是应该遵循规律,导学案是一个纲,我们教师上课围绕这个纲实施,但不能演变成讲作业的形式,那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导”的地位,导学案倒变成了捆缚教师手脚的工具。
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围绕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带着学生一起去探讨
四、注重当堂反馈和每月检测,认真批改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地批改,严禁用小组长代改。
不少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上的作业量不大而不重视,仍然使用很多辅导材料,仍然抱着老路走,这实际上不仅仅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身心疲惫,而且效率很差。
我认为用了导学案之后,其他的教辅可以抛弃,除了每月检测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调研试卷。
另外,批改结束要把导学案发还给学生进行订正,及时发现错误,以及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部分。
我们教师要从导学案的反馈练习批改中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的进行辅导。
每月检测从导学案中精心选择60%上的原题,尤其是学生犯错误很多的题目,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只要教者做个有心人,依据导学案精心备课,细心安排,大胆实践,灵活运用,抓实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导学案的实施,不仅会使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
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