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与对策
翟小云
(陕西工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的一个重要专业,这个专业的特点是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培养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作者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对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对策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希冀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走在职业教育民族之林的梦想,也很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一)招聘教师注重学历,弱化实践技能
近年来,随着扩大招生,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招聘教师形成了一股高学历风。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而拥有这些高学历的人员清一色的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实践能力几乎是零。
(二)对“双师型”教师注重“双证”标准,忽视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衡量“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几乎只有一个:是否拥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是否拥有会计师或经济师职业技能证,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老师拥有这两证,但由于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秘密,很难做到能到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因此不懂业务,只能闭门造车,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性教学,这种类型是有名无实的“双师型”教师。
(三)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疏于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为了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从企业聘请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处理业务能力强,大部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学生沟通存在困难,责任心不强,疏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不太恰当,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繁杂的日常事务,占用教师大量时间,无暇顶岗实训和考取资格证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除了完成定额教学任务外,还有论文、科研方面的要求,上课之外,各种会议占用了老师几乎所有课余时间,没有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和考取资格证书,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五)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导向标,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高职院校也与大学一样,在考核中注重论文、科研,对教师的重点任务——授课一句带过,在这种畸形考核方式下,就有大批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在教学上得过且过,花费的时间有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训经费有限,影响了教师业务提升
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专项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有限的经费除了学校建设以及实训室建设以外,所剩无几,即使有培训机会也无费用支持,影响了教师提升。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既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处理会计业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此,会计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尽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有“教育部”与“学者”两种类型,但他们共同之处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按照这样一个标准,由学校提出实施蓝图,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对于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老师给予奖励,没有完成者,适当给予
处罚。
通过这种方法,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规划,让自己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招聘教师时,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聘者要降低学历标准
企业的会计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的能力,但有的是本科学历甚至是大专学历,对这部分应聘者,学院应更注重他们的工作经历而弱化学历条件,要将学历条件降低到大专水平。
这部分人进来后,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力量,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服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聘请企业会计师,指导实践教学
企业的会计师、审计师甚至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熟悉最新会计法规,税收政策,会计业务,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发展从会计角度提出建设性建议。
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会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作法,从业务和法规方面给予全面有效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双师型”素养。
(四)实行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
学校应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成为一种制度。
教师利用寒暑假或学期中没有课的时间,到合作单位会计岗位顶岗或轮岗实习,在实习期间要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既实现了校企共赢,又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派遣优秀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要加大培训费用,实现老师的培训愿望。
首先,我国有实践教学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选派优秀教师到这些机构或学校去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及做法,可以快速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选派教师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少走弯路。
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六)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但他们在教学规范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对这部分教师的备课、教学课件、批改作业、上课纪律、授课效果等情况形成一个管理制度,并严格检查执行,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能力。
三、结语
本文作者通过六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有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戎“双师型”教师标准及培养培训途径与形式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2(276).
[2]潘冬平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法探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4(6).
作者简介:翟小云,女,汉族,陕西兴平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经类。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