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高中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
(高中化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L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个数等于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正戊烷完全燃烧产生5N A个CO2分子
C.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14g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 N 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 A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1(OH)3:2AlO2-+CO2+3H2O===2Al(OH)3↓+CO32-
B.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NO3-+8H++6I-===3I2+2NO↑+4H2O
C.用硫酸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4H+===2I2+2H2O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恰好使SO42-反应完全:
2Ba2++4OH-+A13++2SO42-===2BaSO4↓+A1O2-+2H2O
3.T℃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某反应,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mim-1
B.在(t1+10)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1 mol·L-1 A、0.3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4.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
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锌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6.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S SO2BaSO4
B.SiO2H2SiO3Na2SiO3(aq)
C.MgCl2·6H2O MgCl2Mg
D.CuSO4(aq) Cu(OH)2悬浊液Cu2O
7.鼠尾草酚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鼠尾草酸可两步转化得到鼠尾草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互为同分异构体
C.1mol 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 NaOH
D.Y、Z均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反应
8.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Fe y(CN)6],经X射线研究发现,它的结构特征是Fe3+ 和Fe2+互相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CN-位于立方体的棱上。
其晶体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Fe2(CN)6
B.该晶体熔融可导电,且属于化学变化
C.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2价
D.晶体中与每个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N-为6个
9. 98K时,反应,∆r G mθ=—16.5 kJ·mol-1,在298K、100kPa下,将
1 mol N2、3 mol H2和
2 mol NH3(g)混合,则反应()。
A.正向自发进行
B.逆向自发进行
C.系统处于平衡
D.无反应发生
10.下列化合物发生S N1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CH3CH2CH2Cl
B.(CH3)2CHCl
C.CH3CH2CH2Br
D.(CH3)2CHBr
11.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2.下列课程中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微粒构成物质
B.认识化学元素
C.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物质与健康
13.下列关于化学教材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
B.化学教材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信息的唯一源泉
C.化学教材是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资料
D.化学教材是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工具
1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15.化学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不能()。
A.在先后学习的两个内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
B.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
C.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
D.直接代替学生学习
16.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17.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
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
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8.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中特有的“三重表征”形式,下列哪项不属于()。
A.宏观表征
B.微观表征
C.符号表征
D.元素表征
19.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2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学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二、简答题(共2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原电池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该知识点属于化学知识的哪一种类型,它出现在哪个模块的教科书中?(2分)
(3)请你谈谈如何进行这类知识的教学。
(5分)
2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3分)常见的探究活动的类型有哪些?(2分)
(2)探究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分)
(3)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三、诊断题(共1题,共15分)
23.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绕分子,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核中心和体心的是碳原子,则化学式为()。
A.TiC
B.Ti5C6
C.Ti13C14
D.Ti14C13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大多数选择答案A,多数是由于思维障碍的角度。
请你给出正确答案(3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6分)
(2)提出解决学生思维障碍对应的教学策略。
(6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24.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
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1硫酸、2mol·L-2硝酸、2mo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分)
(2)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14分)(3)实验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分)
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共30分)
以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内容。
针对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4分)(2)确定教学目标;(6分)
(3)确定教学重、难点;(2分)
(4)设计教学过程。
(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