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检测、出厂检查与验收、检测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检测、出厂检查与验收、检测手段
一、出厂检查
我公司所有管材产品出厂必须经过抽样检查,只有抽样检测合
格的产品方可出厂,每一批出厂的产品均需附合格证,检测项目如下:
1、外观。
检验标准为管材内外壁应光滑,不允许有气泡、裂口
和明显的痕纹、凹陷、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
2、规格尺寸。
平均外径和壁厚;
3、密度。
4、微卡软化温度。
5、二氯甲烷浸渍。
6、落锤冲击试验。
7、液压试验装饰原材料。
二、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如产品发现有以下情形中任意
一种,应重新生产制作。
“鱼眼”的形成及采取的措施
(一)“鱼眼”的形成原因
“鱼眼”通常是指在加工中,由于一些树脂颗粒不塑化、难塑
化或塑化差而在塑料制品形成的“疙瘩”“亮晶点”,广义上来说
还应包括因塑化差而造成的制品表面突起点。
鱼眼的成因比较复杂,它不仅与VCM聚合配方、引发剂和分散剂性能及工艺条件有关,还
与操作管理,如放料、水洗、清釜、搅拌等操作有关,并且与脱盐
水等公用工程条件有关,另据资料介绍,树脂中的“鱼眼”80%以上
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消失,也就是说,加工条件也是一个因素。
二次聚合形成的MPP粒子极易形成“鱼眼”(形状类似紧密型
树脂)聚合出料后的水洗是聚合投料前的关键操作之一,也是保证
产品质量,尤其是减少鱼眼或杂质生成的关键程序。
若水洗不干净,粘釜料混入生产体系,就会形成二次聚合,甚至n次聚合粒子,这
是聚氯乙烯制品中形成鱼眼的最大祸源。
当然,由于搅拌转速、放
料阀门故障造成聚合出料不干净或者釜底存料也会引发鱼眼超标。
因此,防粘釜、冲釜、清釜及抛光是消除鱼眼的强有力的工艺操作。
(二)减少粘釜料及多次聚合粒子所形成的“鱼眼”而采取的
措施
1.加强水洗操作。
冲洗操作采用喷淋阀自动冲釜,使用1.6MPa
的高压水以保证冲釜效果。
2.加强涂釜操作。
采用新型的防粘釜剂,实行每釜一涂。
3.加强清釜和抛光。
强化清釜操作,按计划定期对聚合釜内壁
进行抛光处理。
(三)增溶粒子形成“鱼眼”
若氯乙烯单体质量差,其中存在着能增进MPP在单体中的溶胀
的物质,如二氯乙烷高沸物,由于它们的增溶溶胀作用而形成的增
溶粒子,这易能导致鱼眼在加工时生成。
对于单体纯度高又很稳定
的大型生产厂家来说,这个问题不大,而中小型厂就要对转化系统
的高沸塔加强工艺管理,加强氯乙烯的合成及分馏控制,提高单体
质量,单体中的高沸物含量严格控制在100mg/kg以下(单体纯度
≥99.99%)。
(四)快速粒子易形成“鱼眼”
由于PH值、引发剂等问题,引起聚氯乙烯聚合初期颗粒内温度
升高和聚合物分子量相对降低,从而导致了初级粒子聚结体的紧密
堆砌,最终产生快速粒子,这种粒子内部空隙小而不均,结构紧密,加工时变为鱼眼。
因此,氯乙烯聚合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控制聚合
体系的PH值,使用液体引发剂,使油溶性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能
均匀的溶解在分散相的单体内,添加抗鱼眼剂,杜绝“局部爆聚”,减少快速粒子。
二、杂质对MPP树脂质量的影响
MPP中的杂质粒子可分为机械杂质和焦化的MPP颗粒(黄点),树脂中的黄点对一般MPP制品的影响不大,机械杂质会影响塑料制
品的美观和透明度,而且有损于制品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分析杂质粒子的来源或形成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残留VCM含量对MPP树脂质量的影响
所谓MPP树脂中残留VCM的含量是指MPP树脂中所吸附或溶解
的未聚合的VCM,由于VCM和MPP的大分子结构,导致相互间具有
较大的亲和力,这也是残留VCM难以完全脱除的原因。
在悬浮聚合中,当转化率达到85%左右时,未聚合的VCM经自压回收后尚有3%
左右残留于MPP浆料中,除其中一部分在后处理过程中散失,很大
一部分(数十至数千个10-6)仍残留于成品MPP中。
进一步脱除MPP浆料中残留的VCM的方法主要有塔式汽提法和釜式汽提法。
与
塔式汽提法相比,釜式汽提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但
汽提效果相对较差。
影响悬浮法MPP树脂中残留VCM脱吸的因素比
较复杂,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指脱吸的技术条件,内因是指
悬浮的MPP颗粒形态的结构特性。
1.脱吸技术对残留VCM脱吸的影响。
就釜式汽提法而言,脱吸
技术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真空度)和时间,这也是汽提岗
位生产操作中的主要控制点。
通常,较高的温度、真空度和较长的
处理时间有利于VCM的脱吸,一般要求在MPP的玻璃化温度(85℃)以上;压力(真空度)要求等于脱吸温度条件下的水的饱和蒸汽压。
2.树脂颗粒形态对残留VCM脱吸的影响。
(1)MPP树脂颗粒内部微粒子的结构特性。
悬浮MPP颗粒粒径
为100-200μm,是由粒径为1-2μm的二次粒子相互凝聚而成,二
次粒子是由(100-500)×10-4μm的一次粒子所组成,一次粒子是
由很多个大分子卷曲状地相互纠缠增长而形成。
因此,由于二次粒
子的无规则堆砌,悬浮MPP树脂颗粒内部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通常,树脂颗粒的疏松程度越高,内部孔隙率越大,颗粒的规整性越好,
粒径及其密度的分布均匀集中,玻璃珠粒子越少,则愈有利于残留VCM脱吸速率的提高;反之则降低。
(2)MPP树脂颗粒外皮膜的结构特性。
通常,在氯乙烯悬浮聚
合过程中,由于吸附在悬浮反应粒滴表面的分散剂与氯乙烯发生接
枝共聚反应,使得介质中的分散剂很快地、几乎全部地被吸附在界
面上,形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溶剂的MPP树脂颗粒表膜,且皮膜
组织中存在着一定量的亲水基团。
皮膜与水机械地相互结合后,相
当于在树脂颗粒表面包裹着一层又厚、又韧、又牢固、又潮湿的纤
维织物的包皮,这对于残留VCM向外扩散与蒸发产生较大的阻力。
并且这种阻力随皮膜的厚度、韧性、强度、湿度及覆盖在表面的连
续性的增强而增大。
3.降低树脂中残留VCM含量的措施:
(1)在汽提岗位的生产操作中,严格执行有关生产操作规程,
确保达到规定的指标:真空度≥0.04MPa(表压);汽提温度
110℃~120℃(在MPP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处理时间≥45min。
(2)加强聚合岗位的生产操作,改善树脂颗粒内部微粒子的结
构特性。
严格控制加料程序、冷搅时间和反应温度,努力提高树脂
颗粒的疏松程度、内部孔隙率和颗粒的规整性粒径,使其密度的分
布均匀集中,减少玻璃珠粒子的产生。
(3)在聚合工段加强对MPP颗粒外皮膜结构特性的改善和控制。
为防止由于工艺上和操作上的问题导致颗粒不均匀、皮膜过厚,影
响残留VCM的脱吸,应加强对分散剂使用量的计算、分散剂溶液的
配制、计量和用量的控制。
(4)进一步完善汽提岗位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装置的可靠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操作质量。
三、结论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针对这些因素做出技改措施和配方调整,原
辅材料消耗下降,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
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的提质降耗,节能增效工作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