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二中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二中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方毅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洗涤(dí)立仆(pū)落拓(tuò)炽(zh ì)热
B.攒(cuán)射创(chuāng)伤睿(ruì)智编纂(zhuàn)
C.屠戮(lù)椽(chuán)子折(zhé)本行(xíng)市
D.喋(dié)血落蕊(ruǐ)蹊(xī)径舟楫(j í)
2.下列各组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间牒陨落沁人心脾闲暇B.赁屋膜拜汗流夹背遐想
C.悱恻蓦然降格以求晓喻 D.邮戳颓废实至名
归瑾瑜
3.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地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B.说到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和白色的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C.不止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D.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目前,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人为因素正在__。
②据介绍,目前已有一些医药、保健品、饮用水生产厂家发出了强烈的拍卖__。
③__2003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70%,不低于去年水平,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A.削弱倾向截至B.削减意向截止
C.削弱意向截至D.削减倾向截止
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与最初的纯理论研究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科技“双刃剑”效应。
B.王猩酋在收藏雨花石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匠心独运,以雨花石粘贴镶嵌成画屏、对联。
C.走进书店、书城,堆放的图书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在繁华的背后,读者一眼就能发现重复书、雷同书俯拾皆是。
D.岁末年初,各报刊的读书版面,纷纷推出2003年图书的盘点专题,不过,大多过分的溢美之词,批评之声似乎少了些。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的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其为“今之欧阳修”。
B.姚鼐,明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室名惜抱轩,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修。
C.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总名为“人
间喜剧”。
D.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共同创办了“创造社”,1930年加入“左联”,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2分)
运动天赋靠基因
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发现,决定你能否成为出色的短跑或长跑运动员的因素可能是基因。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运动才能至少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一个人的基因组成会影响其在某些运动上的天赋。
他们建议,在儿童身上寻找杰出运动员所共有的基因特质,这样就可以对最具天赋的运动员进行早期的专门培训。
悉尼神经肌肉研究所的凯瑟琳·诺思等人研究了一种会影响快慢肌纤维发达程度的基因ACTN—3是否与运动能力有关。
他们研究了300多名运动员的基因组成(其中50人曾代表澳大利亚参加过奥运会和其它国际比赛),并与从普通人中随意抽取了400多人做了比较。
每个人都会遗传两个ACTN—3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并且这一基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R 等位基因,它能产生辅肌动蛋白,这种蛋白质只存在于快肌纤维中,即用来做短跑、举重等暴发力运动的肌纤维。
另一种是X等位基因,它不产生辅肌动蛋白,因此可能有利于慢肌纤维,也就是做马拉松或长距离自行车等耐力运动的肌纤维。
诺思博士的研究小组发现,95%的优秀短跑运动员至少有一个R等位基因,50%有两个。
这与其它组是很不相同的。
在对照组中,只有82%的人有一个R等位基因,30%的人有两个,而在耐力运动员中,76%有一个R等位基因,31%人有两个。
短跑运动员中只有5%有两个X等位基因,而对照组和耐力运动员组分别是18%和24%。
这说明,较高水平的辅肌动蛋白对优秀短跑运动员是有益的,因为它们有助于快肌纤维更好地运作。
有两个X等位基因的人缺少辅肌动蛋白,这样
反而有益于长跑运动员。
ACTN—3A基因是迄今发现的第二个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基因,科学家相信,还有更多基因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环境因素如训练和激励动力等对培养金牌运动员也是非常关键的。
(选自《参考消息》)7.下面对ACTN—3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这种基因,表明这种人工智能具有运动天赋。
B.研究认为,这种基因对运动员的速度有决定性作用。
C.运动天赋往往是由人类的一部分遗传决定的。
D.儿童身上的这种基因会决定其是否能成为杰出运动员。
8.下面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是()
A.两种不同类型的ACTN—3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B.来自父亲的基因能产生辅肌动蛋白,使运动员具有暴发力。
C.来自母亲的基因不会产生辅肌动蛋白,使运动员具有忍耐力。
D.相当多的优秀短跑运动员具有两个R等位基因。
9.下面对“较高水平的辅肌动蛋白对优秀短跑运动员是有益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辅肌动蛋白产生于R等位基因,不产生于X等位基因。
B.辅肌动蛋白的水平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正相关。
C.通过补充缺失的辅肌动蛋白会提高短跑运动成绩。
D.快肌纤维运行的好与坏直接受辅肌动蛋白的影响。
10.根据文意,下面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有两个R等位基因的人不益于成长为优秀的长跑运动员
B.优秀运动员的与运动成绩有关的基因还有可能被发现。
C.ACTN—3基因只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因素之一。
D.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人类的所有功能都会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
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
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文:文字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为阳
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何可胜道也
哉胜:尽
12.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石苍黑色,多平方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13.下列各组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则或咎其欲出
者择其一二叩之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肇锡余以嘉名
14.下面对文章的评价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凡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第Ⅱ卷(非选择题108分)
四、(18分)
15.翻译下面文言文。
(8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划线句子。
(5分)
(2)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
(3)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
(2)译文:
(3)译文:
16.默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
(4分)
(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4)满招损,。
(《尚书》)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6分)
双调拨不断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归去。
注:“题桥柱”“驷马车”“长门赋”均用司马相如的故事:相如未遇时,从成都赴长安,出城后在升仙桥柱上题字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其后,陈皇后被废止长门宫,乃以黄金百斤,请相如写《长门赋》以感悟汉武帝。
(1)该曲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首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18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去维也纳默默地寻找贝多芬。
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
虽然他从1792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
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
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一百多年来,一直保留为贝多芬纪念馆。
但我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看到的是一个凝固了一百多年的悲剧的终场,却没看到贝多芬,没有!
在贝多芬的祭日那天,我走进维也纳森林的海伦娜山谷,过了一座湍急溪流上的小桥,就是人们说的“贝多芬小路”了。
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
小路旁边竖有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了一段贝多芬1815年的日记:“恍惚大地上的每棵绿树都在向我述说。
神圣啊!神圣!森林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谁能把这一切用语言来表述?森林里的甜蜜和静谧……”罗曼·罗兰证实:他的“耳朵完全聋了。
从1815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
”可他竟然还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神明的语言。
否则,人类的损失就太大,太大了!在离开地面约两米的粗糙的峭壁上,雕刻着青年贝多芬的半身像。
路旁有一块贝多芬经常歇息的岩石。
这时,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听到和看到了他!我悄悄地坐在
贝多芬的身边。
他的右手轻轻地敲击了一下岩石,神秘的IA—MI的和声从天而降。
在他整个灵魂领域里,轰然出现一个D小调的动机。
这个动机带着他回顾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我看见,阳光落在他那饱满的前额上,很快就移去了。
留下的是淡淡的愁云。
雪花落在他的眼窝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的是浅浅的泪痕。
接着,林中一只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啭鸣起来,引出一段春天的牧歌。
之后,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交替出现,号角声像是渐近,又像是渐远。
最后,美妙的合唱在提琴的带领下升起。
唱的是什么?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是席勒的《欢乐颂》!对!是的!“拥抱吧,千万生民!把吻送给全球。
”欢乐和爱是一体的,是分裂着人类的永恒的渴望。
但在器乐和声中,不是理想地体现了人的融合么?——贝多芬一跃而起,一路看着、听着、欣赏着,携带着他所创造的美丽欢乐的世界,回到自己的住所。
当然他在谱纸上绘出了海伦娜山谷里的一个辉煌的白日梦——那就是伟大的《第九交响乐》。
18.(1)贝多芬耳聋之后,仍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文中大自然向贝多芬诉说了什么?(至多不超过9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贝多芬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19.贝多芬在海伦娜山谷所做的辉煌的白日梦,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5字,2分)答:________。
20.作者在文中分阶段地揭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旋律的含义,共分为三个阶段,将其具体内容按要求填写在空格内。
(6分)
第一阶段内容______(不超过5字)
第二阶段内容_________(最多不超过15个字)
第三阶段内容______(最多不超过5字)
21.对文中相关的描写分析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章第1句在交待访问维也纳的时间的同时,用简洁的笔墨描写维也纳早春的风光,表现出对贝多芬居住多年之地的向往。
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描绘了贝多芬逝世之时的自然景物:风声雷声,雨雪交加,就是在渲染伟人长逝时的悲痛气氛。
C.贝多芬小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写出环境的安静与萌动的春意。
D.作者写阳光落在贝多芬的前额,雪花落在他的眼窝之句,目的是象征贝多芬的内心对人生的痛苦感受。
六、(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所给文章内容,为全文补写一个结论句,不超过50个字。
(4分)
美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三种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种,对其进行捐钱援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受严重旱灾,许多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二是大学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无力负担学费,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
三是购置一
部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供学生们使用。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结果有85%选择捐钱买复印机;有12%的学生选择捐钱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选择捐钱援助非洲难民。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另一方说明。
23.阅读下面所给的文段,仿照横线前后的语句再写两句话,要求内容一致,句式相同。
(4分) 顽石在与心灵的撞击后选择了高山,因为它相信: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浪花在潮起潮落后在其深处选择了大海,因为它相信:大海无声,自是一种深邃。
凡此种种,雕塑了大自然的美,因为那是心灵的呐喊。
24.阅读下面所给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与所给句子组成一副语意相关的对联。
(4分)
1)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
2)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以“改变”为话题写一则作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碰到瓶颈,也一定有“头撞南墙”的时候。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足可让你我回味——世上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A答案卡
一、(18分)
1.2.3. 4 .5.6.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2分)
7、 8、 9、 10、
四、(18分)
15.翻译下面文言文。
(8分)
(1)(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划线句子。
(5分)
(2)译文:
(3)译文:
16.默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
(4分)
(1)(陆游《书愤》)
(2),。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3)。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尚书》)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6分)
(1)该曲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首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18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18.(1)
(2)
19.
20.第一阶段内容______(不超过5字)
第二阶段内容_________(最多不超过15个字)第三阶段内容______(最多不超过5字)
21、【】【】
六、(12分)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
;
另一方说
明。
23.,:,;
,:,;24.(1)
(2)
25、使用标准作文纸
班级姓名成绩阅卷人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A参考答案
一、1.D 2.D 3.A 4 .C 5.B 6.B
二、7.A(B项的“决定性”和D项的“决定”都过于武断,A项的“一部分”用于限制“运动才能”);
8.D(A项“两种不同类型的ACTN—3基因”有误,BC项均曲解了“分别来自父母”这句话);9.C(C项答非所问,文中根本没有提及“补充缺失的辅肌动蛋白”问题);
10.D(偏离文意,与全文的中心不符)
三、11.A(应是“碑文”);
12.D(其它分别是“不一般的”“到”“平坦、方正”意);
13.B(A项意义分别是“是”“你的”,C项分别是“那个”“其中”,D项分别是“因为”“把”);14.C(主次观点颠倒)
四、15.(1)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而不能说出,怎么能说得尽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而谨慎采取的原因啊。
(2)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3)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
16.(1)楼船夜雪瓜洲渡(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智勇多困于所溺(4)谦得益17.(1)顶针修辞格,其作用是语势连贯,曲意一层深似一层,又能表达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绪。
(2)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五、18.(1)森林里的甜蜜和静谧(2)因为大自然能给人以心灵启迪
19.欢乐和爱(或人类的融合)
20.第一阶段:春天的牧歌;第二阶段: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第三阶段:欢乐
和爱(或人类的融合、欢乐颂)。
21C
六、22.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关心他人的困难,愿意给予帮助;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23.小草在与心灵的撞击后选择了大地,因为它相信:大地无声,自是一种广博;白云在心灵深处选择了蓝天,因为它相信:蓝天无语,自是一种开阔;
24.(1)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如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七、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