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方法和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方法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5-07T15:49:30.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郭晖晖刘远金文艺
[导读] 由于经膀胱导尿管间接测定的监测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相关性好,故采用经膀胱导尿管间接测定IAP的方法。
郭晖晖刘远金文艺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通过膀胱压的监测,及时了解病人腹内压的变化,可以反映MODS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预后判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2 例ICU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
结果32例患者应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方法,有效预防了AC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
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整个操作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了人为的污染,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关键词】膀胱压腹内压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48-02 近年来,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升高及其对心肺功能、腹内重要脏器(如肾脏、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已成为重症医学科及外科医生关注的研究课题。
腹内压监测也逐渐成为重症患者的监测项目之一。
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ICU中各种外伤创伤术后,胃肠、肝胆术后以及MODS共32名患者进行了经膀胱腹内压的监测,并采取了干预措施,降低了AC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及ACS患者病死率 [1],缩短了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可能存在腹内压增高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腹内压监测,包括各种外伤创伤术后,胃肠、肝胆术后以及MODS等患者共32名,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2例;腹内压<10mmhg病人6例,腹内压10-14mmHg的病人8例,腹内压15-25mmHg的病人10例,腹内压25-35mmHg的病人5例,腹内压的病人35-45mmHg3例。
2、具体操作方法
由于经膀胱导尿管间接测定的监测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相关性好,故采用经膀胱导尿管间接测定IAP的方法,制定膀胱压监测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
具体操作如下:所有患者均经尿道置入18号Foley导尿管,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25ml,温度37~40℃, 注入时间为2-3 min,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进行测压。
应用压力转换器连接监护仪测压,以mmHg为单位(cmH20=0.737mmHg),将转换器通大气压,转换器调零点即可。
3、监测结果
32例病人中6例腹内压<10mmhg,8例腹内压10-14mmHg,予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未进行特殊处理;10例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导泻利尿等处理,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5例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及早诊断、尽早施行腹部减压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3例腹内压35-45mmHg,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虽经手术等治疗,但因病情危重而死亡。
4、护理
4.1 掌握腹内压的相关知识及诊断标准。
正常人体腹腔内压力在OKPa左右(1Kpa=7.5mmHg),当腹腔内容物体积病理性增加以及非正常物质的积聚都可能使腹内压升高。
通常将腹内压>1.96KPa(20cmH20)确定为腹内高压。
腹腔内压>2.45KPa(25cmH20),病人出现少尿、气道压升高、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酸中毒甚至低血压休克等临床表现的一项或多项,诊断为腹腔间室综合症[2]。
腹内压可分为4级:I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3]。
其中I、Ⅱ级对机体危害较小。
通过腹内压监测,动态观察腹内压的变化,可以为病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 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4]。
4.3 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4.4 掌握腹内压的影响因素,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5 做好腹内压数值的观察记录。
腹内压值增高明显者,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提醒医生分析、判断病情。
4.6 近年来提倡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适当的肠内营养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使腹内压增高,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肠内营养的实施。
专家认为危重病人急性反应期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时应确保无腹内高压。
所以测量腹内压>15mmHg(腹腔高压),并出现胃肠功能不全时,暂停肠内营养。
5、结果
32例患者应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方法,及时为医生的诊疗提供了依据,对膀胱压高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了AC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
6、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整个操作系统的密闭性,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测量法,减少了人为的污染,有利于感染的控制,为病人的救治争取了有利的时间,缩短了在ICU的住院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诊疗的满意度,可作为综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常规监测内容。
参考文献
[1] 于卫华,海爱红,艾皖平.膀胱压监测在危重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48-50.
[2] 赵允召,李维勤,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腹腔高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9):533-535.
[3] 黎介寿.急性腹腔间室综合症[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09-211.
[4] 蒋芝英,麦宁宁,通过导尿管监测腹内压的方法和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03,1(18):75-76.
课题名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压监测与临床干预研究合同号:Z201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