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民特征分析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
• 一、 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
• 1. 受众,简单的说,就是接受信息的人.传统上 的受众是观众、听众、读者的统称。 • 2.网络受众,网络传播的信息接受者。网络受 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团体或 国家。 • 3.网民,泛指上网者。
• 二、网络传播的互动性(Interactive) • 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有两层含义: • (1)指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 的选择权、自主权,即可以主动地全球范围地 选择信息源,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 得何种信息。 • (2)指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关 系,主要是指用户的反馈。

微内容(microcontent),是相对于我们在 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 (macrocontent)而言的。 • 学者Cmswiki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最小的 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 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 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 等等。”
• 也就是说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 以被称作微内容。比如Blog中的一篇网志; Amzon中的一则读者评价;Wiki中的一个条目的 修改,Flickr中的一张照片;中的 每一个收藏的网址;小到一句话,大到几百字, 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甚至过客用户的每一次 支持或反对的点击,都是微内容。 • 这些零星散乱的数据众沙成塔,成为网络神奇 力量的真正来源。
• 一、网民的类型与心理 • 1.地域 • 中国人爱上网聊天;美国人爱查地图;法国人 每10个人就有一个有自己的博客 • 2.性别 • 男性喜欢搜索科技、新闻、军事等信息;女性 喜欢看时装、美容等信息,聊天的多于男性。 • 3.年龄 • 4.支付能力 • 5.教育水平
• • • •
二、网民的普遍心理分析 1.参与性心理 2.个性化心理 3.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
• • • •
网络对受众接近权实现的意义 1.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 2.网络是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 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 五、网络传播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 诺伊曼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 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 在社会生活中,多数人会在周围意见环境 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下,导致了他们最终改变 了他们的意见。
由精英走向大众
网民基本特征分析
第二节 由精英走向大众
• 一、网民数量增长分析 • 1.中国网民数量 • 06年7月第18次统计:78万个网站 •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31万个,半年 内增加了47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2万个,年增长 率达到66.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CN域名下的网站,目 前.CN下网站数已达81万,年增长率达到137.5%。 • 网民人数:2.1亿(2007年底)
第四节 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
• • • • • • • • • • 一、网民上网目的分析 根据2002年7月CNNIC的网民调查的部分结果, 用户上网最主要目的: 获取信息 46.1% 休闲需要 31.1% 工作需要 6.2% 对外通讯、联系 4.9% 学习需要 4.3% 获得免费资源 3.3% 炒股需要 2.5%
• • • • •
网民新闻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1.信息来源多,选择余地大。 2.传媒信誉和品牌对受众的选择影响大。 3.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加强。 4.需求的个性化程度提高。
• • • • • •
二、网民上网动机分析 1.求知。 2.消闲娱乐。 3.求名。 4.求便。 5.逃避。
第五节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
• 3.非常时期网络谣言增多 • 手机短信是许多人用于交换SARS小道消息的主 要渠道。 • BBS • MSN • E-mail • 新闻组 • 邮件列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三、非常时期的网民行为特征 1.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改变 从乘坐公交到购买私家车 短信流量比平时递增30%
• 2.非常时期促使网络业发展 • 易趣网,日均出价次数从2003年3月的3万多, 增长至2003年5月的两周超过4万。 • 2003年五一假期,卓越网的销量比平时增长了 25%。 • 在线课堂业务量大增
• 网民数量增长迅速的原因 • 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 • 2.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成为中国第一支柱工 业,民众购买电脑和其他设备更便宜。 • 3.电信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改善。 • 4.教育事业发展,网络知识和技能普及。
•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 美国:网民最多,从购物到旅行,从投资到理 财,样样离不开互联网。 • 日本:手机上网人数超过电脑上网人数。 • I-Mode模式 ,其中I代表Interactive • 韩国:100名居民中有21名是宽带用户。家庭用 户带宽10Mbps,个人移动用户带宽2Mbps。
•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命题: •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 的社会传播过程。 •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 约舆论。
• 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从众 心理”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带来而有所改变。 • 从心理学角度看,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 • 从认知失调理论看,群体的压力会让人产生失 调,而从众是减少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 • 网民的特点是: • 网民的身份是匿名的; • 多数群体不是稳定的。
• 四、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 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 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 受众接近权的意义 • 1.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 • 2.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介环境。 • 3.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信息源和传者之间的关系。
• 实现受众接近权的现实困境 • 1.传统大众传媒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性。 • 2.传统媒介的高度选择性。
• 三者关系: • 受众的范围最广。网络受众具备了受众不具备 的一些特点。 • 网络受众的特点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模糊, 可以在瞬间进行角色转换。 • 网民和网络受众关系密切,网络受众是网民的 子集。
网民user化
• 所谓的user(用户)——意味着媒介所面对的是 具有选择权、接近权、使用权、甚至表达权, 创作权等一系列“完整权利”的用户。
• 问题在于,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 但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而存在。让我们来设想 一下:没有维基百科(Wikipedia),人们对于 百科全书的修改,只能作为私人藏书中的文字 批注;没有博客网(Blog),人们每天记下的 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内容,只是个人的日记、 相册或磁带、光碟,只是尘封于密室中的记忆。
• • • • •
1.网络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相互沟通 受众反馈手段先进 反馈通道通畅 反馈信息量大 速度快
• • • • • • •
2.网络受众之间的相互沟通 手段很多 论坛 聊天室 博客 播客 留言板
• 三、网络传播带给受众信息获取的主动性 • 网络空间与大众传媒比较 参与性 参与人物 公开性 参与形式 参与渠道与范围 参与机会
• 二、网民的大众化 • 1996年,美国网民中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62%, 女性占38%。2000年,男性占49%,女性占51%。 • 2006年底,美国网民达到2.1亿,普及率70%。 • 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网民的大众化特征越明 显;越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网民的精英特 征越明显。
第三节 网民的心理特征分析
• • • • • • • • 一、网民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门户: 搜索: 即时通信: 邮箱: 博客: 播客:
• 二、网民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 2002年3月有37%的美国网民访问利色情网站。 •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很容易掉进网上色情的陷 阱,而且成瘾之后很难克服,网上色情成瘾就 像吸食可卡因一样。 • 2006年11月,韩国信息通信部对1085名青少年 和2415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 孩子层迷恋上网逃过学,部分青少年建立了黄 色网站。 • 网络婴儿期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