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编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制造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一般为: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高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
建设数据中心和构建其上的面对业务的企业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涵盖财务系统、OA系统、风险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综合统计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等。
信息编码是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标准化工作,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必需首先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编码的统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整个企业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力量。
目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在正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成为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开工业化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目的,是到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用一体化和集成的观点来处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这就要求解决产品和管理数据的定义、描述、存储和交换问题,给信息编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同时,信息编码也是数字化设计制造中信息集成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寻求不同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抽取它们之间的相像性,借助编码工作使之特征化、系统化和统一化,以便于信息分类、查询和使用。
尤其在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协作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便于产品信息的存取与运算,加速信息系统对产品信息的分类、检索、排序和统计等,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满意企业数字化设计制
造对信息集成的要求,信息对象必需进行统一编码。
问题
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横向互联,同类应用系统的纵向互通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代码标准体系的梳理,讨论结果说明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代码在企业范围内使用,但由于部分标准如产品分类、项目代码、单位代码等标准编制的年月较早,相当数量的已有代码已经不能满意新状况需要,近几年新增的信息没有反映在代码标准中。
由于没有统一编码工作管理,企业对其管理的新增数据所采纳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不尽全都,造成这部分信息代码的混乱,使得企业间、部门间和专业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造成了研制中大量数据不全都、难以交换、数据交叉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度和实施成效。
综合起来在代码应用与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典型问题:
1、多年之前编制的代码标准,其内容一是不能涵盖最新的进展成果,二是新生事物无法在标准中找到对应分类;
2、标准与新建信息化系统结合不紧密,部分规章已不能适用于新业务与系统;
3、企业根据各业务系统建设需求,各自编制信息代码,缺乏整体规划和技术协调,兼容性较差,存在交叉重复和彼此冲突的问题;
4、赋码工作各自处理,造成重码与信息不全都;
5、在规章发布后,缺乏动态维护机制,数据不能按规章准时更新,不能随管理变革和系统建设准时更新调整。
目的
针对企业当前的信息化进展和管理机制的需求,构建代码的使用与管理机制,并对现有信息代码重新分类,提出分类原则、编码方法及代码表,由于代码类别繁多,应按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解决信息化应用中急需的代码标准制订。
关键指标
制修订代码标准应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核心关键技术指标如下:
1、编制信息化代码应用与管理要求,规定企业信息分类代码的增补、更改和备案的管理等内容,解决因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变动,管理规范过时,不适用于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等问题。
通过修订重新调整代码的管理机制,梳理流程和使用的单据,使其更适应于当前企业信息管理的进展状况;
2、规定信息代码分类原则、编码方法等。
解决现有代码不全,分类无法适应新产品等问题;
3、对于分类代码,转变原先的隶属模式为关键字查询模式,以适用于现代信息管理。
技术途径
为了解决代码唯一性,在遵循统一分类、统一标识、统一代码结构条件下,有分级赋码和集中统一赋码两种可能的技术途径。
分级赋码〔方案〕优点是分级管理响应快,赋码准时,缺点是代码共享难度大,不同组织间重码概率高,后期治理本钱高;集中统一赋码优点
是不同组织间重码概率低,易于共享,后期运维本钱低,缺点是赋码反馈时间长,不能准时响应。
经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的代码宜采纳不同的模式:数据专有性强且涉密程度高的信息,建议采纳分级赋码,集中备案的模式,这需要设立好数据同步机制;数据共性大且敏感度低的信息,统一赋码是最优的.方案,但要制定完善的准时反馈机制。
关键流程
建立编码工作流程,关键程序如下:
1、数据填报按企业制定的编码规章及数据项填报要求填报数据。
2、数据汇总设立特地的部门汇总填报数据。
3、审核按以下步骤开展审核工作:a)数据校验,检查数据填写规范性、格式正确性;b)不合格数据返回重新填写;c)对合格数据进行查重,含与已发布的正式数据间的查重,保证报送的数据中无重复数据。
4、赋码审核通过的数据根据编码规章赋码。
5、发布将审核通过数据连同所赋代码一并发布。
管理制度
为保证编码统一管理及相关软件的正常运行,企业需建立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数据填报指南;
2、校验、审核工作指南;
3、编码审核流程及发布要求;
4、文件和记录管理规定;
5、数据备份/恢复规程。
运维团队建设数据填报和审核是一项冗杂、繁重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应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企业建立编码工作体系,和编码运维团队,包括数据审核团队、数据填报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加强编码的组织保障,统一管理本单位物资编码工作。
运维团队应相对稳定,并具备相关工作力量,以保证编码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预期效果
通过信息化应用代码的编码工作,可规范数据信息,有效降低数据重复的几率,降低信息化数据治理本钱,缩短建设周期。
合理优化企业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削减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回报。
结语
通过建立并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代码管理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强化代码管理信息化手段、加强代码管理过程监控的措施,满意从科研、生产、保障修理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对产品数据传递与追溯管理的要求,为实现企业基于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和信息化建设供应技术基础支持。